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37410040中国文化概论.docx

    • 资源ID:1098589       资源大小:40.0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7410040中国文化概论.docx

    中国文化概论AnIntroductiontoChineseCu1ture课程代码:37410040学分:2.0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中国历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等本科专业教材: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班同学的选修课程,意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给他们提供一个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明与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路径和方法,使之对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能肩负起时代使命,培养学生更好地对中国文化加以继承和创新。(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发展历程、类型、特点、价值系统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道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充分的学习和掌握。课程目标2:能认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以期更好地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能够以理性态度和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导读(一)课程内容1 .文化界说2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3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4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不同文化概念的内容、联系与区别2 .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内涵、联系与区别3 .掌握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内容与区别(三)重点和难点4 .重点(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区别于联系(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区别与联系5 .难点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课程内容1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特征:疆域、政区、民族、人口等2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延续与影响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5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二)教学要求1 .掌握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特征,尤其在疆域、地形、气候等方面2 .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与封闭性的影响3 .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特征,注意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区别(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影响2 .难点(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2)气候、地貌等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内容及理解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课程内容1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3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难以产生的原因4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二)教学要求1 .了解农耕自然经济的基本内容、发展形态与主要制度2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发展阶段及影响3 .掌握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难以产生的原因4 .掌握中国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特点A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B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C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D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水平(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情况(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评价及对中国文化影响A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B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C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2 .难点(1)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古代难以发展的原因(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A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力B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C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课程内容1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 .家天下内涵3 .家国同构4 .封国制度5 .中国与君主专制制度与社会政治结构(二)教学要求(将相关内容按照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1 .了解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当代价值2 .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特征与宗法制度的关系3 .掌握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特点与中国政治社会结构主要内容(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家庭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等(2)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比较2 .难点(1)宗法制度的内容演变与家国天下观的形成(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3)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课程内容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魏晋:乱世中的中国文化走向;隋唐:隆盛时代;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明清:沉暮与开新(二)教学要求(将相关内容按照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大致特征2 .理解中国文化繁盛期、衰败期与转型期的不同背景、原因与内容3 .掌握秦汉、隋唐、明清三个时期的重要文化特征与具体内容(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大致走向与不同时代的特征概括(2)对中国传统文化繁盛期、衰败期等内容的认识与把握(3)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重要哲学、历史、宗教等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2 .难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时代特征的认识与把握(2)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时期的特点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特征之关系(3)对中国文化的衰败期有着清醒的认识与理解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一)课程内容1 ,中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山地文化的交融等2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3 .文化融合中的一些代表人物、代表事件,如丝绸之路,张骞、徐光启等(二)教学要求1了解中原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概况4 .理解中国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的贡献5 .掌握中国文化与外域交汇中的一些基本史实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2)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汇的几次内容、过程及特点2 .难点(1)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评价(2)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一)课程内容1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2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二)教学要求1 .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历史与特点2 .理解汉字与汉语的发展演变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位置3 .掌握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汉字的历史与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字中的地位(2)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3)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4)汉语汉字与文化交流和传播2 .难点(1)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字中的地位(2)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2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3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4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有哪些(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有哪些2 .理解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3 .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4 .掌握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实用性、整体观(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与发展停滞的原因2 .难点(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实用性、整体观(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与发展停滞的原因A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a重综合,抽象深度不够,科学的“生殖”能力不强,重复发明,长在技术。b缺乏演绎推理系统,科学的“形式化”不够。B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C封建制度的扼制。a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b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C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一)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制度流变:官学与六艺、察举制、科举制等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大教育观、辩证观、内在观3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概括总结: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用、循序渐进,由博返约等(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内容2 .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色3 .掌握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基本内容(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的教育特色2 .难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2 .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3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1)诗经与楚辞(2)先秦散文与汉赋(3)唐诗宋词(4)元杂剧与明清小说4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1)关注现实(2)文以载道(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有哪些3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重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2)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3)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就2 .难点(1)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2)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一)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阶段:原始彩陶青铜纹饰2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3 .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1)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2)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3)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阶段2 .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类型3 .掌握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精神与最高境界(三)重点与难点4 .重点(1)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类型: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2)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风貌:内在精神、基本类型、最高境界5 .难点(1)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精神: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根本准则。(2)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和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一)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从尚书、春秋到二十四史等6 .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7 .中国史学的巨大成就: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编年史、纪传体、典章制度史、史评等8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德识为先、才学并茂等(二)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光辉历程2 .理解中国古代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3 .学习并认真体会中国史学的伟大成就4 .掌握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中国古代史学的伟大成就(2)中国古代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3)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2 .难点(1)中国古代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与评价第一,

    注意事项

    本文(37410040中国文化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