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水计量时间》优质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172835
资源大小:31.7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2用水计量时间》优质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课题3. 2用水计量时间设计者审核者执教者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 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 时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 .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2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 计时的方法。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能容纳2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一个200毫升量筒(量杯)、 一支记号笔、一个工字钉、一个透明水杯。为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 中,学生在了解用太阳计时和研究燃香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不备注(需要标 注的其他内 容)足和局限。这节课,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流水的运动,探究影 响其运动速度的因素。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一古人是怎么设 计以水计时的工具?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观察瓶中流出的水 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二是用观察并测量同一装置中,200毫升水流 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接水的量筒内积聚到 100毫升、150毫升水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三是学生在推测的基础 上进行实际测量。实验的三步形成逐渐递进的结构,在学生对水流流 动速度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后,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古代“受水型”水 钟的图片,研讨“古人如何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滴”。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燃香能够被用作计时工具, 是因为在一定情况下燃香的长度变化是比较均匀的。他们或许能从中 得到启发,可以通过找寻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物体或事件来帮助记录 时间推移的轨迹。本课需要学生在探究流水速度时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以及实测并严谨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推理和合作实验,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聚焦(教学导入)L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的古代计时工具吗? (回顾古代计时工具)2.出示教科书中的古代水钟图。提问:(1)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2)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来计时的呢?(板书用水计量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以往了解的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观看古 代水钟图,启发学生找寻自然界可以计时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探索(教学过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观察水流速度主问题1:观察瓶中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思考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阅读课本,明确操作方法。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组内交流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 两个角度分析):学生通过交流实验观察,讨论瓶中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 匀?这样直观的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问题1预设答案预设1:可能均匀;预设2:可能不均匀第二学程学习任务: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主问题2:水流速度到底是不是均匀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测 量?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阅读课本要求,独立思考如何测量并设计出实验进行验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2)观察探究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100毫升、150 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3)汇总意见。组内总结。(4)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 两个角度分析):学生观察探究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IOO毫升、150毫 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过程,是探索找寻自然界有规律的物体或事件帮 助计时的过程,学生在推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加深了学生对水 流流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素养。主问题2预设答案操作注意事项:我们用手先堵住瓶孔,往瓶子倒入200毫升水。准备好计时器,滴水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水流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暂停时间并记录。看水位时视线注意要平视。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再重新将水加满至200毫升, 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第三学程学习任务:观察古代水钟。主问题3:观察古代水钟。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观察古代水钟的结构。思考他们是怎样用来计时的。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 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古代水钟的结构,并思考它们是怎样计时的。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将了解到,保持水位不变则水流的速度也会 保持不变。主问题3预设答案预设: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 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三、研讨(教学总结)1 .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吗?怎样才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2 .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有什么好处?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 速度往下滴的?课后练习:你还记得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 发现吗?请你用语言描述。板书设计:不均匀同一装置2.用水计量时间快 -÷水位高慢 水位低教后反思: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课题3.2用水计量时间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L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2.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课前准备: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矿泉水瓶、200毫升量筒、透明水杯、铁架台学习内容:一、观察瓶中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二、观察探究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 间。水流速度记录表日期:水流量所需时间(秒)推测时间(秒)实际时间(秒)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实验结论:学习收获: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 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认真学习使自己 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 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拒绝“苦”就等于 关上“甜”的门。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 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