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棚洞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宽)+0. 25m (侧向宽度)+0. 25m (余宽)=10.0米;限界高度:5. Omo2.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烈度:VI度。2.9 护栏防护等级:三(A)级。2. 10路面结构:4cm厚AC-13改性沥青硅+粘层+6Cm厚AC-20C沥青硅+20Cnl厚C40混凝 土基层+ 15Cnl厚C20混凝土垫层。三、技术规范3.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3.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3.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3.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3.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n4-2014)3.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 1-2017)3.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2-2018)3.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3. 1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3. 12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3. 13公路坛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3. 14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 3310-2019)3. 14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公路改建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本工程中如上述标准未涉及到的项目,以相应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依据。四、自然及工程地质条件4.1气象、水文马岭沟棚洞一、工程概况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公路改建工程马岭沟段左侧边坡有两处现状危岩,分别为 Wl和W2危岩。其中,Wl水平距现状道路8m,危岩最低处距路面约IOn1,最高处距路面 约53叱W2水平距现状道路91m,危岩最低处距路面约Ilom,最高处距路面约200m。本 路段多次发生落石,现状旧路左侧伴有清理落石,落石最大粒径约0.8m。考虑到本段改 线困难,强行改线会造成桥梁规模过大,且桥梁亦有被落石撞击可能。本着减轻小落石 不利影响,节省投资的原则,本次拟定在此段设置棚洞。拟建棚洞位于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公路改建工程上,起讫里程K2004+922 K2005+042,桥总长120m。棚洞总体结构采用柱式墩+现浇实心板结构。上部结构采用宽 2m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下部结构桥墩分别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棚洞段纵坡为 1.70%,棚洞平面分别位于圆曲线(棚洞起点、终点桩号:K2004+954.994);缓和曲线 (起点桩号:K2004+954. 994、终点桩号:K2005+004. 992);圆曲线(起点桩号:K2005+004. 992>终点桩号:K2005+010. 820,半径R: 40.27m);缓和曲线(起点桩号: K2005+010. 820> 终点桩号:K2005+040. 820);直线(起点桩号:K2005+040. 820> 棚洞 终点)。横坡直线段双向2.0%,曲线段随路线设置超高,最大超高6.0%。标准限界全宽8. 0m,限界横向组成为0.25m (余宽)+0. 25m (侧向宽度)+2X3. 5m (车道)+0. 25m (侧向宽度)+0. 25m (余宽)。在限界外侧设置0. 5m宽混凝土护栏,在 曲线段设置最大加宽2. Omo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2. 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本项目其余段落为二级公路)。2.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2. 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2. 4洪水位频率:1/50。2. 5设计速度:30kmh (本项目其余段落为40kmh)。2.6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一I级。2. 7限界宽度:0. 25m (余宽)+0. 25m (侧向宽度)+2×3. 5m (车道)+2. Om (曲线段加 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 05g,对 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及公路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执行。4.5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土层中。素填 土、碎石土属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以及强风化风化裂隙中,砂岩属含水 层,为隧址区主要含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勘察时,因持续高温天气,冲沟已断流,区域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冲沟两岸为 陡峻斜坡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向冲沟径流,最终顺冲沟向西排泄。但遇雨季或遇降水时,冲沟 内将有水流,届时临近冲沟地段因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好,与河水互为补排关系,该段将赋 存地下水。本次勘察结束后,对钻孔进行抽水试验,钻孔水位未恢复或恢复及其缓慢,表明钻 探范围内地下水贫乏,表明勘察时场地内地下水较贫乏。总体而言,旱季或持续高温天气,冲沟断流,因地下水补给受限,场地内地下水贫乏;雨 季时或遇降水,临近冲沟地段,因可直接接受河水补给,地下水将非常丰富,其两岸在河水位 面以上区域,因属岸坡地形、地形上有利于地下水排泄,地下水较贫乏,而在河水位面以下及 其洪、枯水位变幅附近地下水可接受河水位补给,其水力联系好,地下水丰富。根据经验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 - 2011附录K判定(见表K. 0. 2-1、K. 0. 2-2、 K. 0.2-3),地下水及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内土对混 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 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冲沟左岸岸坡中部、顶部分别分布危岩带(见照片2. 6、图2. 6-1、 2. 6-2),顶部危岩带Wl长约130m,高约70m,体积约12X10,中部危岩带W2长约80m,高 约50m,体积约7X1013,坡向266。,根据裂隙赤平投影图(图2. 6-3)分析:该危岩带主要受 裂隙的外倾控制,有沿外倾裂隙产生坠落崩塌的可能。因该危岩带属高位危岩带,坡体陡 峭、植被茂盛,其侧壁、后缘人员无法达到,无人机及人员无法近距离观测危岩带变形情况, 后缘卸荷裂隙亦无法观测,根据访问,该段危岩带遇持续降雨时,经常出现岩体坠落现象,危 及下方现有G242道路安全,故该危岩带天然状态下呈基本稳定状态,在雨季时呈欠稳定状态, 若不对该段危岩带进行治理,则会危及未来公路运行安全,建议对坡体残留块石进行清理,对 危岩带采用锚杆进行锚固处理。隧址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 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 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区为16. 4, 600-1000米的地区为 16. 4 -13. 7, Iooo1400 米的地区为 13. 7°C10. 8,高于 1400 米的地区低于 10. 8。 极端最高气温为39. 8,极端最低气温为一9. 2。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32毫 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冲沟底宽约25m,呈“V”型,冲沟总体坡度大,坡度约2545° ,冲沟勘察时断流,遇 持续降雨则冲沟有水流,对棚洞无影响。4. 2地形地貌隧址区属丘陵剥蚀-侵蚀中山斜坡地貌。隧址区跨越冲沟,冲沟宽约150m,呈“V”型,冲 沟左岸岸坡下部较陡,坡度约45。,上部是陡坎,高约70m,近乎直立;右侧岸坡坡度约55。, 上部为陡坎,高度约3050,坡度约70°。隧址区地面高程726766m,相对高差约40m。本次勘察表明:隧址区地形较缓处覆盖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m,)素填土、第四系全 新统崩坡积层(IFn)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CLZ)页岩,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Qc+dl)碎石土:黄色、灰色,主要由碎石和粘土组成,碎石主要为砂岩,粒径20250mm, 含量约65%,其间充填约35%粘土,稍湿,总体稍密,局部松散,存在架空现象。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CLz)页岩:灰黄色、青灰色、局部暗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夹红色泥岩团块。为场地主要岩性。4. 4地质构造及地震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位处红岩向斜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代表性产状为345° Z3 , 层面结合差一般,属软弱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据路段区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岩层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有以下二组:组裂隙产状为255。/72。,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局部充填泥质,裂隙间距一 般1.52.5m,延伸可达25m,未见贯通性张裂隙。组裂隙产状为170。Z68o ,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局部充填泥质,裂隙间距 一般0.91.8,延伸可达24m,未见贯通性张裂隙。路段区内,岩层层间裂隙发育,裂隙结合一般差。在地表及陡坎处可观测到多组风化网状裂隙及卸荷裂隙,对路线边坡顶部稳说明:1、带为经验值;2、表中岩石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按公路桥涵地 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取值。五、主要材料5.1 混凝土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适宜的高品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合,所用 砂、石料和水的技术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有关条文 规定,并避免发生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粗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坚硬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cm,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天然中粗砂。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指标必须满足相 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要求。5.2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由于棚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4. 5条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 33102019)的要求。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按下表执行。C20混凝土可参照C25 混凝土执行。表5-1混凝土材料的最大水胶比和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r3)最大胶凝材料用量(kgr3)C250.55275400C300.55280C400.453204505.3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和HPB300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 22018)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 1 2017)的规定。5.4 钢筋连接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JTG/T 3650-2020)的规定。焊接接头可采用帮条焊、搭接焊等方式;机械连接可采 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冷挤压连接等方式。直径dN20m的HRB400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强 度等级为A级,且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的规定。5.5 钢材及焊接材料隧址区无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图4-1 Wl、W2危岩带5.6 结论及建议1、通过本次详勘,查明了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取得的资料满足规范要求,可 供详细设计使用。2、隧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