小学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基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小学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项基坑工程目录11 .概述2Ll工程概况21.2 设计范围31.3 设计依据32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2.2 地形地貌42.3 气象水文42.4 地层岩性42.5 地质构造52.6 水文地质条件52.7 6不良地质作用62.8 地震效应评价62.9 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72.10 9相邻构筑物影响评价72.1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72.12 定性评价93.1现状边坡94基坑支护设计94. 1支护方案95构造要求IO6技术要求106.1挖方工程106. 2填方工程116. 3边坡工程监测116. 4排水工程127施工要求12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49.1边坡施工图15L概述1.1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5376本次勘察建筑占地面积637. 43总建筑面积约 为2597. 08m2,具体工程概况详见表L 2。表1. 2拟建工程概况序号名称设计地 坪高程(m)高度 (m)层数重要性 等级结构 类型拟采用 基础形 式单位 荷载 KN/柱1拟建教学楼566.1515.604F二框架桩基20001.2 设计范围基坑边坡设计范围AB、BC、CD、DA段,总长约132m,高3. 24. 2m,支护面积约40Om2。为挖 方岩土混合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CD段为一级,AB、BC、AD段为二级。1.3 设计依据1 .设计规范及标准1.1 业主与我院签定的该工程设计合同;1.2 酉阳县南腰界镇南龙小学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1 . 3建设单位提供本工程1:500地形图;1.4相关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015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l8-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重力式挡土墙图集17J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2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南腰界镇南龙小学内,距酉阳县城约85公里,有080县道经过场地,交通较为便 利。拟建场地位于南腰界镇南龙小学内,属于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地形整体地势平缓,地形坡角 一般为3。拟建场地区内地形最高点高程为566.23m (ZK4),最低点高程为565.82m (ZK9),相 对高差0.41m。2. 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早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 霜;多年平均气温18. 822. 8° C,最低月均气温2。C左右,日极端最高气温42. 1° C (2006年8 月26日),日极端最低气温-4.1° C(1966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 9mm,年最大降雨 量1534. 8mm,年最小降雨量740. Imm,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 降水强度与降雨季节同步,日最大降雨量204. 8(1978年8月6日),雨季时阵雨、暴雨时有发生。拟建场地西南侧分布有一条河流,宽度约为8. 0m,勘察期间水位高程为562.27m,现场量测流 量约0.08m3 min,根据现场调查、访问及洪痕观测,重现期20年洪水位高程约为564.10m,该河 流域为典型的山溪性雨洪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洪水过程陡涨陡落, 其过程直接受暴雨特性的影响。河水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建议做好围堰施工,雨季施工应注意 河水位的突然涨落。场地内无其他地表水体,总体上,场地水文条件属较简单。2. 3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被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残坡积红黏土(Q-+e)覆盖,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耿家店组(3g)的灰岩组成。现由上至下分述:2. 3.1 ±层(h)素填土(QJ):杂色。稍湿,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灰岩碎、块石、角砾和红黏土组成;硬杂物粒径一般约5300mm,含量约1040%。均匀性差。系整平场地时抛填形成,填土年限大于5 年,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1.004.20m (ZK6) 0红黏土(Q):褐黄色,呈硬塑状态,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含2%8%的灰岩角砾,粒径约为218mm0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为I类,收缩后复浸水膨胀,能恢复到原位。分布于场地东侧填土之下,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2. 002. 70m (ZKlO) 0 不整合接触2. 3. 2寒武系下统耿家店组(3g)灰岩: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石。偶 见溶洞和溶裂。为场地主要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地。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0. 40m(ZK3),未 揭穿。其分布及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2. 4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和地面测绘知,勘察区地质构造上属鸡公岭背斜西翼,场地附近未见断层及次级褶 皱,地质构造简单,区域稳定。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石层理清晰,岩层产状为275。Z31o , 层面平直闭合状,局部充填泥质,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据现场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勘察区内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LXl裂隙产状:112o Z65o ,延伸2. 5-4. 10m,间距0. 30-1. 80m,微张,泥质充填,结合程 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裂隙产状:23° Z68o ,延伸2. 20-5. 30m,间距0. 30-1. 00m,张开度3mm,泥质充填, 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 5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点,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内部。素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度大,为透水层,红黏土为隔 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呈现旱季少雨季多的特征。基岩裂隙、孔隙水主要储存在基岩裂隙、孔隙中,其储存条件受其发育程度的影响。基岩裂隙 接受大气降雨及松散层孔隙水补给向地下深部运移,在地形低洼处排泄。场地为构造溶蚀的低山地区,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十分有利于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地下 水随层间裂隙或溶蚀裂隙向南东侧排洪渠径流、排泄,部分继续向地下深处侵蚀。根据钻探资料及 周边调查并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洼地、落水洞或地下暗河,场地地下水溶蚀进程较为缓慢,该类地下 水在勘察区微发育。本次勘察钻孔施工结束后抽干钻孔内施工用水,经24h水位观测,钻孔内存在静止地下水位, 静止水位在4. 00m5. 55m,水位高程在560. 60m562. 06m,表明场地赋存地下水,场内地下水接受 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水互为补排关系。在雨季遭遇暴雨、连续降雨,或汛期排洪渠水量增大,届时场 内地下水接受补给增大,地下水位将可能升高。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 水对施工的影响。场地及邻近无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建议设置长期观测孔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 行长期观测。2.6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勘察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 “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根据现场勘察,勘察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 象为岩溶。根据现场钻探成果资料及勘察(见表2.8.1),场地无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现象。根据本次 勘察在ZK2钻孔钻探深度内发现2个溶洞,溶洞钻探可见高度为0.300.60m,按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场地钻探见洞隙率为16.66%,线岩溶率为0.7%;场地岩溶发育情况为 微发育,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8条的规定,场地岩溶地基为特殊地基。 场地可能存在未揭示的隐伏岩溶,施工时应注意岩溶的不利影响。当采用桩基时,建议逐一对桩端 以下3d及5m范围进行持力层检验,确保桩端应力范围内无影响安全的岩溶存在;对扩展基础,建 议亦对基础底面以下3倍独基宽度或6倍条基宽度范围进行持力层检验,确保地基稳定。当遭遇岩 溶时,可根据规范规定采用填塞、穿越、跨越等方式进行处理。2. 7地震效应评价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 3. 1条,拟建建筑属重点设防类(乙类)。场地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覆盖层主要由素填土组成,下伏基岩为中等风化石灰岩构成。据重庆 地区经验及试验结果:素填土的剪切波速平均值取114. 9ms (试验值),为软弱土;红黏土的剪切 波速平均值取205.7ms (试验值),为中软土;中等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值800ms,为岩石。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岩性测试孔 深(m)层厚(m)Vs范围值(ms)平均VS (ms)Vse (ms)ZK8素填土1. 71. 7108.4-121.4114.9150.9粘土3. 72.0202. 6-209.7205. 7中风化灰岩6.0>800>800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名称U se 计算 位置填土红黏土整平后覆 盖层最大 厚度(m)等效剪切 波速 (ms)建 筑 场 地 类 别设计特 征周期 (s)抗震地 段划分厚度 (m)波速 (ms)厚度 (m)波速 (ms)拟建教学楼ZKlO1. 73114.902. 70205. 704. 43157. 18II0. 35一般 地段注:未来填土压实后,填土波速二155ms*,才能算一般地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附录A、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O6-2O15),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设防烈度6度。场地建筑类别为类,根 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表2. 2. 2-1、表2.2.2-2, 类场地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0. 05g,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 35s02. 8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无饱和砂土、 粉土,故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地基土液化。现状填土主要呈松散稍密状,地震时可能发生不均 匀沉降,建议进行压实处理。同时临河段边坡(堤岸)应进行隔水、防水处理;如果不隔绝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