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副本.docx
-
资源ID:1139374
资源大小:32.8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副本.docx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编制本规划,规划时限为20232025年,作为“十四五”时期全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性文件。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等疫情对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冲击影响,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重点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全省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区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2019年,我省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畜牧业产业发展稳定向好。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的“六化”为引领,以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为抓手,全力推进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日趋完整,涌现出青莲、华统、一鸣等一批全产业链企业和40多个有较大影响的畜牧品牌,畜牧产业发展稳定向好。2023年,全省开工新建万头以上猪场157个,新增产能接近800万头,全部建成后,生猪产能将超过1600万头,万头以上出栏比重达到75%。至2023年底,全省生猪存栏627.58万头、牛存栏14.95万头、羊存栏140.14万只、家禽存栏8740.08万只。(详见表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得到有效治理。推出科学养猪八大模式和一批节水、节粮、减药、减臭技术,制定沼液综合利用、环保型饲料等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试点三年行动,从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在全国率先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省建成了41个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近400吨,有61个县(市、区)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机制,确保病死猪全方位监管。全力推进养殖场生态化改造,落实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利用处置设施制度,创建省级美丽牧场1321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0%。畜禽养殖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根据国家部署要求,组织开展新一轮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划调整,全省调整后实际按照禁养区管理的个数为1893个,禁养区面积27167平方公里,各地进一步明确了禁养区划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厘清了畜禽养殖空间管控范围,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环境承载率控制在40%以内。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猪肉消费需要及产业竞争力等因素,科学调整生猪养殖规模和布局,生猪养殖优势区、重点县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畜禽养殖区域分布更加合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机制更加完善。全面落实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全省设有排污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已纳入排污许可监管。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线下网格化巡查和线上智能防控机制,全省畜禽养殖企业中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均已安装养殖污染在线视频监控设施,部分大型养殖场还装备了在线监测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回头看”机制,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畜禽养殖防控机制更加完善。表1全省畜禽养殖存栏量(截至2023年底)地区存栏量生猪(万头)牛(头)羊(万只)家禽(万只)杭州市104.511206220.21016.51宁波市61.14157375.83587.02温州市70.653489711883.79嘉兴市27.21139335.451092.66湖州市28.41206840.57911.31绍兴市51.3978307.98533.48金华市93.72241554.94784.98衢州市92.73162314.341491.56舟山市6.33020.7630.43台州市47.39182994.551003.92丽水市44.13165264.52404.42全省627.58149500140.148740.08(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畜牧业生产”,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系列推进畜禽养殖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措施,省级层面也在用地、金融、环评、保险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扶持政策,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政策保障。二是随着我省完成新一轮禁养区规范调整和畜禽养殖布局优化,特别是全省157家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的建成投产,全省生猪产能将超过1600万头,万头以上出栏比重达到75%,猪肉自给率将达到70%,全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生猪自给率水平将显著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三是初步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县乡村三级线下网格化巡查和线上智能防控机制,集成应用电子识别、精准喂料、畜禽粪污处理等畜禽养殖智慧化管控逐步成熟,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挑战:一是农牧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仍然不足。农牧对接不紧密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养殖场配套消纳地面积不足、沼液灌溉存在季节性超量、粗放型使用有机肥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部分特大型养殖场对局部区域环境承载力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选址比较偏远,存在纳入现有管网难度大、污水纳管后对污水处理终端带来处理压力等问题。同时,养殖场的臭气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全过程探索综合的畜禽养殖场减臭治污模式。三是兼顾畜牧产业发展、防疫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标准、技术体系还有待深入探索,对投入品管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正向激励不足,涉农经济补贴与污染防治尚无法形成合力。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以促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主要路径,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为引领,建立健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抓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关键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体系,有效降低畜禽养殖污染风险,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提供生动案例。(二)基本原则一是空间优化、合理布局。以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整合区域内外农牧资源,推动养殖业优化布局,确保规模养殖场与居民集聚区保留生态缓冲空间。二是源头减量、综合利用。以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为目标,坚持源头减量、综合利用相结合,完善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和田间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处理的低成本、高效率。三是分区分类、因地制宜。以精准分类推进养殖污染治理为目标,对不同养殖类型、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技术、位于不同类型地区的养殖场制定不同的养殖污染管理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源化利用、纳管处置、建设专门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等方式处置养殖废弃物。四是科学规范、制度为本。以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体系为目标,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推进畜禽养殖业生态消纳和污染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规范的养殖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总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产业层次得到较大提升,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全部实现数字化管控,生态消纳为主、工业治理为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形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表2“十四五”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23年现状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属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90>92约束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比例()100100约束性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数字化管控比例(%)40100预期性建成美丽牧场数(家)13211500预期性三'主要工作(一)坚持源头管控,推进畜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以循环化为支撑,着力构建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完善农牧对接机制。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农牧对接“一县一案”,鼓励规模猪场采取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建立健全农牧对接长效机制。深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统筹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不断提升畜禽养殖与环境承载能力匹配度。严格执行生态消纳相关导则和规范,到2025年,配套落实生态消纳地I(X)O万亩以上,实现全省年推广有机肥10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提供沼液储运、管网管护、贮存设施管护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牧对接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探索组建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作物秸秆收集、加工、贮运中心,加快秸秆、笋壳等饲料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以绿色化为导向,坚守不污染环境的底线,深化美丽牧场建设和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确保产品绿色、生态环境绿色。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1,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支持商品有机肥生产和推广应用。加快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统筹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和市场化运营机制。继续推进养殖场生态化改造、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域化科学布局和制度、模式、科技创新,基本构建起生态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要求,组织开展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重大课题攻关,推广一批绿色防控、生态养殖、智慧监管的新技术新模式。每年集成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3-5项,着力提高畜牧业资源转化率。积极培育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有机农产品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到202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1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提倡多元发展,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在品种结构上,以增产保供为核心,以生态型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提升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优质家禽和奶牛,鼓励发展湖羊、蜜蜂、长毛兔等特色精品畜牧业。通过提升生产性能、肉品品质、养殖规模化、设施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养殖行业提档升级,形成优质优价良性发展模式。推广高效安全养殖新模式,配置数智化设施设备,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和品牌建设,促进畜禽品种和产品优质化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拓展畜牧业新功能,积极开发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