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痉挛的非药物干预.docx
成人痉挛的非药物干预:系统评价概述目标:痉挛会导致严重的长期残疾,需要综合治疗。本 综述评估了已发表的临床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以了解非药 物干预措施对改善痉挛结果的有效性。方法:数据来源:使用医学和健康科学电子(MEDLINE、 EMBASE、CINAHL、PUbMed 和 CoChralIe 图书馆)数据库 对截至2023年6月15日已发表的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 数据提取和综合:两位评价者应用纳入标准选择潜在的系统 评价,使用多重系统评价评估(AMSTAR)独立提取方法学 质量数据。证据的质量通过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估等级 (GRADE)进行严格评价。结果:总共评估了 18项系统评价,以寻找目前用于治 疗各种神经系统痉挛的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证据。有 “中等低的“电神经肌肉刺激和针灸作为中风后常规常规治 疗(药理学和康复)的辅助疗法的证据。针对中风和其他神 经系统疾病的痉挛状态的康复计划(例如诱导运动疗法、伸 展运动、动态肘部夹板、职业疗法)的高质量证据;体外冲 击波治疗脑损伤;中风经颅直流电刺激;用于其他神经系统 疾病的经颅磁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 活动计划和重复磁刺激、针对SCI的振动疗法和针对其他神 经系统疾病的拉伸疗法。对于其他干预措施,证据尚无定论。结论:尽管有一系列针对痉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但许 多治疗方法都缺乏高质量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 适当的研究设计、时间安排和强度以及这些干预措施的相关 成本的效果。1 .引言痉挛被定义为“由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引起的感 觉运动控制障碍,表现为肌肉的间歇性或持续性不自主激 活”。其特征是由于牵张反射过度兴奋而导致不自主的速度 依赖性强直性牵张反射(肌张力)增加,并伴有夸张的肌腱 跳动。痉挛在中风、脑损伤、脊髓损伤(SCI),多发性硬 化症(MS)、脑瘫(CP)等神经损伤后很常见。痉挛的确 切发生率尚不清楚,估计12个月后会影响38%的中风幸存 者;60-90%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92%的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患者和六分之一的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都经历过这种 情况。尽管存在治疗负担和重大经济影响,但有关治疗痉挛 患者所需的健康和/或社会成本或资源的数据有限。患有痉挛 的中风幸存者的直接成本几乎是没有痉挛的中风幸存者的 四倍。痉挛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类型而异,并与一系列与上运动 神经元(UMN)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相关。痉挛的主要 特征是肌肉牵张反射的过度兴奋,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 的力的净不平衡,影响静态关节位置和动态肢体运动,导致 肢体僵硬和姿势异常。这会导致运动控制异常和随意运动失 调,并表现为肌肉对被动拉伸(延长)的阻力增加。痉挛患者可出现多种体征组合,如:阵挛、夹刀现象、 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痉挛性肌张力障碍、屈伸肌痉 挛等。痉挛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有些患者可能依靠痉挛来 维持无功能肢体的功能。例如,痉挛的无力肢体可能允许负 重转移。痉挛可能导致局部损伤(影响肢体的局部部分)、 节段性或全身性损伤(影响肢体的多个部分)。痉挛造成的身体损伤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灵 活性丧失、肢体姿势异常可导致进行性功能限制活动能力、 转移、日常生活活动(ADL) o痉挛常常与疼痛和其他继发 并发症(受压区、痉挛、挛缩)相关。此外,其他与病情相 关的损伤,例如疲劳、认知缺陷也会影响患者的功能。许多 外科/骨科(例如延长手术、肌腱转移、肌腱切断术、神经切 除术、神经根切断术、周围神经切断术等)、药理学(如巴 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苯二氮卓类、加巴喷丁、纳比西 莫、肉毒杆菌毒素)和其他治疗干预措施用于在临床环境中 单独或联合治疗痉挛。药物可能与全身副作用(嗜睡、认知 障碍)有关。神经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治疗药物和/或非药物治 疗失败后出现的严重痉挛。不建议对痉挛进行单独的药物和 手术治疗,治疗应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使用,包括跨学科康 复方法。近年来,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已被用于治疗痉挛。其 中包括:身体干预(伸展、被动运动);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超声波;振动刺激 (全身振动);肌电生物反馈;重复经颅磁刺激(TMS); 超声治疗;针灸;矫形器(夹板、石膏)、热疗、冷冻疗法 等。各种单独的系统评价评估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例如 体力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然而,这些审查的质量、 范围和方法各不相同,有时报告的结果也不同。“系统评价” 是一种新方法,用于汇集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干预措施的当前 证据,以更广泛的概念综合治疗效果。目的是全面综合证据, 以确定与干预措施相关的益处和危害,以指导临床医生。因 此,本综述系统地评估了已发表的临床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 以确定一系列非药物疗法对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 痉挛的有效性。2 .方法截至2023年6月15日,对著名的健康科学数据库: 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包括 DARE)、MEDLINE.CINHAL、 EMBASE和PubMed进行了全面检索,以对目前用于治疗痉 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系统评价。搜索策略包括两个主题 的多个搜索词的组合:痉挛和干预措施(非药物)(附录1)。 对潜在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和最相关的期刊进行了手动搜 索以获取其他参考文献。我们联系了该领域的作者和知名专 家以获取更多信息。此外,利用不同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网 站进行灰色文献的搜索:例如欧洲灰色文献信息系统;纽约 医学院灰色文献集、国家质量措施信息交换所和谷歌学术。 此外,各种医疗机构;并探讨了与治疗痉挛特有的不同神经 系统疾病相关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纳入标准是:评估和定义旨在减少痉挛的非药物干预措 施(单学科和/或多学科)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报告了在 规定时期内系统地对文献进行电子检索;在成年人群(218 岁)中进行的审查并以英文发表。此外,还包括评估伴随药 物/手术干预后的非药物干预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排除标 准包括:评估药理学、外科干预或诊断方法的评论、非英语 评论、论文、叙述性评论和仅在会议记录中列出的评论。2.1. 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根据选择标准,两位作者(BA、FK)独立筛选并入围 由搜索策略识别的所有摘要和评论标题。两位作者独立评估 了搜索列表中的每篇研究摘要,并获取所有潜在文章的全文 进行评估,以确定该文章是否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关于可能 纳入/排除任何个别研究的任何分歧均通过与第三作者(DB) 的讨论和最终的小组共识来解决。标准形式用于从所有综述 中提取数据,其中包括:出版和检索日期、目标、纳入研究 和研究对象的特征、干预措施、结果和局限性。所有作者重 新审查该研究后解决了任何差异。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纳入综述的方法学质量由两名评审员(BA、FA)独立 使用多重系统评价评估(AMSTAR)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AMSTAR是一个包含11个问题的工具(附录2),在文献 中广泛使用,具有可接受的评估者间一致性、结构有效性和 可行性。此外,推荐、评估、制定和评价等级(GRADE)工 具用于按4级评分(高、中、低和极低质量)评估每种类型 干预措施的证据质量。任何差异均由所有作者达成最终共识 解决。3 .结果检索发现了 193篇已发表的评论,这些评论评估了目前 在不同情况下用于治疗痉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在筛选标题 并删除重复内容后,有76篇评论符合抽象纳入标准,并被 选中进行更仔细的审查。检索了这些文章的全文,并由两位 审稿人进行了最终选择。从相关文章的参考书目中确定了一 篇符合纳入标准的评论。总共包括18项系统评价/荟萃分析: 其中4项发表在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14项发表在其 他学术期刊上。这些评价是在不同的神经学队列中进行的: 中风6例,多发性硬化症、脑损伤和SCl各1例;9例属于 混合队列或其他神经病学队列3.1. 系统评价的质量表1提供了 AMSTAR质量评估的结果。纳入的综述在 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方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AMSTAR评估的作者之间的kappa 一致性水平为0.86。纳入 的系统评价的总体平均AMSTAR方法学质量得分为7.6 (标 准差:2.4),范围为3-10 (满分11)。纳入的系统评价的 质量参差不齐:2篇评价质量较低(即AMSTAR评分介于0 - 4)、7个中等质量(5-8)和9个高质量(9 TI)。表格1。纳入的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估(AMSTAR)(略)。除一篇综述外,所有综述均对医学科学数据库进行了全 面的文献检索,但只有一半的综述包含灰色文献检索。除 CoChrane和相关评论外,大多数纳入的评论都发表了先验方 案或提供了排除研究的列表。除2篇以外,所有综述均使用 经过验证的工具评估了纳入的主要研究的科学质量:10篇使 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4篇使用PEDroo尽管6篇评论 提供了资金来源,但没有一个评论者解决了主要研究作者的 潜在竞争利益。32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合成下文和表2总结了用于治疗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痉挛状 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现有最佳证据综合。表2.评估非药物干预治疗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痉挛的系统评价。3.1.1. 中风六项综述调查了非药物干预对中风幸存者痉挛的影响。 三篇综述评估了针灸(包括电针疗法),两项综述评估了电 刺激,以及一篇评估了 BONT注射后的MD康复。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幸存者痉挛的有效性的结果好坏参 半。一项评论报告称,电针作为常规治疗(药理学和康复) 的辅助疗法,在减少痉挛(上肢和下肢)方面具有有益的作 用;整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另一项荟萃分析 显示,针灸或电针均可显著减轻中风患者的腕部、膝部和肘 部痉挛状态。然而,第三项荟萃分析发现针灸对改善临床结 果(包括痉挛)没有影响。三篇综述纳入的研究在研究质量、 控制、穴位和患者群体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所有三项系 统评价中包含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方法学质量“低”。 此外,三项综述之间的研究存在重叠,并且参与者仅限于中 国人群,因此结果对其他人群的普遍性值得怀疑。与对照组相比,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其他干预措施一起显 示痉挛显著减少标准均差(SMD) =-0.30, 95%置信区间 (95%CI) =0.58 至-0.03,并且 ROM 增力SMD=2.87, 95%CI=1.18-4.56o然而,这些发现是基于少量的研究和参 与者。另一项荟萃分析报告称,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 改善中风后的痉挛状态没有有益作用。德米特里奥斯等人。评估了在肉毒素和其他局部肌肉注 射治疗后中风后痉挛状态下MD康复的有效性。作者回顾了 试验,其中包括:改良的约束诱导运动疗法(mCIMT)、循 环功能性电刺激(FES)的任务练习疗法以及动态肘部伸展 夹板的职业手法治疗。mCIMT改善痉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 证据“低质量”,而动态肘部夹板和OT改善肘关节活动度 的证据“质量极低”。322.多发性硬化症尽管有多种干预措施可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痉挛,但只 有一项系统评价评估了各种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的干预措施包括:身体活动计划(物理治疗、结构化锻炼计 划、运动攀登);经颅磁刺激间歇性突发刺激(iTBS)、 重复经颅磁刺激TMS);电磁疗法(脉冲电磁疗法;磁 脉冲装置),TENS和全身振动。评审人员发现,单独使用 身体活动计划或与其他干预措施(药理学或非药理学)结合 使用的身体活动计划,以及有或没有辅助运动疗法的磁刺激 (iTBSrTMS)在改善成人痉挛方面的“低水平”证据。没 有证据表明有其他干预措施。323.脑损伤Lee等人在一项荟萃分析中评估了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减 少任何类型脑损伤患者痉挛的效果。他们报告称,体外冲击 波疗法在干预后立即(SMD=O.792; 95%CI=-1.001至-0.583) 和干预后4周后(SMD=-0.735; 95%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