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1162680
资源大小:12.1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 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俘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艰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 赖褪,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埋,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态而蚁附之 杀士三今之一而城丕拔者此攻之灾也。豆获蔻:总又乏薪藏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材料二: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冷,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 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 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一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 弥叛;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是以圣 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第 六十九章)(节选自老子)注橹:即楼橹,一种攻城器械,车上建有没有覆盖的望楼,以观察敌情。 精幅:四轮车,一种攻城器械。埋:小土山。攘:捋起袖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将不胜A其忿而蚁附之B杀C±D三分之一E而城F不拔者G此攻之H灾也。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一伍,与成语“羞与为伍”中的“伍”意 义相同。同, 屈具相矜 RC 商D.使屈服,与孟子三章“威武不能屈”中的“屈”用法相同。 准备、备办,与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中的“具”意义和用法O自夸、自恃,与老子四章“自矜者不长”中的“矜”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认为,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 强调打仗通过智谋来克敌取胜。B.老子指出,军队驻扎导致荆棘丛生,打仗之后必有荒年,所以君子绝对不 会用兵,这体现老子的“反战”思想。C.老子主张以正道治国,以奇术用兵,以无所作为取得天下,他赞同圣人所 说的“无为”“好静” “无事”“无欲二D.孙子说攻城是不得已,老子认为以道辅佐国君的人不靠兵力强行天下,他 们都认为交战不是夺取天下的最好方式。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译文:(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14 .关于“用兵之法”,孙子和老子各有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BEG(句意:将领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懑情绪,驱使着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 士卒死去三分之一,可是城邑仍未攻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将不胜其忿而 蚁附之”中的“胜其忿”表动宾结构,A处不可断开;B处句意完整,宜断开; “而城不拔者”中的“而”表转折,“而”前E处宜断开;“者”表提顿,“者” 后G处宜断开。共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 A(“羞与为伍”中的“伍”是“同伴”的意思。)12. B(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是选项所言 的“绝对不会用兵13. (1)所以军队不挫伤而利益却能保全,这就是以智谋攻敌的方法。(4分。解词2分,大意2分。“顿”,疲敝、挫伤、倒下、跌倒,1分;“全”, 保全,1分;大意“利”,利益,1分;大意“此也”判断句,1分)(2)兵器是不吉祥的东西,人们憎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用它。(4分。解词2分,大意2分。“者”,判断句标志,1分;“物”,人、众人, 1分;大意“恶”,憎恶,1分;大意“不处”,不用,1分)14. 孙子主张:最高级的军事手段是挫败敌人的谋略。或:用兵打仗时通过 智谋来克敌取胜。(1分。强调“智谋”)老子主张:以奇术用兵;不做主导者而做宾从者,不进而退。(2分。强调 “奇术” 1分;强调“宾从”和“退让” 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孙子说:用兵的一般规律是:使敌人城邑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我们不战而胜, 这是上策,攻破敌人的城邑而取得胜利,这是下策;使敌人的一个军完整地向我 们投降是上策,击破一个军则为下策;使敌人的一个旅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是上策, 击破一个旅则为下策;使敌人的一个卒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是上策,击破一个卒则 为下策;使敌人的一个伍向我们投降是上策,击破一个伍则为下策。所以,百战 百胜,不算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 的。所以,最高级的军事手段是挫败敌人的谋略,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 是挫败敌人的军队,最低级的是攻破敌人的城邑。采用攻打城邑的方法,是出于 不得已。修造楼橹与幅盥,准备飞楼、云梯等攻城器械,需花费数月才能完成; 堆积用以攻城的高出城墙的土山,又要花费数月才能完成。将领无法克制自己的 愤懑情绪,驱使着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士卒)死去三分之一,城邑仍未 攻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靠交战,拔取敌人的城邑而不靠硬攻, 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靠持久作战,一定要以全胜为策略与天下诸侯竞争。所以军 队不受挫便能保全利益,这就是以智谋攻敌的方法。材料二:以道辅佐国君的人,不靠兵力强行天下,发动战争很快就会遭报应。军队驻 扎的地方,就会荆棘丛生;打了大仗之后,必定有荒年。善用兵者达到目的就行, 不敢用兵力来逞强。战胜了不要自满,战胜了不要自夸,战胜了不要骄傲,战胜 了也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千万不能逞强。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亡,因为它不合 于道。不合于道,就会加速死亡。(第三十章)兵器是不吉祥的东西,人们憎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时居处以 左为上,打仗时就要以右为上。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不是君子使用的器具,不 得已才使用它,应当淡然处之。打了胜仗也不要得意,得意了就是喜欢杀人。喜 欢杀人的人,不能使天下人拥护他。所以吉庆的事以左为上,凶丧的事以右为上。 偏将军居于左侧,上将军居于右侧,是说打仗应以丧礼处置。打仗杀人众多,要 以悲哀追悼阵亡的死者;打胜仗也要照丧礼来处置。(第三十一章)以正道治国,以奇术用兵,以无所作为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道理是这样的 呢?天下禁忌越多,人民就反叛得越厉害;人民先进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混乱; 人的巧智越多,歪斜的事物就更加兴盛;法令越是详明,盗贼就越多出现。所以 圣人说:“我无所作为,而人民能自我化育;我喜欢清静,而人民能自己走上正 途;我无所行事,而人民能让自己富足;我无所欲求,而人民就能自返于纯朴。” (第五十七章)从前用兵的人曾说过:“我不敢做主导者,而宁可做宾从者;我不敢进一寸, 而宁可退一尺这就叫作布无阵之阵,举无臂之臂,执无兵之兵,那就所向无 敌了。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灾祸,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对垒,怀 有悲悯之心的一方就获胜了。(第六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