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 资源ID:1171920       资源大小:20.4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新能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省委、省政府关 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粤发2023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 动计划。一、总体情况本行动计划所指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新型储能、氢能、 智能电网、核能、天然气及其水合物、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领域。(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积极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 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一是产业规模 不断壮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核电装机规模、天然气 储备能力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 源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约41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涉及的发电装机规模5153 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1614万千瓦,气电装机2250万千瓦,风电、光伏、 生物质发电装机1289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93%o 2022年,全省 新能源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约71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涉及的发电装机规模 8605万千瓦。二是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提升。风力发电机组、逆变器、高效太阳 能电池和集热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研发制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氢能利用、 储能技术、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自主品牌华龙一号三代 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然气水合物连创试采纪录。三是产业集聚效应 逐步显现。在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产业方面产生了一批优势特色企业,形 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二)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存在问题:一是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太阳能 发电装机规模明显低于苏浙鲁等省份,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地热 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丰富的新能源尚处于示范、试采阶段,开发 成本较高。二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部分地区电网建设滞后于新能源 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市及县区天然气管网不完善。三是自 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家级和省级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缓慢,高级创新人 才缺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四是整体 竞争力不强。缺少带动力和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配套和集聚效应不够明 显,高端装备制造水平落后于长三角地区,产业标准体系和产品检测认证体系 有待完善等。面临挑战:一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技术封锁加剧。二是各省份 竞相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越发激烈。三是国际 天然气价格波动剧烈,省内自产气源少、天然气利用成本处于高位。四是土地 资源、环境保护、军事影响等约束趋紧,国家相关补贴政策退坡等,给新能源 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三)优势和发展机遇。我省是经济大省,能源消费需求大,随着粤港澳 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更 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新能源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竞争能 力,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资源和技术优势突出,商业化开发应用进程有 望加速;港口资源和海洋油气潜在资源丰富,在海上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开采、 LNG接收站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省内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电子信息 产业优势,为新能源制造业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先进核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储能、 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建设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 聚区,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到2025年,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 能源产业集群。(一)扩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 元,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涉及的发电装机规模约14430万 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800亿立方米,供氢能力超10万吨。(二)提升创新能力。在海上风电、太阳能、氢燃料电池、智能电网、核 电、天然气及其水合物等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 牌,推动广东成为国内新能源示范区、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区。(三)完善基础设施。到2025年,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网约5800公里, 进口 LNG接收站储气能力达到638万立方米(液态);累计建成充电站约3 万座,公共充电桩约45万个,加氢站超200座,基本建成适应珠三角、辐射 周边的充电、加氢设施体系;初步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体 系。(四)强化产业协同。通过整合或调整规划,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 力的新能源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规划、设计、运维等应用服 务体系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更加高效。三、重点任务(一)有序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应用。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积极推进分布 式太阳能发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推进丙烷脱氢等工 业副产氢、谷电制氢及清洁能源制氢等氢源建设,扩大氢能利用规模;稳步推 进生物天然气开发;推广地热能在集中供热、制冷、燃机发电等方面的应用, 示范开发海洋能。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 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 境厅、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依托能源领域广东省实验室的建设,以企 业为主体,聚焦系统集成、硬核技术、关键材料、精密工艺等方面短板实施攻 关。推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支持兆瓦级波浪能试验、地热能综 合利用示范,加快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1技术攻关领域1 .海上风电。重点开展低风速、大容量、抗台风、防盐雾风电机组技术攻关,加强主 轴承研发制造,提升叶片设计及新材料研发应用,推进风电机组集成、远距离输电、 新型风机基础、海上风电全寿命周期安全运维、退役风机叶片回收利用等技术研发。2 .太阳能。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 矿及叠层电池,浆料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薄膜电池集成应用技术(BIP V )以及逆变器、智能组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3 .新型储能。推动储能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强化电化学储 能安全技术研究。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推动压缩 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 技术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等其他储能技术研究。4 .氢能。开展PEM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等氢源低成本高效制备、低温和高 温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及其系统集成的技术攻关,加快金属板氢燃料电 池电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以及高压储罐、低压固态储氢、低温液氢系统、 新型氨氢能源、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等技术研发。5 .智能电网。重点攻关智能电网核心材料及元器件,突破智能电网重大装备,建设电 力大数据平台、能源区块链平台系统,加强人工智能与电力融合、能源工业互联网、 电力全域物联网、多能互补综合供能/供电、电力通信、电力网络安全等装备及系统研 制。6 .核能。重点推进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加快陆上小堆、海上小堆和其他快堆关键 技术研发,推动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余热再利用等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可控 核聚变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7 .天然气及其水合物。重点推进高温高压深水领域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高精度勘查及 原位探测技术、高效开采的多井型钻完井技术、储层改造增产技术以及运输储存、安 全环保开采等关键技术攻关。8 .生物质能。加强农林废弃物二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攻关,推动清洁焚烧、二嗯英控 制、中高温发酵、干式厌氧发酵、生物质天然气提纯、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关键技术和 相关设备的研发。(三)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协同构建 新能源实验室体系,充分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形成 新能源基础研究骨干网络。推动建设一批重大科学装置,重点支持先进能源科 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及分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省属产业和科技投资平台对接 央企研发平台,支持国际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 环境,用足用好国家各类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建立跨领域、跨学 科的创新联合体,鼓励省内新能源龙头企业与国外领军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 究,构建开放合作、共创共享创新生态圈。(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 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 工负责)专栏2重点建设产业支撑平台L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 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五大领域,聚焦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储 能装备和技术攻关,实现储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 用。2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重点开展加速器驱动嬉变研究装置(CiADS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 )建设,开展先进核能、化石能源、多能互补、 固态储能等领域的研究。3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汕尾分中心、佛山分中心、阳江分 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开展海上风电基础理论和共性应用技术研究,燃 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氢能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制氢加氢关键技术研 发。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展生物质能、波浪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 术开发。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研究、开采技术及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5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为新能源、微电网、综合能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服务。开展海上风电等智慧能源 相关核心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开展交直流高效输送风电方式、深远海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 套技术、新型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试验研究。7 .广东省智能电网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电网)。推动发输变配用系列智能化 产品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实现智能产品规模化转化应用。8 .广东省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能源互联网直流化、能源信息化等核心关键技术 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发,推动直流系统及直流设备产业化标准和规范建立,并建立成果 转化与产业化基地。9 .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 中心。面向储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领域,开展基础问题研究,研发提升电池能量密 度、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等关键技术。10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南沙)。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核 心技术、装备研发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控等关键工程技术攻关。IL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海上风电、高温燃料电池 分布式发电、液氢工程化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离激元技术、四代核电与聚变 堆工程化研究,智能电网与储能系统研究。12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动华南首个快中子能谱研究堆申请国家重大科学装置, 依托热室基地开展燃料辐照后检测、先进核能材料、燃料再生循环利用、核安全机理 性、材料失效分析等研究。13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高温燃料电池、电解制氢、先进电化 学储能、CC>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海上风电涂层、海底电缆冲刷监测、电力智慧 运维和诊断、园区智慧综合能源管理等研究。(四)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扶持根植于广东在海上风电、太阳能、新型储能、氢能、智能电网、核电等领域具有 优势和潜力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引进上下游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