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docx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学时:36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 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既是职业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可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拓展 学习课程,还可以作为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课程。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而制定。L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设计课程内容。2 .以电梯的认识、电梯基本知识、电梯的8大系统介绍、自动扶梯等章节,设计教学 单元,每一章节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系统的介绍电梯结构及原理相关内容。3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二、课程性质电梯结构及原理课程以“学生”视角,集“专家”视野,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 知识点解析,内容深入浅出。资源丰富有趣、图文并茂、内容使用、重点突出、及时跟进 行业技术发展,符合企业的实际技术人才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通晓电梯与自动扶 梯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维护与保养、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项目管理、电 梯销售等职业岗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进一步快速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供保证。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 .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2 .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程。3 .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4 .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5 .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二)职业能力目标L 了解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2 .掌握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 程。3 .熟悉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4,了解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5.掌握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三)职业素质目标L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2,培养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3,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四、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本课程课内计划学时数为36学时,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及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 分内容学时数建议分配如下:表1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模块(任务)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时数概论电梯的历史与发展;电梯技术的历史发展213基础知识电梯性能指标与主要参数;电梯的分类;电梯的结构组成 与型号;电梯型号编制方44曳引系统曳引系统主要设备及结构88导向系统导向系统主要设备及结构44轿厢及平衡系统轿厢及平衡系统主要设备及结构44门系统门系统主要设备及结构44安全保护系统认识交流伺服和主轴变频系统77机动22合计35136五、课程内容与要求表2课程内容与要求任务名称子项目(学习任务)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弟一早电梯概述Ll世界电梯发展史L2我国电梯发展史1了解电梯与自动扶梯的起源及发展世界电梯的起源、发展自动扶梯的起源发展L3未来电梯发展趋势L4电梯品牌及世界著名电梯1了解电梯发展趋势及相关电梯品牌电梯发展趋势第二章电梯基础知识2.1电梯性能指标与主要参数1掌握电梯的定义、使 用条件、性能要求及 相关参数电梯定义、使用条件及主要参数2.2电梯的分类1掌握电梯常用的分类电扶梯分类2. 3电梯的结构组成与型号1掌握电梯的组成,初 识电梯的八大系统, 识别电梯型号的含义掌电梯的组成及其八大系统, 识别电梯型号的含义电梯型 号第三章 曳引驱 动3.1曳引机概述1了解曳引机的类型及 结构曳引机的类型及结构3. 2曳引电动机1掌握曳引机的性能特点及类型曳引机的性能特点及类型3. 3制动器1了解制动器的功能、结构,掌握选用原则制动器的功能、结构及选用原则3. 4减速器1了解减速器类型及选用原则减速器类型及选用原则3. 5联轴器3.6曳引轮1掌握联轴器的作用、曳引轮的结构及技术要求联轴器的作用、曳引轮的结构及技术要求3.7曳引绳、曳引钢带及曳引带1了解曳引绳、曳引钢带及曳引带的特点曳引绳、曳引钢带及曳引带的特点3.8 曳引传动方式3.9 曳引原理1掌握悬挂比定义;了 解曳引系统受力分析 及应用悬挂比定义;曳引系统受力分析及应用第四章 导向装 置4.1导向装置的组成及作用4. 2T型导轨1掌握导轨组成及作 用,了解T型轨的基 本技术要求、命名及 连接方式导轨组成及作用;T型轨的基 本技术要求、命名及连接方式4. 3空心导轨4. 4导轨支架1了解空心轨的技术要 求、连接及命名;了 解导轨支架的技术要 求及分类空心轨的技术要求、连接及命 名;导轨支架的技术要求及分 类4.5导轨固定4. 6导靴1了解导轨固定方法及 基本要求;导靴类型 及使用要求导轨固定方法及基本要求;导 靴类型及使用要求第五章 轿厢与 平衡系 统5. 1轿厢结构1掌握轿厢分类、结构及组成轿厢分类、结构及组成5. 2重量平衡系统5. 3对重装置1掌握重量平衡系统的 作用;对重装置结构 原理重量平衡系统的作用;对重装置结构原理5. 4补偿装置5. 5称重装置1了解补偿装置类型及 安装方式;称重装置 的结构及功能补偿装置类型及安装方式;称重装置的结构及功能第六章 门系统6.1 门系统的组成、作用、分类6.2 门系统结构1掌握门系统的组成、作用、分类及结构门系统的组成、作用、分类及结构6.3开关门机构1掌握门机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门机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6. 4门保护装置1掌握门保护装置的功门保护装置的功能能第七章 安全保 护装置7.1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类型1掌握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类型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类型7. 2超速保护装置1掌握超速保护装置的 功能、安装位置及动 作关系超速保护装置的功能、安装位置及动作关系7. 3冲顶或蹲底保护装置1掌握冲顶或蹲底保护装置冲顶或蹲底保护装置的组成及要求7. 4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1掌握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组成及要求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组成及要求7.5电梯电气安全保护装置1掌握电梯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的组成7. 6其他安全保护装置1了解其他安全保护装置其他安全保护装置的介绍六、教学实施建议L课程设计思路(1)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相结合,以“学生”视角,集“专家” 视野,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知识点解析,内容深入浅出,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内容实 用、重点突出、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符合企业的实际技术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 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2)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图片资料、相关行业标准法律法规收集; 组织开展以小视频、小讨论、小关注、小内容等为载体的创新思维训练,分析生活中电梯 的使用及操作现象引出的问题。(3)阶段性习题课,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识记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可结合专业背景, 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学习平台打卡强化自律积极 性的培养。2 .教材选用教材选用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1)应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2)应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力求反映电梯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 相融合。3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 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