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路(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第六册W分区H4路(二期)第一分册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道路区位图I-IH4路(二期)区位图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H4路(二期),设计起点为K0+000.000,设计终点为K0+320.000,全长320m;实 施起点为K0+043.459,实施终点为K0+320.000,实施全长276.541m。H4路(二期)道路等级为城 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0其中K0+000.000K0+213.530段为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 22m; K0+213.530-K0+320.000段为双向五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5m。桥梁设计起点为K0+159.045, 设计终点为K0+184.565。桥梁长度为25.52m。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结构、管网、照明、交通及附属设施等工程。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施工图设计共分为七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及结构工程、第二分册桥梁工程、第三分 册管网工程、第四分册电气工程、第五分册照明工程、第六分册交通工程、第七 分册海绵城市专篇,本册为第一分册道路及结构工程。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2.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3)重庆市西永组团W、V、U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1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H4路(二期)工程立项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 21) 220号(5)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H4路(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高 新改投2021) 336号(6)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W分区H4路(二期)工程方案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 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2) 275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7)H4路(一期)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05(8)新森大道中段(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工程施工图【林同桂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2(9)本项目周边1: 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22.04(IO)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H5路、Z4路(一期)、Z6路、H4路(二期)、H4路 (二期)、呈祥路(Zl路)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08(11)周边其他项目阶段性设计资料(12)南山地块提供的地块资料(13)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1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5)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2.2 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1 .国家标准(规范)(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O2-2013)4.地方标准(规范)(1)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O64-2022)(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3 )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4)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T50-131-2011)(5)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6)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7)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8)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9)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10)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2.3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各项设计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标准,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 的情况。3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3.1初设专家审查意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一、总体评价(1.执行规范正确,2.章节内容完整,3.深度满足要求,4.设计合理。)文件执行规范基本正确,章节内容基本完整,编制深度基本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二、意见及建议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将轨道批复纳入设计依据回复:已在设计依据中添加轨道批复,见说明1.3节。(2)与新森大道交叉口若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则K0+000K0+100段左侧就不必采用三车道,减窄路口宽度,利于行人快速过街。(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1-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202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5)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015版)(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IO)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2 .建设部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7)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CJJ / T 273-2019)(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3 .交通部标准(参考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 其余现状道路为低等级现状村道分布在W分区内,可作为施工便道使用。4.2 气象水文4.2.1 气象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极端最高气温43 (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C (1975 年12月15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C (1953年7月)。 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出现年份在1959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每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o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其中1998年降雨量 最大,为167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 的少水月为12月、1月、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 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 大降雨量可达62.Immo风:年平均风速1.39ms;年最大风速26.7ms,出现在1981年10月,风向为西北。场区近邻无污染源。4.2.2 水文条件勘察范围内道路地表水系为季节性溪沟,二级支流石家河(现为曲水沟)。H4路(二期)设计 道路在桩号KO+189处与曲水沟相交,曲水沟流量0.020.1OL尔。4.3 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重庆高新区西永,交通条件较方便。道路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地貌形 态及特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部分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路线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 为浅丘地形,场地地形坡角变化较大,沟湾处010。地面坡角多在1030。之间,局部为5065。, 沟槽地带农田密布,呈台阶状分布。4.4 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勘察报告)4.4.1 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回复:H4路(二期)按照城市次干道设计,后期南山汽车城逐渐建成完善,会在道路两侧开 口,采用双向两车道设计难以满足交通需求,本次设计中结合道路周边地块近期情况,南山汽车城 未建成,道路设计在交叉口位置封闭车道以减少对主干道(新森大道)的影响,远期会根据车流量 情况打开另外一条车道。(3)补充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回复:本道路涉及两处交叉口,与新森大道平交处,该交叉口已划入新森大道设计范围,交叉 口已设计,且本道路能够与交叉口标高相接。与Z6路平交处,已补充与Z6路平交口的交叉口竖向 设计图,详见道路图纸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不应将交叉口顺接段长度纳为最小坡长。回复:已修改说明中最小坡长的描述。详见说明533及表4.2节。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2)陡坡路基清淤至岩土分界面后,挖台阶处不应为原土顶面。回复:下一阶段按照意见执行(3)复核土石方数量表中挖方数量及土石比。回复:下一阶段按照意见执行。(4)修正并完善左转车流线。回复:下一阶段按照意见执行。(5)完善截排水沟设计。回复:下一阶段按照意见执行。3.2建设局审查意见及回复4建设条件4.1场地条件西永微电园W分区位于西永组团中南部,夹于西永综合保税港A、B区之间,紧靠B区,东 靠寨山坪山体,西北与重庆大学城毗邻,区域现状道路系统较完善。大学城中路、大学城东路、新 森大道(W分区内未贯通)、大学城北路、学城大道、大学城南路、西永大道、坪山大道(综保港 A、B区间段)等城市干道已建成通车,大学城南二路已实施至大学城东路路口(坪山大道起点)。第I组裂隙:倾向为270。,倾角为75。,裂隙间距0.59m,裂隙面张开宽度010mm,未充填, 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3510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第组裂隙,其倾向为60。,倾角为65。,裂隙间距1.016m,裂隙面张开宽度07mm,未充 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309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4.4.3水文地质条件L地表水勘察范围内道路地表水系为季节性溪沟,二级支流石家河(现为曲水沟)。H4路(二期)设计 道路在桩号K0+189处与曲水沟相交。设计为改道并作掩埋处理。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 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 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 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等方式排泄。本次勘察,全部钻孔按要求用水位观测仪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