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之家”可持续发展存在难点及对策思考.docx
-
资源ID:1167514
资源大小:7.8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留守学生之家”可持续发展存在难点及对策思考.docx
“留守学生之家”可持续发展存在难点及对策思考“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是一项创新型工作,是留守学生 关爱行动的有效载体。自某某年至今,在各级党、政的高度 重视下,某某以“留守学生之家”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 建“家”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整合社会资源, 先后在全县学校、农村、社区建立了 “留守学生之家”某某 个,近某某某名留守学生在“家”里得到了呵护,感受到了 温暖。随着“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不断深入,“留守学生之 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留守学生之家”的发展趋势和现有特点一是“留守学生之家”从点到面,量的不断增多,使“广 覆盖”成为客观要求。二是“留守学生之家”从形式到内容,工作的不断规范, 使“重品质”、重“家”的功能的发挥成为建“家”的价值取 向。三是“留守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使“专业性”、 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成为对“留守学生之家”志愿者的更高 要求。四是“留守学生之家”爱心设施和活动阵地等投入的相 对受限,使“互补性”、资源的流动共享成为突破制约的有效 选择。五是“留守学生之家”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风险保障弱、监护人的监护缺位、活动持续开展难等机 制性障碍,使“创新性”成为“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必然 选择。二、“留守学生之家”建设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推进的力度。二是“留守学生之家”志愿者的现状与留守学生的需求 不相适应,招募、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留守学生之家”建设保障、保险等系列机制需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四是“留守学生之家”的管理特别是活动的经常化受到 挑战。三、关于推进“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促平衡。巩固老“家”,建好新“家工整体推进, 分类指导促平衡。针对学校、农村、社区的不同特点,进行 分类指导,细化相关标准,逐步推进“示范留守学生之家”、 “标准留守学生之家”、“合格留守学生之家”三种类型“留 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二是夯基础。“留守学生之家”的可持续发展,志愿者是 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之家”志愿者的招募、 培训、考核管理。特别是加大在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村干 部、“五老”志愿者、机关公务员、教师队伍中招募志愿者的 工作力度,在工作的自愿性的基础上,可试点开展“示范留 守学生之家”志愿者县内报名、竞争上岗机制,对志愿者进 行“星级评定”,进一步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 工作任务、工作区域,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对优秀的志愿者 提供更多的培训、转岗、就业机会,纳入优先表彰、推荐范 畴,夯实“留守学生之家”的工作基础。三是强活动。“留守学生之家”的活动开展,是“留守学 生之家”建设的灵魂所在。活动的频率、形式、效果,是衡 量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当前,部 分“留守学生之家”存在着活动不经常、活动形式较单一的 问题,“留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团县委和留 守学生关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各 “留守学生之家”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小型分散、 各具特色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指导各“留守学生之 家”围绕“留守学生”的兴趣培养、功课辅导、心理沟通、 维权助困、安全防范、美德培养、人格塑造、健康保健、等 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同时,有条件的地 方,要依托自身资源,通过成立“留守小队”、“兴趣小组”、 “文学社”等社团,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 “留守学生之家”中长才干,受锻炼,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使“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活动经常化、有特色。四是抓规范。在“建”的同时重“管”,对“留守学生之 家”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各成员单位帮扶、指导“留 守学生之家”的措施,加大调研、督查、考核力度。努力实 现“留守学生之家”标识、制度、志愿者工作职责、行为规 范、“留守学生之家”开放时间、设施、器材使用、留守学生 基本情况、活动记录等方面工作的规范,使“留守学生之家” 建设和管理更加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化。五是重创新。针对“留守学生之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留守学生” 关爱基金的社会募集机制,“留守学生之家”结对帮扶机制, “留守学生之家”志愿者和留守学生的保险机制,“留守学生 之家”设施流动共享机制、“留守学生之家”动态考核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成功经验 和做法,通过试点推广,促进整体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