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
-
资源ID:1181607
资源大小:9.6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 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 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 持在1. 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 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新时代新征程上,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粮食安全涉及多元主 体、多种因素、多重机制,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对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前瞻性 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下面,围绕全 市粮食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大食物观”,加强保障粮食安全的观念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 开,树立大食物观。”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的“大食物观”, 既延伸了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强调了食物的多元化供给。从需求端看,总量上, 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 “谷物 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自2015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 3万 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与日益增长 的粮食刚性需求相比,粮食产量的年增速在逐渐放缓。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 局没有改变,而且将越来越紧,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紧。结构上,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突出表现在口粮消费量逐渐下降 的同时,肉、禽、蛋、奶、鱼等各类食物的消费量不断上升,由此带来饲料用粮、 工业用粮的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需求端的不断变化对供给端的耕地等资源保 障、粮食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资源环境 承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食物供给来源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向 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近年来, 我市大力支持菌菇业发展,以“小菌菇”撬动“大产业”,推行“菌粮轮作”让 冬闲田变“增收地”,同时,聚焦重点区域、重要环节,启动市级木本油料产业 示范园建设工作,正是树立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二、落实“两藏”战略,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落实“藏粮于地”。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要 保证14亿多人“一日三餐,到点开饭”,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保障粮食 生产,耕地资源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控用途、提质量。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同 时,在稳定保障粮田供给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能。另一 方面,突破耕地资源瓶颈制约。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沧州旱碱 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强调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盐碱地被称为“沉 睡”的耕地后备资源,唤醒这一资源,需要转变观念,将科研重点从盐碱地的治 理转向研发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实现盐碱地从“不毛之地”到“金色粮仓” 的转变。落实“藏粮于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质效,转变农业发 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我市拥有多个传统优势 食品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但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低等 原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经济效益低,未能充分发挥“土 特产”优势。从破解种质资源“卡脖子”难题,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到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先进装备供给水平,都必 须借助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等的专业优势,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堵点。例如,被称 为“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因生长环境苛刻而产量极少。近年来,当地的 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种植户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 合,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源头,不仅保护了珍稀的种质资源,还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三、健全“两个机制”,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 “既不能让种 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O 一方面,健全种粮农 民收益保障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能挣钱,要通过优化价格、 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保障种粮的合理收益;要通过实现种子、 化肥等农资供应的保质保量稳价,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民的投 入费用;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水平,让农民种粮省心省力;要通过创新粮 食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就要充分释放 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政策红利,建立健全“两个转移”发展补偿机制,推动粮食主 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担粮食安全责任,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农民培 训等方面共同作为、形成合力。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坚 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在推动乡 村振兴上作示范。围绕着如何让“农民种粮能挣钱”这一问题,我市从优化政策、 控制成本、强化服务等多个方面稳定农民预期,保障合理收益,降低生产风险, 着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四、强调“两端”发力,营造保障粮食安全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增 产端”发力,要紧紧围绕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层面,优化优质粮食 品种选育,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工层面,提升粮食 的精深加工水平,提供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服务层面,不断优化推进农业社会化 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模式。流通环节上,强化主体责任,减少粮食在 储运过程中的损耗。粮食的产销具有“产本地、销全国,产一次、销全年”的特 点,包装简陋、运输方式粗放等原因造成了储运过程中的大量浪费,应进一步加 强对粮食储运行业的监管力度。消费环节上,倡导“从我做起”,让节约粮食在 全社会蔚然成风。“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强 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 一半的损失,就够L 9亿人吃一年。”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时刻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坚决遏制 食物浪费,营造节约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为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而团结奋斗。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