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放量和缩量进行短线操作.docx
利用放量和缩量进行短线操作2023-11-1207:18破局者V8投资者都知道成交量的重要意义,也都知道“上涨要放量下跌要缩量”之类的经典分析方法。不过由于大量非市场性交易的存在,有关成交量的简单判断早已受到质疑。成交量是最常见的指标,是指一只个股在某一时间周期内成交的数量。成交量可以依据时间长短划分为月成交量、日成交量、分钟成交量等。如某只股票进入空头市场,股价持续下跌,成交量逐渐萎缩,下跌太深时出现反弹,成交量随之扩大。买至极点时,股价又脱离盘局进行另段下跌行情,成交量再度萎缩。如此走势进行了3个月,股价从二十几元跌至十几元。成交量包含了大量股市信息。了解成交量包含的股市信息,对掌握市场动态、捕捉涨停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成交量反映了供求状况成交量的直接含义仅仅表明了成交的数量,但是如果我们把成交量与股价走势联系起来,它就具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即成交量可以体现市场或个股的供求状况。当股价上涨且成交量放大,说明买盘力度强大,从而推动个股走高,是求大于供的表现。反之,当股价下跌且成交量放大,则说明卖盘力度强大,从而推动个股走低,是供大于求的表现。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情况与股价走势,我们可以推测出个股交投过程中所出现的供求关系变化。而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促进趋势延续及导致趋势反转的根源所在。2、成交量反映了市场情绪成交量是市场是否处于活跃状态的最为直观的信号。当市场人气旺盛时,由于买卖交易频繁,会导致成交量保持相对放大形态。反之,当市场低迷时,由于买卖交投稀少,会导致成交量保持相对缩小形态。在股价走高的过程中,相应的市场情绪体现在广大投资者的热情之中,活跃的市场气氛是助推股价步步走高的动力所在。在股价步步走高的过程中,大众投资者的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买盘持续涌入。场外资金充裕,成交量保持持续放大形态,这既是买盘充足的体现,也是市场情绪更加热烈的一种表现。在股价走低的过程中,相应的市场情绪体现在广大投资者的恐慌之中,恐慌的市场气氛是助推股价节节走低的根源所在。在股价节节走低的过程中,大众投资者的恐慌心态也在逐渐加强,卖盘持续涌出。而买盘则不见介入,放大的成交量及大阴线的出现,说明不时有恐慌盘集体出逃。而缩量阴跌则反映出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无人介入。3、成交量反映了主力动向主力在建仓、震仓、拉升、洗盘、出货等每一阶段的控盘中,都会有所行动。主力是股市中的趋势引导者,甚至是趋势的制造者。主力控盘下的个股,无论是每股收益良好的绩优股,还是业绩不佳的题材股。都可能在主力大力吸筹并进行炒作的过程中出现极为可观的涨幅。虽然每一只个股背后都有主力资金,但并非每一种主力资金都有炒作个股的意图。在主力无意炒作的个股身上,交投情况大多较为平稳、正常,成交量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异动。但受到主力炒作的个股,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些个股会不时出现成交量异动。比如在没消息刺激时出现脉冲式放量,突然出现拔高走势并伴以巨量,成交量忽大忽小且股价走势波动较为剧烈等。4、成交量能反映趋势的持续及反转在对于成交量的分析中,我们必须要结合股价走势,这就是所谓的量价分析。即通过当前价格走势与成交量形态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走势。可以说,在分析方法上,量价分析的实质就是动力与方向分析。成交量是推动价格运行的动力,而个股则在成交量的推动下选择具体的方向运行。成交量之所以可以反映趋势运行及预示趋势反转,还在于它能准确地反映出群众力量的变化过程。当群众力量沿某一方向逐渐加强时,成交量也会随之放大。于是,价格将在群众的持续推动下按当前的走势继续下去,这是趋势继续运行的表现。反之,若群众的力量逐渐衰弱,成交量就很难再放大,股价连创新高,成交量却不见放大甚至减小,这就是所谓的量价背离。量价背离的现象说明价格的变动得不到成交量的配合,价格的变动趋势不能持久,常常是市场趋势逆转的征兆。成交量的变化自然会引起均量线的变化,当成交量增大时,10日线会穿过60日线,形成一个金叉。然后穿越120日线形成第二个金叉。另一方面,60日线也会随后向上穿越120日线,形成典型的三线开花的形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告诉我们介入的机会已经出现,我们需要的就是通过一些判定来确定最佳的介入时机。这个时机就是三线开花后10日线第一次反转到60日均线下后再次反转穿越60日线。如果同时伴随股价的上涨,就是主力开始拉动股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入手了。如果此时我们抓住的是天量大单出现的股票,那出现涨停板的几率是很大的。在入手后,还需要分析股价的进一步运动情况,以锁定狙击涨停板后获得的利润。在涨跌停板制度下,量价分析基本判定为:(I)涨停量小,将继续上扬。(2)涨停中途被打开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成交量越大,反转下跌的可能性越大。(3)涨停关门时间越早,次日涨势继续的可能性越大。(4)封住涨停板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的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买卖盘力量大小。数量越大,继续当前走势的概率越大,后续涨跌幅度也越大。由于主力通常在操盘中设置了很多陷阱,所以仅仅依靠这4个方面来判定是不够的。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个无量跌停,后市仍将继续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反弹或反转。同理,股票的第一个无量涨停,后市仍将继续涨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回档或反转。对于涨停板来说,量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里就存在一个疑问,究竟是放量涨停好呢还是缩量涨停好?这还需要我们结合大盘走势以及个股K线与均线来判断。如果缩量涨停,有时说明市场抛压较轻或已控盘的主力拉抬轻松。有时也有股民看好后市而惜售的成分,往往容易形成连续涨停。但是如果是被暴炒过的大牛股,一旦进入下降通道,上方远离套牢密集区,下方远离主力成本密集区。缩量涨停多为出货的中继形态。第二天大多低开低走。放量涨停,尤其在前期小头部处的放量涨停,一方面说明主力做多意愿坚决,并不惜解放所有的套牢盘,其志在高远。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力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实力。只要未远离主力成本密集区放量,涨停往往会形成一波大行情。放量总是有原因的,在高价区有些主力往往针对性的放量。常在一些价位上放上大卖单,然后将其吃掉,以显示其魄力吸引市场跟风。或是在某些关键点位放上大笔买盘,以显示其护盘决心大,凡此种种现象皆为假。我们需要认真辨别。若是在低位出现的对敲放量,说明机构在换筹码或是在准备拉高起一波行情,可以择机跟进。在股价长期下跌后成交量形成谷底,股价出现反弹,但随后成交量却没有随价格的上涨而递增。股价上涨缺乏动力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时高于前期谷底。但出现第二波谷底时成交量明显低于第一波谷底时,说明也没有下跌的动力,新一波的上涨又要起来,可以考虑买进。因此无论是缩量涨停还是放量涨停,在其涨停后不出现大抛单就是好品种。只有在突破成交密集区和前期头部回抽确认时,一定要求缩量。尤其创新高后缩量说明满盘获利无抛压,洗不掉的是主力筹码,为高控盘主力股。这里我们要注意3个关键点:(1)涨停前成交量比涨停后成交量大,且涨停后量越小越好。(2)封单量越大越好,最好大于5位数。(3)涨停板出现在早市,并且不曾被打开过。如果能抓住这3个点进仓,一般都是有很大获利机会的。在涨跌停板制度下配合量价分析来选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无论有量无量,只要形态如移动均线、趋势线、颈线、箱体破位,均要及时止盈止损出局。高价区一根大阴线,若其后两根大阳线也不能吞没,表示天价成立,应及时清仓。高价区无论有无利好利空,还是出现大阴线大阳线,只要出现巨量,就要警惕头部的形成。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次日股价收盘却无法创新高时,说明股价必定回档。同样,成交量若创历史新低而价格不再下跌时,说明股价将要止跌回升。在空头市场中,出现一波量价均能突破前一波高点的反弹时,往往表示空头市场的结束。在多头市场中,股价创新高后若量价不再创新高时,常常表示多头市场的结束,空头市场即将开始。量价筑底的时间愈久,则反弹上升的力度高度愈大,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量价分析对袖珍全控盘主力股短线分析不适宜,但中长线还是无法脱离量价分析系统的。观察量的变化一定要和K线趋势和形态相结合。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温度计,许多股票的狂涨并非是基本面出现实质的变化,而是短期筹码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上升趋势中出现的相对低量,股价回落至重要均线(比如10日线)处,往往是极佳的短线买点。成交量的大小决定个股除权前是否抢权,初期是否填贴权。除权后若成交量放大拉阳线有填权行情。无量或减量往往出现的是贴权。黑马股的成交量变化在底部时一般有两种特征。一种是成交量在低价位底部从某天起突然放大,然后保持一定的幅度,几乎每天都维持在这个水平。在日线图上股价小幅上涨,下跌时常常出现十字星状。另一种是成交量从某一天起逐步放大,并维持这种放大趋势,股价常常表现为小幅持续上涨。说明主力已没有耐心或时间来慢慢进货,不得不将股价一路推高边拉边吸。在股价底部盘整的末端,股价波动幅度逐渐缩小。成交量萎缩到极点后出现增量,股价以中阳突破盘局,并站在10日均线之上。成交量持续放大股价继续收阳线,以离开底价3天为原则。突破之后叠合的均线转为多头排列。此为最佳的短中线买入点,也是量价均线配合的完美样本。涨跌停板制度下的量价分析需要掌握和运用如下技巧:技巧之一:涨停时的成交量小,将继续上涨。跌停时的成交量小,将继续下跌。技巧之二:涨停的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下跌的可能性越大。跌停的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上涨的可能性越大。技巧之三:封住涨停的时间越早,后市涨升的力度也就越大。封住跌停的时间越早,后市跌落的力度也就越大。技巧之四:封住涨停板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时的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买卖双方力量的大小程度。这个数量越大,继续原有走势的概率越大,后续涨跌的幅度也就越大。技巧之四在实战中往往存在主力陷阱。实战中主力若是想出货,就会先以巨量的买单封住涨停板,以充分吸引市场的人气。原本想抛售的股民则会因此出现动摇,其他人则会以涨停板的价格追进。而主力则借机撤走买单,填上卖单,自然很快就将仓位转移到了散户手中。当盘面上的买盘消耗得差不多时,主力又会在涨停板上挂上买单,以进一步诱多制造买盘蜂拥的假象。当散户又再度追入时,主力又开始撤去买单从而让散户买盘排到前面去。如此反复地操作,可使筹码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高位出脱。主力若想买进筹码,就会先以巨量的卖单封住跌停板,以充分制造空头氛围,打击市场的人气。促使人们出售所持的筹码,待吓出大量抛盘之后,主力就会先悄悄撤除原先挂上去的卖单。让在后面排队的散户卖单排到前面来,自己则开始逐渐买进。当卖盘被自己吸纳将尽之时,主力又会重新挂出巨量跌停的抛单,如此反复地进行操作,从而增大自己的持仓量。在上述的情形下,所见到的巨额买卖单其实只不过是虚构的而已,不能作为判断后市的依据。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误导股民思维,产生错误的行为,必须密切关注封住涨跌停板的买卖单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必须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频繁的挂换单的现象,涨跌停板是否经常被打开。以及每笔成交量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当日成交量的增减状况等,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