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docx
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世界各国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并将会带 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超重和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部 分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1990至2017年,全球因高体重指数导致的 死亡人数和残疾调整寿命损失翻了一番。过去30年,我国超重肥胖及相 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全国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19%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 我们的预测研究显示,如果我国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30年, 65%的成年人将患有超重或肥胖,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将占全部 医疗费用的约22%o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且难以治愈。过去30年,尽管 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但没有国家能够成功逆转肥胖增长的趋势。2022 年,在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成员国一致通过了预防和管理肥胖的新建议,并 核准了 WHO的新报告控制肥胖加速计划:制定一套综合政策。 该报告呼吁优先考虑采用WHO现有的政策建议指导各国以最佳方式推进 行动。肥胖是个体生物学因素与致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调全 社会变革的基础上,应优先开展的工作包括禁止针对儿童的有害食品营销、 调整食品价格、推广营养标签、实施学校食品营养政策、儿童早期营养环 境改善(如母乳喂养)、公众健康教育、制定并实行学校身体活动标准、将肥胖控制融入基本卫生服务等。202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肥胖防 治专家共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为促进未来我国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防控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新思路和建议。1 .不断完善和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全社会共同行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 应高度重视肥胖防控,采取行动,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肥胖 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制定并实施有益于肥胖防控的国家政策,如健康 食品价格倾斜政策、食品标签制度、城市步道建设等,有利于肥胖防控。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超重和肥胖对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影 响,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规划时,充分考虑肥胖防 控。这也是将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 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2 .采取综合策略系统应对肥胖问题及其危险因素。肥胖的成因非常复杂, 任何单一的措施都不能奏效。应转变观念,不仅要强调饮食和运动等行为 与生活方式因素的控制,也要从教育、经济、商业、农业、城市建设等多 角度消除或减少致胖因素。肥胖问题不只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事,而是全社 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从自身做起,保持健康体重。3 .以肥胖防控为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及评估指标。未来健康中 国行动(20192030年)可以把肥胖率作为评价合理膳食行动和中小 学健康促进行动等多项行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要把肥胖防控、健康生 活方式促进工作与健康中国建设常规工作紧密结合,落地实施。聚焦改善 增加肥胖风险的不健康行为,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身体活动、不健 康的娱乐方式等,特别是要大力促进健康膳食。4 .创造健康的环境,促进健康行为。环境与肥胖关系密切,如城市规划、 交通设施、运动设施、校园设计、农作物生产、食品加工和销售等物质环 境因素,以及教育、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应建立有利于健康和肥 胖防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维持,保持健康体 重。不断改进食品环境,包括生产和流通,商店、食品店、外卖等,促进 健康饮食;改善社区环境,如人行道、绿地、公园、运动设施等,促进日 常体育运动。把体重管理指标纳入我国卫生城镇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建设的评估体系。5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构建新的健康饮食文化。我国 传统医学经典文献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益,五菜为充"等健康饮食理念。论语中有"不时不食”等规律饮食的说 法。不断挖掘、弘扬我国健康饮食文化,既做到守正,也做到创新。同时 也要发掘我国不同地区健康饮食模式,如江南饮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进行推广和普及。6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体重管理服务。改善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 对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的重视,开展医疗卫生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培训I, 为居民和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加强医防融合,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人员在 肥胖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与其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患者健康生活方式 意识和体重的自我管理能力。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专门的生活 方式指导和肥胖门诊。7 .关注儿童肥胖防控,尤其是学龄儿童。WHO提出应在6个方面优先采 取行动,包括促进健康食品消费、促进身体活动、孕前和怀孕护理、幼儿 饮食和身体活动、学龄儿童健康营养和身体活动以及基于社区的体重管理。 未来,我国应利用好学校的环境和相应设施,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形 成良好的健康观、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把相关的理念和行为带到 家庭,影响成年人,促进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在学校肥胖防控 中,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要确保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工 作质量,并确保把相关的结果通知学生、家长和负责教师,帮助其采取相 应行动。未来,中小学和幼儿园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基地,也应成为健康理 念、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基地。8 .加强新技术应用,尤其是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及社交媒体。 如通过微信群及其他新媒体技术手段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改善 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联结卫生服务人 员和居民,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引 导和支持,促进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使用和普及。9 .充分参考国际组织建议,积极探索有效肥胖干预策略。要基于系统思维, 全面分析相关国际指南和建议,使其逐步在我国落地。应积极探索适合我 国国情的、有效的肥胖防控策略,如建立健康支持性环境,研究出台针对 性食品销售政策法规,发挥税收在引导食品消费中的杠杆作用等。10 .大力开展肥胖防控创新研究,尤其是要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政策实施 及评估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等。帮助深刻理解影响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 式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建立有效的、可推广、可持续的干预措施。 另外,研究开辟肥胖防控新领域,推广减肥新思路、新方法。研究以减少 精神紧张压力为主要内容的正念疗法、针灸疗法、瑜伽和气功等方法对健 康体重管理的有效性。11 .当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改变 生活方式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针对肥胖流行问题,需 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是要做好预防,让更多的人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另一方面是通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帮助肥胖患者有效减 重,恢复健康体重。对于重度肥胖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重仍然无效者,应考虑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总之,我国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问题日益严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形势 严峻,影响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实现。未来,需要从政策、环境、社会、 服务、技术等方面形成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全社会共同努力,遏制肥胖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