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docx
-
资源ID:1138376
资源大小:65.5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docx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注意卷整洁一、选择题1地震和火山是()引起的。A.太阳和月球运动B.地球外部运动C.地球内部运动D.地球的公转2 .我们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夏天要把空调的出风口(),冬天要把空调的出风口(以上两空填()。A.朝上朝下B.朝下朝上C.朝上朝上D,朝下朝下3 .我国的宝岛台湾经常发生地震,其主要原因是()。A.台湾是个岛屿B.台湾有很多山C.台湾有很多火山D.台湾处在地壳板块的交界处4 .铁锅的手柄外面包裹着塑料,这样做的目的是()。A.用塑料更美观B.塑料不能传递热C.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D.加工方便5 .天冷时,人们围着火堆取暖。这时,热量主要是通过()的方式传递到人身上的。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无法确定6 .海军战士在潜艇里用潜望镜能看到海面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A.直线传播B.反射C.七色混合D.三原色7 .观看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oA.皮影人偶T幕布T人眼B.光源T皮影人偶T幕布C.光源T皮影人偶一幕布一人眼D.人眼皮影人偶一幕布-*光源8 .光在烟雾中是以()形式传播的。A.曲线B.直线C.折线9 .清朝诗人查慎行在舟夜书所见中写道:“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中的光源是()0A.月亮B.满河星C.渔灯.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差的是(二、填空题10 .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现象,利用的是光沿()原理。11 .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光源;电灯、蜡烛、烟花都是()光源。12 .空气是热的()导体。蓬松的棉被和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13 .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这就是地震。海底地震还会引发()。14 .我们测量体温时,有时使用水银温度计,把它夹在腋下测量,这种热量传递方式是():有时使用红外体温计,它不需要接触人体就能感应人体的温度,这种热量传递方式是()。15 .热在固体中,从温度()的地方传到温度()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16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17 .地球的表面包括()和()。岩石和土壤构成了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丘陵等。18 .()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地动仪。19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中间的圆的大小(),是一种()现象。OOo®oOO三、判断题20 .为了更好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应该用眼睛宜接对着激光笔观察。()21 .教室的墙壁刷成白色是为了增加反光效果。()22 .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只要相互平行就行了。()23 .海底的地形和地球表面的地形不一样,它是平整的。()24 .热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四、实验题如图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模拟火山喷发的装置。25 .锥形瓶和陶泥模拟的是()o26 .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番茄酱,番茄酱模拟的是()o27 .软木塞上插入玻璃管,玻璃管模拟的是()。)。28 .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此时,酒精灯模拟的是(29 .你认为哪些实验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写出三点)(1) O(2) O(3) o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等与天气现象有关。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兵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对“雾、露、雨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的模拟探究:1 W模拟雾的形成模拟雨的形成模拟露的形成31 .在模拟雾和雨的形成时,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小兵应在杯口处放上o小兵在“模拟雨的形成''时,为节省时间,烧杯中应倒入水;”模拟雾的形成“时,小兵在量筒内点燃线香,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o32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其中“冷''的温度是指(填字母序号)。A.零摄氏度以下B.零摄氏度C.零摄氏度以上“模拟露的形成''时,小兵在薄金属杯中加入碎冰,杯底垫一块湿毛巾,这是为了增加杯子周围的O33.通过探究,小兵明白了“雾、露、雨形成的原因“,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水。年年降水年年降,“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路线。参考答案:1. C【详解】地壳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只不过运动的速度很慢,平时难以察觉。正是因为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断层,当断层处的岩石相互碰撞或摩擦时,就会发生地震。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结构不均匀,地下的岩浆受到压力就会从地壳的薄弱处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的。2. A【详解】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方式是热对流。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热空气向上升。空气受冷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冷空气向下走。夏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上,冷空气从上往下降;冬天开空调出风口朝下,热空气从下往上升,这样更容易形成对流,达到更好地制冷和取暖效果。3. D【详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我国的宝岛台湾经常发生地震,其主要原因是处在板块交界处。4. C【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铁、钢等金属是传热能力强的热的良导体,铁锅的手柄外面包裹着塑料,这样做是因为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5. A【详解】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水中传热,主要靠对流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辐射方式传递到地面。天冷时,人们围着火堆取暖。这时,热量主要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人身上的。6. B【详解】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海军战士在潜艇里用潜望镜能看到海面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7. C【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高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人的眼睛。故C正确。8. B【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因此,光在烟雾中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故B正确。9. 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渔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满河星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光,不属于光源。10. A【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所以黑板的反射效果最差。11. 小孔成像直线传播【详解】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些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12. 自然人造【详解】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电灯、蜡烛、烟花属于人造光源。13. 不良保温【详解】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说明棉花隔绝空气流动,棉花和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作用。14. 挤压能量海啸【详解】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15. 热传导热辐射【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我们测量体温时,有时使用水银温度计,把它夹在腋下测量,这种热量传递方式是热传导;有时使用红外体温计,它不需要接触人体就能感应人体的温度,这种热量传递方式是热辐射。16. 较高较低热传导【详解】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7. 光源【详解】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像太阳、燃烧的蜡烛这样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8. 陆地海洋高原平原山地盆地【详解】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陆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人们把地表形态划分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丘陵等五种地形基本类型。19. 张衡【详解】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最早的地震仪,称为候风地动仪。它全部用精铜铸成,外形很像一只带盖的凸肚茶杯,中间的椭圆形球表面铸着八条龙,龙头对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蛇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蛇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8年,我国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20. 一样错觉【详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在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这两幅图,让大家比较两幅图中间的圆的大小。同学们都说图2中间的圆比图1中间的圆大。但是经过测量,大家发现,这两个圆其实一样大,是一种错觉现象。21. ×【详解】激光亮度高、发射能力强、能量高度集中,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激光能量高度集中,会灼烧眼睛,所以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激光观察。22.【详解】教室的墙壁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23. ×【详解】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两面镜子应该相对放置,与水平面成45度角。24. X【详解】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把地球表面形态划分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丘陵等五种地形基本类型。海底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与陆地上的地形状态相似,也有高山、峡谷,也有盆地、海沟,地势起伏很大,地形复杂多样。25. 【详解】热传递(或称传热)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