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常见文体阅读中的应用 论文.docx
-
资源ID:1162125
资源大小:55.8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思维导图在小学常见文体阅读中的应用 论文.docx
思维导图在小学常见文体阅读中的应用以梳理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课文文章脉络为例摘要: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书籍、手机、电 脑几乎没有互联网上找不到的知识。所以仅仅识记、掌握已知知识已经不足以让 学生应对这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品质 的思维力能够让学生迅速判断出什么信息是有用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关键,让 学习更加高效。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较多且杂,所以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 轻松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则需要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连接、整 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思维导图改 变了以往的纯文字的记忆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关键词:思维导图、文章脉络、提取关键词、阅读能力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教授发明的,它是一种能够看到自己思维过程的思 考工具,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思考工具。它想一张 思维网,从中心图出发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象征着人们发散的不受约束的天马行 空的思维。它将大脑里原本混沌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具体、直观、清晰。二、当语文教学遇到思维导图第一次接触思就被它的直观、清晰的特点吸引,初步尝试是运用到课堂板书中, 帮助学生识记背诵重点段落,效果显著。后来将思维导图的应用由教师拓展到学生, 让同学们尝试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脉络梳理。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可以采用不同 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逻辑、递进逻辑、总分逻辑、分类联想逻辑等。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是培养思维力的重要途径,第一步就是抓住文章脉络,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读懂了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才能去分析、 重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工具,能够将学生的思考内容和思考过程呈 现出来,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非常有用,是很好的思维工具。所有我将思维 导图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 理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思维导图这种新颖的、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在绘制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帮助学生快速 识记重难点,使语文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自己的解读、总 结、分析,在这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师带来的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对文本梳理解读、 对典型语段展开鉴赏、对重点难点实施突破,都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如果能够巧妙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相关操作,势必能够给阅读教学带来更清晰的引导。三、思维导图在梳理状物类文章脉络的应用状物类文章一般以描写物体为主,侧重于描写物体的形状、姿态、颜色等特点。 阅读状物类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有什么特点?这些要点。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松鼠为例,作者抓 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特点、行为特点、习性特点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层次 和结构非常清晰。在阅读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各段落的重点内容:外形描写中作者抓 住了松鼠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等特点,还重点 介绍了松鼠的尾巴翘和美丽的特点。活动描写从松鼠的活动时间和范围进行描写, 从关键词中可知道松鼠喜欢在树上活动,喜欢晚上出没。行为描写抓住警觉、敏捷、 聪明这三个特点,写了松鼠的奔跑、藏食、搭窝中的表现。松鼠奔跑的描写中引导 学生关注松鼠的动作描写,如:”跑躲逃,松鼠的警觉就跃然纸上了。下一句 中抓住轻快小跳着前进连蹦带跑等关键词,提取出敏捷的特点。松鼠的聪明是 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主要从藏食和做窝两方面体现。藏食的描写中引导学生提取 出”拾榛子塞缝隙这些动作。做窝的描写非常细致,引导学生梳理出表示先后顺 序的词,如先再然后等词,松鼠的聪明就体现出来了。最后简单介绍了松鼠生 育、毛发、爱干净等其他习性。四、思维导图在梳理记事类文章脉络的应用小学阶段的阅读课文中,记事类文章占据半壁江山。阅读这类文章一般要抓住 文章记叙的顺序,这样就能轻松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如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等顺序。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为例: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 行记叙的,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梳理出问诊时一一手术前一一手术中一一手术后这几 个时间节点,这样就很容易梳理出课文主要内容。其次,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人物的情感、心理是不同的,在授课中引导学生提取刘伯承和沃 克医生不同时间是的不同的动作,说话的语气,神态等,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这 样就能够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文章主要内容绘制出 来,重点绘制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这样学生就轻松理解、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这一语 文要素。再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为例:这篇文章讲的是一群水 手在一艘帆船上无事可做,他们正在逗一只猴子玩耍。猴子渐渐变得放肆起来,抢 走了小男孩的帽子。小男孩生气了,追猴子来到了桅杆顶端,命悬一线。这时孩子 的父亲从船舱中出来,急中生智,用强迫孩子跳水的方式救下了孩子的故事。在阅 读课文中学生很容易就梳理出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记叙的,也就梳 理出了课文的行文脉络。在故事的起因中重点关注点是当时的环境,回航的帆 船风平浪静都预示着认为轻松的心情,为水手们无所事事逗猴子取乐提供了条 件。在经过中抓住了猴子放肆的动作和孩子追猴子的动作后,内容梳理就变得更加 容易。在这一过程中水手们的3次笑也至关重要。猴子、水手的笑和孩子的心情 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绘制时将猴子、孩子、水手的 表现分开绘制,更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关联。结尾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船长和孩 子的表现分开绘制,从而体会船长的智慧和孩子的勇敢。五、思维导图在梳理写景类文章脉络的应用阅读写类文章主要抓住描写的景物什么?有什么特点?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2课四季之美为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四季中的一个时间点的美景来描写季 节特点,语言优美,结构工整。梳理这一课文章脉络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每个自然 段的中心句,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安排文章的。先从春天最美是 黎明,提取出黎明这一时间点。接着作者从天空的变化中写出了春天的美,从 泛鱼肚白到染红晕最后飘彩云。夏天提取出夜晚这一时间点。接着作者通过 月夜和雨夜的对比,写出了雨夜的朦胧美。秋天最美是黄昏,提取出黄昏这 一时间点。接着作者选择了夕阳斜照西山时夕阳西沉两个时间点,选取了"归 鸦大雁风声虫鸣这些动人景象体现黄昏的美。冬天提取出早晨这一时间点, 可以提取出美更美两种不同的景象,体会作者最爱的是无雪无霜的清晨的意境。 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清晰明了 了。以上对小学阅读中常见的文体进行脉络梳理举例,通过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文本 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 阅读能力,还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使用思维导图中要弱化对思维导图专业知识的讲解,降低绘制技法的要 求,只将其作为梳理文章脉络、体现思维的工具;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 的个性表达。相信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力均能得到显著提高。参考文献:杨瑜君,万玲.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2刘艳.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蔡媛媛.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课改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