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报批稿).docx
-
资源ID:1167676
资源大小:72.4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报批稿).docx
ICS73. 020CCSD00/09T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XXXXX-XXXX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Directives for preparation of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ojec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 -XX-XX 实施XXXX -XX-XX 发布目 次前 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总体要求44.1 一般规定44.2 编制原则45编制程序55.1 编制流程55.2 基础调查65.3 分析评价65.4 工程布局85.5 方案编制105.6 协调论证105.7 公众参与10附录A (资料性)矿山生态问题调查、监测评估、识别与诊断表12附录B (规范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基本信息与拟治理图斑台账表17附录C (资料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绩效目标表19附录D (规范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年度绩效目标表21附录E (规范性)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修复目标情况表22附录F (规范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投资估(概)算与投资计划24附录G (规范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内容与成果要求26参考文献41刖 百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 整治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丽华、孙贵尚、刘永兵、王敬、许闯胜、刘向敏、穆泳林、李红举、张德 强、吴次芳、冯春涛、白雪华、白光宇、周建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结束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的总体 要求、程序、内容、成果等。本文件适用于政府立项并组织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包括财政出资或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的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其他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DZ/T 022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LY/T 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TD/T 103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1部分:通则TD/T 1049 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TD/T 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68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TD/T 1070.1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在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及影响区,依靠自然力量或通过人工措施干预, 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问题进行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使矿山地质环 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的过程及活动。4总体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实施方案是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设计、资金管理、工程实施、监测监管、竣工验 收、绩效评价和综合成效评估等的基本依据。4.1.2 实施方案应遵循生态保护红线特别是自然保护地、耕地保护红线特别是永久基本农 田等管控要求,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矿产资源等相关专项规划 充分衔接。实施方案采用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应依据最新的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以及相 关生态状况监测评价等成果;相关图件应符合自然资源“一张图”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建设管理和应用要求。数据的传输、共享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4.1.3 实施方案中充分利用残存的土壤和植物,涉及到土壤剥离利用宜做到“应剥尽剥、 即剥尽用、分层剥离、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剥离、运输、储存、养护和回覆等土壤剥 离利用工程做出时间、空间和经济可行的安排。4.1.4 实施方案不低于可行性研究有关技术要求。对于实施区域和规模较小、实施期限较 短的工程,实施方案已达到工程设计深度的,可不再另行开展工程设计。4.1.5 实施方案按照“谁组织实施、谁负责编制”的原则,由市级或县级政府(或主管部 门)组织编制,实施区域跨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组织编制。4.1.6 因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划的调整,以及适应性管理等需要,实施方案可按规定程序和 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或重新编制。4.2 编制原则4.2.1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规划,结合生态功能修复和 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开发等需求等,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 宜荒则荒原则,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修复方向、修复模式和修复措施等,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 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4.2.2 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实施区域生态问题为导向,结合实施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条 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调查评价和问题识别诊断结果,按照优先保障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修复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工程布局和时序安 排、技术路线和修复标准、资金规模和保障措施等。4.2.3 坚持科学修复。以本地适宜的生态系统为参照标准,结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 准,遵循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统筹考虑矿山类型及矿山生态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多 因性和地域性特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人工修复 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分类施策、兴利除弊、合理利用,体现系统修复、综合治理。4.2.4 坚持合理可行。方案论证充分,实施区域明确,项目可落地;目标任务可量化、可 考核;实施措施科学合理、技术可行;资金筹措来源明确、有保障、可平衡,支出方向符合 相关管理要求。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废弃矿山修复后的整体效益和长期效益; 公众参与程度高,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5编制程序5.1 编制流程实施方案编制主要包括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工程布局、方案编制、协调论证、公众参与等,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I-,内科:-一但小人I基础调查I: M£生:-£源开忏嬴HHli性H以往;二作;ms:I态状况拉对I发利用现状佣小状改向fIl开启情况!I收朱|司杳I;I问一识与断:4确定修复目标;I分析评价,'|总'体|微入! I Wl丁程布局工程领曰布局?回众参与:Xil一 1 HlLl I疗基就I 边界 I目标Il目标11目标I肉Z嗅式与措脩选择卜d宛金测算?效益分析Iq网发函/前奸亏I I投康!旅初财务孑算与II加工Il诬标I回*理I佛O定”*正:|依益分析I图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流程图方案编制1图件I1附表附件I5.2 基础调查5.2.1 调查范围充分体现生态系统完整性,统筹考虑矿山所在的自然地理单元和生态功能空间,以采 矿活动影响到的区域范围为主,可适当扩展到周边区域。5.2.2 调查内容5.2.3 . 1自然生态状况调查。按照TD/T 1068、TD/T 1070.1相关要求执行。5.2.2.2 社会经济调查。调查范围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涉及的人口、收入 等情况。按照TD/T 1068相关要求执行。5. 2. 2.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按照TD/T 1070.1相关要求执行。5.2.2.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实施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范围、质量、权属等, 以及周边实施区域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情况。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按照GB/T 21010 > TD/T 1055执行。5.2.2.5 矿山生态问题调查。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生态破坏或退化等情况 参见附录A.1,根据需要可开展重大问题专项调查。具体按照TD/T 1070.1相关要求执行。5.2.2.6 以往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本行政区域内已开展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 治理面积、修复成效、技术措施、问题与经验等,见附录A.1。收集整理与调查范围内矿山 生态问题相似的示范典型案例、具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模式等。5.3分析评价1. 3.1问题识别与诊断2. 3. 1.1确立生态修复本底值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确定实施区域内修复前表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状况、土地利用现 状、生态系统状况的本底指标及数值,见附录A.2。5. 3. 1.2建立参照生态系统采取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或矿山周围同类型地区综合调查等方法,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参照生态系统。一般用胁迫因素、物质条件、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生态 系统属性描述参照生态系统,见附录A.2o6. 3.1.3分类评价开展分类评价,见附录A.3。主要包括:a)矿山生态问题分级,按照TD/T 1070. 1相关要求执行;b)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按照TD/T 1070. K DZ/T 0223相关要求执行;c)矿山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按照TD/T 1031. K TD/T 1049相关要求执行;d)矿山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及恢复力评价,按照TD/T 1068相关要求执行;7. 3.2确定实施区域532.1在调查范围内综合考虑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及矿产 资源规划等,确定实施区域。5.322实施区域应具体到所在的县(市)、乡(镇)、行政村,有明确的矢量边界。5.3.3确定修复目标5. 3. 3.1 总体目标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荒则荒原则,根据国土空间规划 相关要求,结合未来用地规划,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和土地用途,以及工程范围内生态系统特 点等,采用类比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围绕解决实施区域矿山生态问题,从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土地复垦、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改善等方面,明确生态修复方向和修复总体目标。工 程包含子项目的,还应确定每个子项目总体目标,子项目总体目标应与工程总体目标相衔接。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基本信息见附录B.lo5.3.3.2绩效目标根据调查分析评价结果,依据确定的总体目标,进行目标可达性分析。按照有关部门绩 效管理要求,从产出(数量、质量)、效益(生态、社会、经济)、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实施 期限内可量化、可评价的绩效指标体系。工程包含子项目的,还应确定每个子项目绩效目标, 子项目绩效目标应与工程绩效目标相衔接。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绩效目标表见附录C.lo5.3,3.3年度目标根据总体目标、绩效目标和工程实施周期,按年度制定工程项目修复目标。年度目标应 与总体目标、绩效目标相衔接。工程包含子项目的,应确定每个子项目年度目标,子项目年 度目标应与工程年度目标相衔接。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年度绩效目标表见附录D.l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