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干粮来办公》读后感.docx
自带干粮来办公读后感读自带干粮来办公有感近日阅读中国共产党廉政简史一书,翻看目录时,有一篇题目深深吸引了我-自带干粮来办公,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篇,认真阅读起来。里有这么一段故事,1933年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过惯了节俭的生活,从来不知铺张浪费为何物,大家都称他为“十二分节俭主席”。刘启耀从来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在苏区的节俭运动中,他带头回家背米到机关吃,既不要公家发口粮,也不要公家发伙食费。他妻子一时不理解,埋怨他说:“当个主席,连饭都赚不到吃,真是没用。”刘启耀听后耐心地给妻子讲道理,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他妻子步行IOO多里山路,从兴国县老家给刘启耀送米,还打趣道:“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听后只笑答:“革命成功,吃穿不穷。”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道,“哎呀嘲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山歌真实反应了当时中央苏区广大干部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正是他们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精神,赢得了苏区人民的支持、拥护和爱戴,激发了苏区群众支持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斗争的热情,为巩固我党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严明纪律规矩。党在一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纲,对党的组织制度、政治纪律等作出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全国执政的重大考验,对从严治党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一以贯之的定力从严管党治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昭示着我们,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才能引领社会革命。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心存敬畏,警钟长鸣,拒绝腐败、保持清廉。要时刻强化规矩意识,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主动拒绝各类诱惑。要时刻守住清廉本色,把权力视为一种压力、一场考验、一份责任,自觉做到筑牢防线、远离红线、守住底线。要时刻牢记宗旨意识,树立为民服务情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自带干粮来办公读后感自带干粮来办公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讲述了苏区干部在艰苦岁月中,为了革命事业,自备粮食到机关办公的事迹。这篇让我深感震撼,它不仅展现了苏区干部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更是对革命年代艰苦奋斗、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首先,我被苏区干部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自带干粮来办公。这种对革命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其次,这篇让我看到了艰苦岁月中的温暖与力量。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苏区干部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着身边的人。这种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让我深感温暖和力量。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止匕外,这篇也让我认识到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苏区干部自带干粮来办公,不仅仅是一种奉献和牺牲,更是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和付出。正是无数个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付出的人,才换来了革命的成功和人民的幸福。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最后,这篇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如何保持初心、坚定信念、为理想而奋斗,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苏区干部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自带干粮来办公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和共克时艰的精神。通过这篇,我不仅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也获得了前行的力量和智慧。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