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各病种诊断标准.docx
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乙肝诊断标准摘录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2008)1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 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2 .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不同临床 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 细胞癌。3 .诊断3. 1急性乙肝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 黄,眼黄和皮肤黄疸。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升高, 或/和血清胆红素升高。HBSAg阳性。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 前HBsAg阴性。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肝组织学符合急 性病毒性肝炎改变。恢复期血清HBCAg阴转,抗HBC阳转。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和; 同时符合和。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疑似病例同时符 合;疑似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同时符 合。3. 2慢性乙肝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慢性肝病的体征如 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 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或/和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肝脏 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C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 并排除其他等致ALT升高的原因。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符合 ;符合。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 同时符合;同时符合;同时符合;3. 3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血清白蛋白降低,或有血 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 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腹部 B型超声、CT或MRl等影像学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肝组织学表现 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符合;符合;3. 4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HBc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一种影象学技术(B超、 CT、MRI或血管造影)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AFP 2400Ug / L,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原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两 种影象学技术(B超、CT、MRl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的动脉性多 血管性结节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证实为肝细胞癌。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加;符合加;符合加。肺结核诊断标准摘录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1 .诊断原则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细菌学实验室检查为主,结合胸部影像学、流 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的。咳嗽、咳痰22周或咯血是发现和诊断肺结核的重要线索。痰 涂片显微镜检查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最主要的方法。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结核病患者发病时,大多不易查出其传染病源。当易感者与具传 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时被感染。2. 2临床表现2. 2. 1症状咳嗽、咳痰N2周,或咯血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详见肺结核诊 断标准WS288-2008o2.2.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当病变为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时,局部叩诊 呈浊音,听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有空洞合并感染或合并支气管扩张 时,可闻及干或湿性啰音。详见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o 2. 3胸部影像学检查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详见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2. 4实验室检测详见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o3.诊断3. 1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3.1.1 5岁以下儿童:具备流行病学史和肺结核临床表现者;或具 备肺结核临床表现和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3.1.2 具备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3.2临床诊断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3. 2.1具备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和肺结核临床表现者。4. 2. 2具备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和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者。5. 2. 3具备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和抗结核抗体检查等其他辅助诊断 方法检查阳性者。6. 2. 4具备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和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 变者。7. 2. 5疑似肺结核病例经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者。3. 3确诊病例3. 3.1痰涂片阳性肺结核诊断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2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 1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同时有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学表 现。 1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并且1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 培养阳性。3. 3. 2仅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肺结核诊断有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涂片阴性并且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3. 3. 3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者。肺结核诊断标准摘录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2018年5月1日实施)1 .诊断原则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 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相关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等, 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以病原学、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依据。儿童肺结核的诊断,除痰液病原学检查外,还要重视胃液病原学 检查。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2. 2临床表现2.2. 1症状咳嗽、咳痰22周,或痰中带血或咯血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详见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02. 2. 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当病变累及范围较大时,局部叩诊呈浊音, 听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合并感染或合并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湿性 啰音。详见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o2. 3胸部影像学检查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型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 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详见肺结核诊断标 准WS288-2017o2. 4实验室检查2. 4. 1细菌学检查a)涂片显微镜检查阳性;b)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 4. 2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2. 4. 3结核病病理学检查结核病组织病理改变。2. 4. 4免疫学检查2. 4. 4.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中度阳性或强阳性。2. 4. 4. 2 Y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2. 4. 4. 3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2 . 5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病变,也可以抽吸分泌 物、刷检及活检。3 .诊断3. 1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a)具备2.3中任一条者;b) 5岁以下儿童:具备2.2同时具备2. 1, 2.4. 4. 1, 2. 4. 4. 2 任一条。3. 2临床诊断病例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同时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a)具备2.3中任一条及2.2者;b)具备2.3中任一条及2. 4. 4. 1者;c)具备2.3中任一条及2. 4. 4. 2者;d)具备2.3中任一条及2. 4. 4. 3者;e)具备2.3中任一条及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f)具备2.3.4及2.5者可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g)具备2.3.5和胸水为渗出液、腺昔脱氨酶升高,同时具备2.4. 4. 1, 2. 4. 4.2, 2. 4. 4. 3任一条者,可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h)儿童肺结核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2条:D具备2.3中任一条及2.2者;2)具备 2.4. 4. 1, 2. 4. 4. 2 任一条者。3. 3确诊病例3. 3.1痰涂片阳性肺结核诊断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a)2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符合2.4. La者;b)l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符合2.4.La,同时具备2.3中 任一条者;c) 1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符合2. 4. 1. a,并且1份痰标本 分枝杆菌培养符合2.4. Lb者。3. 3. 2仅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肺结核诊断符合2. 3中任一条,至少2份痰标本涂片阴性并且分枝杆菌培养 符合2.4. Lb者。3. 3. 3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肺结核诊断符合2.3中任一条及2.4.2者。3. 3. 4肺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肺结核诊断符合2.4.3者。3. 3. 5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a)具备2. 5及气管、支气管病理学检查符合2.4.3者;b)具备2. 5及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符合2.4.La或 2.4. l.b 或 2.4.2 者。3. 3. 6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a)具备2.3及胸水或胸膜病理学检查符合2.4.3者;b)具备2. 3及胸水病原学检查,符合2. 4. L a或2. 4. L b或 2.4.2 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1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 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 .肠道病毒(COXAI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I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 的肠道病毒。3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I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 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三)临床分类1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 .重症病例:(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澹 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 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缙、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2018年5月15日印发)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1 .流行病学史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流行季节,当地 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 或间接接触史。2 .临床表现 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极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部 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 果。(二)确诊病例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 .肠道病毒(CV-A16, EV-A71等)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2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 病的肠道病毒。3 .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4 .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