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50分)1、带压不置换焊割同样需要置换原有的气体。对错(正确答案)2、带压不置换焊割正压作业时,压力小时,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对错(正确答案)3、当电弧长度伸长时,电弧热传递至工件的距离减小。对错(正确答案)4、当电源距离作业点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将电源线接长或拆换来解决。对错(正确答案)5、当同一台电力变压器向两台或多台焊机供电时,由一台焊机引起的电压降将会反 映在第二台焊机的工作中。对(正确答案)错6、当作业环境良好时,如果忽视个人防护,人体仍有受害危险,当在密闭容器内作业 时危害较小。对错(正确答案)7、等离子电弧是一种气流。对(正确答案)错8、等离子弧的引弧频率一般为5000Hz。对错(正确答案)9、等离子弧电弧挺度好,扩散角一般为10。对错(正确答案)10'等离子弧会产生金属蒸气和氮化物等,对人体不利。对(正确答案)错11、等离子弧能量集中、温度高,可得到充分熔透、反面成形均匀的焊缝。对(正确答案)错12、等离子切割时被割金属全部电离成了金属离子。错(正确答案)13、低氢焊条比酸性焊条进行手工电弧焊时,产生的金属飞溅严重。对(正确答案)错14、低碳钢焊接时,对焊接电源没有特殊要求,可采用交、直流弧焊机进行全位置焊 接,工艺简单。对(正确答案)错15、低碳钢焊接时,由于焊接高温的影响,晶粒长大快,碳化物容易在晶界上积聚、长 大,使焊缝脆弱,焊接接头强度降低。对错(正确答案)16、低碳回火马氏体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相结合的特点。对(正确答案)错17、低温回火后钢材的硬度稍有降低,韧性有所提高。对(正确答案)错18、点焊机属于熔化焊设备。 对错(正确答案)19、电弧放电不会产生弧光辐射。对错(正确答案)20、电弧灼伤发生在误操作或人体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而产生电弧放电时,这时高 温电弧将如同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对(正确答案)错二、选择题(5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业人员享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B、从业人员需按照企业要求作业,否则可以被辞退(正确答案)C、企业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2、关于钎焊从业人员的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人单位不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的劳动防护用品(正确答案)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C、从业人员不履行该项义务而造成人身伤害的,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3、熔化焊机所用频率波动在电压为额定值时需不大于土()。B、3C、2(正确答案)4、根据电压降来确定向一台熔化焊机供电的电力变压器功率大小时,首先要确定()°A、焊机规定的最大允许压降(正确答案)B、焊机允许发热程度C、焊机规定的最大允许电流值5、对纯铜进行气焊时,应采用O。A、弱碳化焰(正确答案)B、弱氧化焰C、中性焰6、能够提高金属材料切削性能的元素是()。A、硫(正确答案)B、镒C、硅7、等离子弧能量集中、温度高,另外会有O。A、熔孔效应B、小孔效应(正确答案)C、穿孔效应A、二氧化碳灭火器B、1211灭火器C、泡沫灭火器(正确答案)9、按组成的不同,可燃物质不包括O。A、无机可燃物质B、液态可燃物质(正确答案)C、有机可燃物质10'水下气割又称为()。A、氧-弧水下热切割B、氧-可燃气热切割(正确答案)C、金属-电弧水下热切割、全国消防宣传日是()。A、每年的9月日B、每年的月9日(正确答案)C、每年的1月9日12、如果该健康检查项目不是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进行的项目,劳动者参加 应本着()。A、自愿原则(正确答案)B、服从单位安排原则C、服从医嘱原则A、机械设备内线路不整齐(正确答案)B、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C、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14、在对密闭的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被压缩,内部压强()。A、减小B、增大(正确答案)C、不变15、下列状态既有有固定的形状,又有固定体积的是()。A、固体(正确答案)B、液体C、气体16、关于鸨的描述错误的是()。A、熔点最高的金属B、在高温时电子发射能力不强(正确答案)C、目前最好的一种不熔化电极的材料17、电渣堆焊时,要保证冷却装置严密不漏水,防止产生()。A、爆炸(正确答案)B、火灾C、有害气体18、埋弧焊对接直焊缝的焊接方法的基本类型有()种。A、1B、2(正确答案)C、3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的权利。法律规定这项权利必须以劳动 合同必要条款的书面形式加以确认B、从业人员获得工伤社会保险赔付和民事赔偿的金额标准、领取和支付程序,可以 自行商量决定(正确答案)C、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给予民事赔偿,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义务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项权利适用于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正确答案)B、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并尽早采取应急措施C、采取应急措施无效时,迅速撤离作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