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研究.docx
社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研究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党和 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 基层和谐稳定。某某乡作为曾经的某某个市级深度贫困乡之 一,面对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差、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内生 动力不足的状况,乡党委政府在工作实践中大力推行“院落 制”,让农村社区治理下沉有抓手、服务群众有平台,以“小 院落管理”为村民自治赋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一、探索背景某某乡位于城口县西部边陲,是重庆市最后一个通公路 的乡,也是最后一个实现通畅的乡,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九 山半水半分田”喀斯特山区,地理条件差,交通闭塞,致使 某某乡前些年的发展滞后于周边的乡镇。某某某年脱贫以来, 某某乡迎来发展机遇,某某某年某某某月某某乡被确定为全 市某某某个深度贫困乡,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项目投 入,但群众“等靠要”思想并没有因为大量的投入而减轻, 群众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而激扬起来,村民参与 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而提高,群众的 满意率并没有因为大量投入成正比的上升。同时,随着生态 移民工作的推进,各村村民大量搬迁到河谷地带居住,已改 变了原有自然村居住的情况,一个集中点既有本村几个社的 村民,也有外村的群众共同居住,村民搬迁后对新的“生活 圈”融入感不强,甚至成了几不管的对象,完全按自然村行 政区域进行服务管理已不适应客观实际。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某某乡坚持问 题导向,倾听群众呼声,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聚焦破解 乡村治理“虚化”、群众人心“沙化”、群众价值“空化”等 突出问题,创新实施“院落制”居民自治,乡村面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利地摘掉了贫困帽子,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 跟党走的氛围更加浓厚。二、主要做法(一)科学合理布局,以“小院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在全乡某某某个村,根据群众实际 居住情况,按地缘相邻原则,以2040户不等划为若干个小 院落。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公心、有责任、有威望的人作为院 长,院落长零报酬带领本院落所有居民开展综合志愿服务, 服务涵盖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精神提振、产业发展、卫生评 比、道德垂范、下一代教育、邻里团结、公益活动等自治管 理。(二)规范高效运转,以党建为引领让群众办事有“主 心骨”。各院落建立真情走访、问题收集、逐级分类解决、反 馈群众的院落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大家事、大家议”民主 协商工作法,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了事在院落。 每个村党支部划分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多个院落, 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在院落日常生产生活中率先引领示范, 定期上报院落民情日志,以“党小组+院落”的形式时刻宣传 党的好政策,收集到带露珠的社情民意,同时与院落居民“同 坐一条板凳”,为解决困难提点子、发展生产找路子、化解矛 盾想法子,不断巩固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坚持因村制宜,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为 了让“院落制”推广执行有力度,发挥作用有温度,各村根 据发展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一村一品”特 色服务品牌。比如,某某村地处场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备,群众 对精神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有较大的需求,某某村院落瞄准基 层文化短板,以文化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引入专业社工人员 开展社区营造,组建老人合唱团、百人腰鼓队、三点半课堂, 成立了 “某某民间艺术团”,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及脱贫攻 坚先进人物评选,举办了春晚2台、国庆晚会、巾帼心向党 专题文娱汇演,自编自导自演了戒赌歌孝行天下等节 目60余个。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文明新风, 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又如,联坪村紧扣当地红军后代较多、红色文化底蕴浓 厚,同时村容户貌整体较差的特征,以院落人居环境整治为 切入口,提升村容户貌、摒弃生活陋习、提振精气神,教育 引导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听 党话、跟党走,携手共绘“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 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的美好画卷。再如,某某村深入挖掘干部群众黝力同心战天斗地奔小 康的感人故事,以“某某故事”为切入口,引进社工组织打 造老人、孩子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干群共讲脱贫攻坚期间 发生的点点滴滴,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群众明理、论理、服 理、讲理,激发群众发扬“中溪精神、争做某某先锋”。同时 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力量,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 联抓、实事联办,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让群众以主人翁 的身份来讲自己的故事、来思考全村的发展、来建设新某某。(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院落制”赋能增效。一 是将院落管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有机结合。某某乡把群 众作为文明实践主体,把文明实践从社会向院落延伸,各院 落广泛参与,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大家评。目前,已开展了学 雷锋志愿活动、帮助三留守、疫情影响专项包车输送农民外 出务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微访谈、致富故事、“你我同行” 等宣讲30余场次。广泛宣传知恩感恩、勤劳致富、孝老爱亲 等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 明实践积分超市的引导作用,让“有德者有所得"。二是搭建 “一约四会”村民自治载体。“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 即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 规民约“约”出移风易俗新风,倡导民主议事之风,弘扬养 德从善之风,狠刹大操大办之风,强化村内设施的管理维护, 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尊重民意,把基层治理的权 力真正交给了群众。三是激发群众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各院落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管 护制度,组织起卫生、饮水、道路等多个志愿管护队,以评 比积分等方式提高村民集体荣誉意识,逐步改变过去“干部 干、群众看”的局面,形成“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充 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主要成效(一)基层党建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转变。 某某乡是深度贫困乡,地理条件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农村 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弱化、服务功能淡化、组织能力蜕化, 没人愿意管理村里的事情,根本就谈不上谋发展、带致富。 乡党委认识到要发展,必须先从“主心骨”抓起,从“带头 人”抓起,从党员队伍抓起。为此,通过实施党建强基工程、 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系列举措, 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村党支部 坚持把“服务村庄、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院落管理服务中甘当“服务员”“宣传员”“调解员”,凡事 干在先、冲在前,用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二)村容户貌从“杂乱无序”到“干净整洁”蜕变。 过去的某某乡,道路泥泞不平,农村乱堆乱码、乱倾乱倒、 乱挖乱砍等“八乱”现象比较突出。乡党委认识到村民的这 些行为习惯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制约村庄长远发展,必须下 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仗”。 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政府提供材料、群众投工投劳改造村 容户貌。经过试点推行,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由不相信、不 参与、不支持、不配合到相信、主动积极、自主参与,完成 全乡1535户农村环境整治,打造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1个、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个。同时,建立完善管护制度,各村、 院落成立清洁卫生志愿工作队,对公共场所的卫生实行分段 分片包干,对群众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与村 规民约、新时代文明积分超市挂钩。如今,全乡6个村的进 村到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 一身泥”。住房外面整洁、室内清爽,家家户户草如茵、树成 行,三季花香四季青,俨然一个具有欧洲风情的美丽家园。(三)乡风文明从“陈规陋习”向“新风正气”蝶变。 过去,某某乡交通闭塞,群众思想观念守旧,邻里之间常有 口角之争,民风较差,特别是村民封建迷信较为突出,每家 每户堂屋都贴有镇宅神符,不感党恩奉鬼神,把希望寄托于 神灵的保佑。乡党委认识到,必须加强村民教育引导,彻底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党的政策好,还得自己努力向前奔跑, 否则只会越扶越穷。因此,乡党委通过深入开展“六乱”行 为整治、“三得十二看”、“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 项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扶贫“六进农家”、志智双扶和“五大 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如今,通过讲政 策、谈变化、作对比、造氛围的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扶智扶志 工作,民风向善向好,村民主动铲掉了镇宅神符,积极主动 参与村里事务,村里和谐和美,群众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四)基层治理从“一盘散沙”向“步调一致”聚变。 过去,某某乡是“干部干、群众看”,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 没人跟,群众对村里大小事务不支持、不参与,有的甚至唱 反调,组织发动群众的难度很大。乡党委认识到,任何工作 都需要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全乡各村 以院落作为服务群众的直接抓手,创新乡村治理思路,大力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由生硬的“管”到温情的“导”, 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己的事 在家门口、院子里商量着就办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 管”,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