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诊断标准汇总2024.docx
AKI诊断标准汇总2024【推荐意见】1 .推荐根据KDIGO的AKI诊断标准和分期明确是否发生AKI和严重程度 (IB工2 .如患者无发病前7 d内血肌酊值,建议使用发病前7365 d可获得的 平均血肌酊值作为基线水平(2C X3 .推荐所有诊断AKl的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除外肾后性梗阻(1A4 .推荐疑诊肾前性AKI的患者接受诊断性容量支持治疗(1B 5 .推荐排除肾后性和肾前性AKI的患者有条件考虑接受肾活检检查(1AI6 .推荐所有AKI患者均全程评估并预防并发症(1A 2012年KDIGO发布了 KDIGO分期标准,将AKI定义为:(1 )在48 h内血肌酊升高26.5 molL ;(2 )在7 d内血肌酊升高超过基础值的1.5倍及以上;(3 )尿量减少(<0.5 mlkg-1h-1 )且持续时间在6 h以上;凡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即可诊断AKIo学界就上述AKI诊断标准开展了一 系列验证研究。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457例脓毒症患者,结果显示, KDIGO 标准(87.5% )可较 AKIN ( 72.8% )和 RIFLE ( 84.2% )标准识 别更多的AKI患者(P<0.001 )24o另一项研究纳入了 3 107例ICU 患者结果也显示KDlGO标准诊断的AKI患者(51.0%多于RlFLR 46.9% ) 和AKIN ( 38.4% )25o尚有学者尝试将三种标准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的研究表明,KDIGO标准在预测患者死亡方面相较于 RIFLE和AKIN标准更具优势26-28 o本指南专家组复习上述文献后认 为应优先应用KDlGo标准对是否发生AKl及AKl的严重程度进行诊断。无论哪种诊断标准,均需要与基线肾功能(7 d内)进行比较方可判断, 对无法获得血肌酊值或GFR的非少尿患者的诊断存在较大难度。有学者开 展研究,比较了三个时间段:即入院前7365 d、7730 d及1 730 d 测定的平均血肌酊值与肾病专家小组拟定的参考标准的差异,结果显示入 院前7365 d测定的平均血肌酊值与参考标准的符合率最高25 ,因此 建议如无法获得入院前短期内(7 d内)基线肾功能,可采用入院前7365 d的平均血肌奸值作为替代评价基线肾功能。超声检查在AKI的诊断过程中作用十分显著,本指南专家组一致认为,超 声诊断在判断肾后性梗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金标准"在临床推广, 建议所有AKl患者均需行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肾后性梗阻。肾前性AKI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疑诊肾前性AKI时,在完善常规检查 的同时,可给予扩容治疗后观察尿量,如尿量增多可支持肾前性AKI的诊 断;反之,如补液后尿量无明显增多,血清尿素氮和肌酊无明显下降,则 应考虑肾前性AKI已转为肾性AKI,或肾性AKI基础上存在肾前性的加重 因素。在除外肾前性和肾后性的AKI后,可诊断为肾性AKIo对于肾性 AKI ,有条件可考虑实施肾活检,以明确原发病并指导治疗。随着肾脏替代治疗(RRT)技术的日益发展,AKI患者的死因主要归咎于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AKI诊治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预防并发症,包括:(1 )感染;(2 )容量过负荷;(3)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 )心律失 常;(5 )多脏器功能衰竭;(6)出血性疾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工专家组认为,目前AKl的诊断标准仍主要依赖于较容易获得的肾脏功能指 标,即血肌酊值和尿量,但这两项指标存在明显缺点。如血肌酊受容量、 年龄、肌肉含量和药物等影响29 ,往往无法准确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的变化。且在肾损伤2436 h后,血肌奸才逐渐上升30 0而尿量对 AKI的灵敏度较低,还可能漏诊非少尿性AKI 31 o专家组认为,鉴于血肌酊和尿量在早期诊断AKI方面存在局限性,近10 年来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诊断中的价值应引起重视,如中性粒细胞明胶 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 TIMP-2 )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 )的组合对AKl的预测均具有较 好的临床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可考虑选用上述生物标志物进 行辅助诊断,在拟诊AKI时减少漏诊率。引用本文: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 分会,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 南 J.中华医学杂志,2023, 103(42) : 3332-3366. DOI: 10.3760112137-2023080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