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破解农村看病难做起.docx
从有效破解农村看病难做起XXX探索推行“双十模式”的调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键在基础,难点在农村。XXX统筹抓好三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即农村卫生室普及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卫生室的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完善,探索总结出“十元钱看病、十分钟就医”的“双十模式”,较为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破冰起航:试水医改大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是中国各项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曾经一度,中国医改处在非常迷惘之中,医改工作到底走向何处?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随着2009年的新一轮医改工作的推行,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正是在国家实施医改的大背景下,XXX县委、县政府决定试水医改难题,积极寻找一条切合XXX实际、让百姓得实惠的医改新路子。(-)四方取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为寻找一条医改新路径,XXX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卫生、财政等部门单位先后远赴湖南的宁乡、耒阳、蓝山以及江苏、四川等省市地区学习取经。蓝山模式的出现,启迪了XXX的思维,为全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案的出台和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二)试点铺开。2012年4月,XXX挑选了新市镇新中、庚子等6个不同情况的村卫生室开始试点工作,乡镇卫生院派驻6名工作人员蹲点跟班3个月,与试点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同吃同住同上班,对村卫生室的就诊人次、用药情况、收支情况、静脉输液人次等情况按日据实登记,收集并掌握了大量真实数据。据统计,村卫生室的就诊人次平均每年每人1.57次,次均医药费26.5元/人、次均药费16.5元。(三)全域覆盖。试点工作的成功,为全县铺开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结累了经验。201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12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并制定了XXX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XXX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操作规程,为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破茧化蝶:“双十模式”闯新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在医生,重点在保障,难点在监管。XXX坚持围绕收入保障、队伍建设、服务场所、医疗监管等四大核心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总结,提出了一O元钱看病、10分钟就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10元钱让老百姓花少钱看好病。过去,不少农村家庭因为看病贵的原因,有病既不愿,也不敢上医院,只能小病扛、大病拖,最终结果是扛垮了身体才何累了家庭。XXX推出的“10元钱看病”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让百姓花少钱看好病的问题。新市镇新联村卫生室,一易姓老人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由于患重度感冒,他已经连续打了五天吊针。当问及“10元钱看病”时,老人满脸笑容的回答:“我这几天每天只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了,这要是处在以前,怎么也得花上两三百元,面对医疗体制改革,柏市镇凤塔村村医刘新建尽管个人收入减少了,但还是乐此不疲。他说:“现在农民到村卫生室就诊,药费在10元以下的,只收药费,不收诊疗费;药费在10元以上的(中药除外),只收参合患者10元钱的诊疗费,药费全部由新农合支付,这是好事、实事。”10分钟让老百姓不出村看上病。XXX原有行政村529个,村卫生室547家,2011年,实行村级区划调整后,全县行政村并为304个,村卫生室选址问题亟待解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XXX明确提出,村卫生室的选址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支两委负责,采取“一村一室”的办法,科学布局村卫生室网点,对一些面积大、路线长、人口多的村实行“一村一室加一点”的模式,并要求村卫生室设在村部或村里中心地段,让村民大概10分钟的路程就能赶到。目前,全县304个村全部设立了村卫生室,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看病。XXX酒埠江镇木联村党支部书记彭建文在看到附近的一些乡镇和村级通过改造村级卫生室,既改善了就医条件,又方便了百姓看病。他毫不犹豫地就将村委会门下一栋已经租出去的商铺收回,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他本人认为,虽然每年损失了数千元门面出租费,但还是非常值得。新机制让村级医疗回归公益性。调研发现,XXX通过强化机制制度建设,确保“双十模式”长久有效。一是建立灵活的队伍建设机制。采取理论考试、业务考核、村民投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考核一年一次,协议一年一签制度,允许其他具有乡村行医资格的医生参与竞争,有效提高村医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机制。将村卫生室各项费用纳入镇村预算,提高村医新农保缴费额度,通过按8元/人的标准下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落实中央和省财政每年的4000元基药补贴、县财政补贴基药销售额的15%、收取一般诊疗费等四条途径,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达到4万元,既保障了其合理收入不下降,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高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所有村卫生室统一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业务技术操作规程,做到“十有五上墙”,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值班有医生、工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疫情有报告、业务有考核、农合有台帐、转诊有记录;主要工作制度、岗位职责、防保数据、基药价格和服务价格公示等上墙。各村还成立由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村卫生室实行民主监督。乡镇卫生院成立基药办,负责村卫生室的业务监管。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以药养医”的格局,让基层医疗服务重新回归公益轨道。破开笑颜:百姓拍手齐叫好“头疼感冒不用急,村村都有卫生室,10分钟路程看病,10块钱费用兜底,搭帮党的好政策,健康生活奔小康”问及医改新政,老百姓满脸绽开笑颜,纷纷拍手称快,并用时下流行的顺口溜如此答道。变化之一:有效改善了就医条件。走进XXX农村,一间房子、一张床、一个医生带药箱的村卫生室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一房”分离。明亮的房间、整洁的病床、崭新的玻璃药柜以及墙上公示明细的基药和服务价格,让人倍感舒适、温馨。据统计,自“双十模式”推行以来,XXX共投入1000余万元,对172个村部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造,其中有100个村卫生室按照省市标准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做到了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变化之二: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过去,群众去村卫生室看病,特别是那些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最担心的就是高昂的医药费用。“双十模式”的实行,给群众带来了明显的实惠。酒埠江镇柘桑村卫生室的陈鸡鸣医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患者感冒输液至少要50多元,现在用同样的药只需要10元,一个疗程就帮农民减少近40元医药费。据医改办数据显示,实施“双十模式”以来,患者次均费用从50元下降到26元,降幅达到48%;患者自付次均费用从25元下降到10元以内,降幅达60%以上,每年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1500万元。变化之三:有效控制了滥用药物。“双十模式”实施以来,有个现象让老百姓疑惑不已:以前感冒打了针12天就好了,现在为什么还要3-4天,是不是10元钱的药不好呢?其实不然。据了解,以前无论大病小病,乡村医生一般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输液治疗,有的甚至抗生素两联一起使用。因为输液一个疗程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药品加成。一剂“猛药”下去,病人自然会好得快些,但是却加重了病人负担,增加了人体的耐药性。现在控制次均费用为26元,其中诊疗费10元,药品费用16元,如果乡村医生滥用药物,超过16元部分则由乡村医生自己垫付。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乡村医生切实做到了目录内用药、对症下药、合理用药,着力扭转了滥用药物的诊疗习惯,有效抑制了抗生素类药品的滥用。破浪乘风:登高望远路更长XXX的“十元看病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具体操作实践情况看,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处于“破冰期二”爬坡期二要真正破除坚冰,实现扬帆远行,XXX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进一步强化宣传,让老百姓心中有数。“十元看病模式”是新生事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医改事业的成败,必须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十元看病模式”的优惠政策和基本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赢得全社会的重棚口支持,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监督村卫生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加强医患沟通,加深群众对“十元看病模式”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信赖度,建立医患信任,消除群众“十元钱能否看好病”的疑虑,降低输液和抗生素的使用率,减少大处方和高价药,调整和改善用药结构。要进一步强化保障,让村医无后顾之忧。村医是农民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实行“双十模式”的重要基础。要抓好村医队伍建设,关键是做好“建、培、保”三篇文章,真正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一是“建二要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对尚未搬入村部的118家村卫生室,要统筹规划,多方筹资,确保3年内全部搬迁到村部。二是“培二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村医占到10%以上,未来3年将达到25%,乡村医生队伍断层问题非常突出。要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将村医培养列入全县人才培养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要加强村医在职在岗培训,每年开展一轮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乡村医生执业水平。三是“保二要全力保障505种目录内药品的组织供应,建立有效的村卫生室医生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让新模式长行久效。要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相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要把好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非基药进入村卫生室;把好价格关,公开基药目录,药物明码标价,杜绝乱收费;把好人员关,严格村医准入,规范行医行为,公示就诊情况,杜绝乱刷卡、白天不治晚上出诊;把好信息关,完善“两网”建设,将药品配送企业、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有效连接,实现对村卫生室药品、医疗信息实时监管;把好考核关,要实施乡村医生动态管理,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完善考核体系,推动村医依法行医,规范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