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寒流期间户外活动后冻伤机制分类、严重程度判断、预防措施及冻伤治疗要点.docx

    • 资源ID:1182620       资源大小:9.0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寒流期间户外活动后冻伤机制分类、严重程度判断、预防措施及冻伤治疗要点.docx

    寒流期间户外活动后冻伤机制分类、严重程度判断、预防措施及冻伤治疗要点冻伤机制分类冻伤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温 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常发生在手、足、耳廓、颜面部等暴露部位。冻伤是个多步骤的过程,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直接损伤、微循 环障碍和炎症反应。按照冻伤发生的时间阶段,可分为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直接损伤是低温暴露对肌肉、血管、骨骼、神经和皮肤细胞造成 的损伤,发生在冻伤早期,引起组织细胞肿胀破裂,损伤不可逆;间接损伤是继发于组织复温后的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间接损 伤是否可逆,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损伤范围,冻伤可分为局部冻伤与全身冻伤。生活中我们多见的是局部冻伤,局部冻伤又分为非冻结性冷伤、 冻结性冷伤。(1)非冻结性冷伤: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和耳廓等暴露部位, 多呈对称性。组织细胞发生损伤,但无冻结性病理改变,如冻疮、浸渍足(手) 等。受冻部位先有寒冷和针刺感,皮肤发凉呈苍白色,继而出现局限 性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表面紧张;触之 柔软,压之可褪色,压力去除后颜色逐渐恢复。受冻时间较长可出现水疱、破溃、糜烂、溃疡,若处理不及时, 损伤会进一步加重。(2)冻结性冷伤:是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全身冻伤:是指人体长时间接触冷环境,体内热量大量散失,机 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5.0 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 主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也有报道根据组织冷却的速度以及组织内最终是否有冰晶形成。 将冻伤分为4种类型:冷伤、冻疮、快速冻结伤、冻结伤。冻伤严重程度判断局部受冻皮肤苍白发凉、麻木或丧失知觉,不易区分深度,按其 损伤程度可分为4度,分别是:I度冻伤(红斑性冻伤):损伤表皮层;局部红肿,有轻度 灼热、痒、刺痛感;表皮干脱而不留瘫痕。II度冻伤(水疱性冻伤):损伤达真皮层;2局部红肿较明 显,伤后12 24 h内有水疱形成,水疱内有血清状疱液或稍带血 性,疱底鲜红,自觉疼痛明显,触觉迟钝;伤后23周疱壁结痴 脱落愈合,少有瘢痕,若发生感染、破溃,愈合后则有瘢痕。III度冻伤(腐蚀性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 伤处可由苍白色变为紫红或青紫色,皮温低,水肿明显,触觉消失, 冻伤皮肤发生坏死,有散在的厚壁血性水疤,疤底暗红,周围有炎 症反应,疼痛明显,容易并发感染而形成湿性坏疽;若无感染,冻 伤后4 6周痴皮脱落,形成肉芽组织创面,愈合缓慢,遗留明显 瘢痕,常需手术封闭创面。IV度冻伤(坏疽性冻伤):损伤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导致肢 体坏死,深部血管闭塞、血栓形成;感觉丧失,肢体剧烈疼痛.甚 至影响入眠,伤处由苍白色变为紫蓝色或青灰色,皮温低伴水肿,可 有散在小的暗红色血性水疱或没有水疱;坏死组织和健康组织于冻 伤后20天左右逐渐分界清楚,IV度冻伤创面最终变为干性坏疽, 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冻伤预防措施对冻伤以预防为主,其重要性甚至高于治疗。在外出前应分析当 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风向、风速及水温等,制定突发天气变化的 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保暖衣物和设备(保暖袋、即热贴等),同时 外出前应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冻伤治疗对于冻伤的现场急救,应迅速安全的转移是救治患者的最基本环 节。发现冻僵患者后,应迅速把患者转运到温暖避风的环境中,搬 动时动作要轻,以免发生骨折或扭伤。脱去患者衣物,用干燥毛毯或 被褥包裹患者,可将热水袋或热湿毛巾置于患者心前部,经鼻饲给 患者灌入加温饮料。同时选择外部复温的方式进行轻度低体温的救治:中到重度低体 温应首先改善患者全身低体温情况,做全身性温水浴,切忌四肢单独 加温,以免肢体的冷血回流,使人体中心部位温度下降,加重病情。 无温水浴条件时,可将患者安置在暖室内,盖好被子,观察体温情况。温水快速复温是最有效的复温方法,但应避免使用冰或雪揉搓冻 伤部位。复温时,脱掉患者被冰雪浸渍湿的衣物,以及可能影响患者血液 灌注的紧身衣物或者饰品,可以就地取材,化雪烧水,或者使用复 温设备,以改善微循环,避免冻伤休克,减少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的 发生。复温水温应维持在3842 ,浸泡冻伤部位,液面应高出冻 伤部位23 cm。由于复温过程中,水温可能很快下降,因此应使用 温度计进行水温监测,保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如果现场没有温度计, 简易的方法是救护人员将手伸入复温的水中30 s,保证水温在可耐 受范围内,且不引起烫伤。当冻伤皮肤组织发红或发紫,触之柔软,提示复温完成,这个 过程往往需要30 min完成。复温完成后,要保证冻伤部位足够温暖, 防止再次冻伤或者二次伤害。复温过程中,严禁揉搓、按摩冻伤部位,如果鞋靴、袜子与患部 冻结在起,应连同鞋靴、袜子一起浸泡复温,待其融化后再用剪刀将 鞋靴、袜子剪掉,不可强行脱下。不易浸泡的冻伤部位,如鼻、面颊、 耳廓等部位,可用42o C的湿毛巾局部热敷。在紧急处理后,快速就医是最好的选择。

    注意事项

    本文(寒流期间户外活动后冻伤机制分类、严重程度判断、预防措施及冻伤治疗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