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docx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1giasyndrome,FMS)亦称纤维肌痛症,是以慢性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或无恢复性睡眠、疲劳和认知障碍为核心症状,亦常伴有身体僵硬、感觉异常等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一种疾病。FMS诊断FMS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无关,并不排斥其他疾病的存在,同时满足下述3条标准即可诊断:(1)WPI27且SSS25;或WP146且SSS29;(2)必须存在广泛性的疼痛,5个区域中至少有4个区域存在疼痛(不包括下颌、胸部和腹部);(3)弥漫性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注:WPI:患者在既往1周内出现疼痛的5个区域及19个部位,每个部位得1分,最高19分。SSS:包括三大症状评分(最高9分)和简化的躯体症状评分(最高3分)两部分评分,总分最高12分。FS是WP1和SSS分值之和。FMS疾病鉴别许多疾病均会出现慢性肌肉疼痛症状,需与FMS重点鉴别的疾病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以及炎性肌病、软组织风湿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疾病等主要从各个疾病的常见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联合多学科进行鉴别诊断。FMS治疗原则及目标治疗原则:循序渐进的多学科治疗模式为首要原则,医患双方应共同参与治疗决策FMS管理指南推荐:FMS的治疗方案应在与患者共同商定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多学科治疗模式。首先是患者教育和以锻炼(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如果无效,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下述治疗方法:对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对严重疼痛或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对躯体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推荐多元化的康复治疗。治疗目标:治疗目标为减轻疼痛等核心症状,提高FMS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等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FMS的终极目标。首次确诊时即应设立治疗目标,具备可量化,帮助达成治疗目标及跟踪病情进展。医患共同参与设定治疗的合理期望值可帮助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将矛盾风险最小化。FM疗方案1、非药物治疗(1)运动锻炼FMS患者应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首选单一的运动形式,根据患者健康情况及个人喜好可采取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瑜伽、拉伸运动、水中运动。疗程至少3个月。运动锻炼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运动强度。建议患者初学阶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首先掌握动作大致要领,并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好用力的大小,对有难度的动作,可逐步完成,不要急于求成。需呼吸配合的运动形式,建议待动作娴熟后再结合动作的升降开合,有意识地配合呼吸。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肌肉关节酸痛、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如肌肉关节酸痛程度较重,建议前往医院诊治(2)多种运动疗法的联合方案对有接受更多非药物疗法治疗意愿的FMS患者,在已有运动锻炼的基础上,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选择再联合另一种运动疗法或心理治疗进行干预。(3)针刺治疗对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FMS患者,推荐针刺治疗,亦可尝试采用引导想象与催眠治疗、经颅直流电/磁刺激、按摩疗法进行治疗(4)其他方案对有接受更多非药物疗法治疗意愿的FMS患者,可尝试低强度激光照射、浸浴疗法2、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效果不佳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医师共同决策,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方案。(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肝郁气滞、痹阻筋脉为核心病机,以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为基本治法,建议采用柴胡类方以减轻FMS患者的躯体疼痛(2)西药治疗可考虑使用抗惊厥药物(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抗抑郁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一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伦,三环类一阿米替林)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