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试模常见问题分析.docx
1.毛边a) 确认机台顿数及锁模力是否足够 b) 确认压力是否过大1)若未饱压之样品仍有毛边则为合模不佳or断差 2)若非合模不佳且降压时尺寸偏小,则需确认尺寸问题c) 合模不佳重合模 2.断差公母模放电定位不良或电极尺寸错误再放至到位(需评估修模困难度,在不影响功能及外观下,可允许尺寸做大) 3.拉公模(变形)a) 打光不足(有刮伤痕,拉白或拉变形)加强打光 b) 拔模角不足 在不影响功能或外观缩水之情况下可加大拔模角 c) 顶出不足,不匀 加顶出pin 或改顶出位置 d) 顶出打滑定位不良 顶出杆头咬花以增加磨擦力 e) 射压太大(尤其入料口附近,入料口位置选择不佳或某处肉太薄阻碍流动) 改入料位置或加肉厚帮助流动 (若外观不缩水且不影响功能) 4.拉母模a) 模具倒勾 : (1) 设计错误 更改设计 (2) 施工错误修改模具 b) 咬花不良 : (1) 咬花倒勾打光,重咬or局部补咬(2) 溢咬打光 (3) 咬太深拉花 (咬花粗细,深度需与拔模角配合)打光,重咬or局部补咬 , 必要时改拔模角 c) 咬花后公模拉力不足公模咬花或顶出pin咬花以拉回 5.冲料影a) 入料口处射速过快降低射速或加大料口,但不可因而使尺寸偏大射不小. b) 冷料井不佳以一模四穴为例,冷料井x3,冷料头x2须够大6.熔合线明显 (喷漆可盖过) a) 模温过低调模温(但需于适量产范围) b) 扰动不足公模咬粗花 MT11030以上, 扰流 c) 逃气不足加强逃气(加逃气块或入子等,必要时可逃气毛边) 7.熔合线位置造成部品易断若熔合线无法消除a) 调整调节钮, 控制入料量不均使熔合线移位 b) 入料口移位 8.断差影公模高低起伏过巨(分化不足)造成à加大分化区(小心干涉问题) 9.光泽有异a) 检查模穴有无油污擦洗 b) 检查模穴内是否因模温过高所产生之胶模粘附影响清刷洗 c) 模温不对,愈高温愈雾调模温,边调边射边打色差 d) 逃气不良而包封加强逃气于包封处附近或流道 A 若于咬花部位: a) 咬花粗细同亦有深浅之分à比对旧部品货样板重咬 b) 喷砂错误重喷 B. 打光部位: a) 打光号数不对à重处理打细或打粗 10.色差有异a) 确认resin b) 调模温 11.气泡(透明料) a) 逃气不佳加强逃气(必要时流道, 逃气块或入子可毛边) b) 射速过快调机 c) 射压太小调机d) 入料口或流道过小 e) 胶粒干燥不足 12.合模线明显a) 合模不佳重合模 b) 公母模断差(参考断差处理) 13.填充不良: a) 确认模温, 料温是否太低而影响流动性 b) 射速,射压是否太低 c) 入料口流道是否适当(够大,够宽,搭接够深?) d) 排气是否足够e) 是否可偷料 (非结构件应尽可能偷料) 14.缩水 a) 确认保压是否足够 (若已发生涨模毛边则表压力已过大) b) 确认缩水处肉厚是否太厚à偷肉或加入料于附近 15.翘曲 a) 射压是否过大 b) 饱压是否过长 c) 公,母模 温差不对 d) 顶出是否不良 16.顶针影 a) 确认顶针影出现时间 , 顶出前或顶出后? 顶出前 : 模具顶版刚性不足, 因受压而变形 顶出后 : 肉厚太薄 或 顶出过深或过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