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奥马珠单抗联合变应原免疫治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docx

    • 资源ID:1089102       资源大小:36.8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奥马珠单抗联合变应原免疫治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docx

    2023奥马珠单抗联合变应原免疫治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OMA)联合变应原免疫治疗(AIT)在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OMA联合双蜻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CIT)的43例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3例;年龄515岁。纳入20例同时期仅接受双螭SQT的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SC1T为对照组1,接受集群SCIT为对照组2),男16例,女4例;年龄413岁。43例中20例先行OMA治疗(OMA-AIT组),23例先行AIT(AIT-OMA组,其中因AIT初始治疗阶段剂量上升困难加用OMA的6例为AO1组,因AIT治疗期间哮喘或共患病控制欠佳、频繁出现不良反应加用OMA的17例为AO2组IOMA联合AI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指标包括近1年和联合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控制测试(C-ACT/ACT鼻炎视觉模拟评分(VASX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用量、总用药评分(TMS)、共患病情况、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1完成SQT初始治疗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局部不良反应(1Rs)、全身不良反应(SRs)o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Wi1coxon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1.基线比较:OMA-A1T组男17/20例、中重度持续性哮喘18/20例,高于AIT-OMA组的13/23例、18/23例(均P<0.05)o2.有效性:(1)OMA-AIT组:20例患儿治疗后均达AIT维持治疗阶段。至维持剂量时,C-ACT/ACT评分、VAS评分、TMS评分分别为(26.10±1.25)分、(1.50±1.24)分、(3.60±1.47)分,较基线(24.55±2.28)分、(2.55±1.70)(5.45±1.19)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肺功能(FEV1%predsPEF%predsMMEF%predFeNO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ICS用量从基线240.00(160.00,380.00)gd降为140.00(80.00,300.00)gd(P<0.05);共患病均有所好转。治疗期间5例(25.00%)出现1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和集群SQT达维持剂量的疗程分别为(22.70±7.10)周和(13.00±4.97)周,均大于相应对照组的(15.20±1.32)周和(7.30±1.0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2)AIT-OMA组:AO1组:至维持剂量时,患儿C-ACT/ACT评分较基线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TMS评分从基线3.00(1.75,3.00)分、(4.67±1.97)分降为1.00(0,1.00)分、(2.83±1.60)分(P均<0.05);与基线相比,肺功能(FEV1%prec1PEF%predsMMEF%predFeNO无明显改善;ICS用量从基线(180.00±78.99)gd降为(88.88±26.23)gd(P<0.05)oAO2组:完成OMA;台疗时,患儿C-ACT/ACT评分、VAS评分、TMS评分分别为(26.53±0.94)分、1.00(0,2.00)分、(3.41±0.94)分,较基线(25.06±2.05)分、2.00(2.00,3.50)分、(5.53±1.23)均分明显改善(均P<0.05);PEF%pred从基线(94.47±26.39)%升至(106.47±22.37)%(P<0.05),余肺功能指标及FeNO无显著改善(P均>0.05);ICS用量从基线240.00(160.00,400.00)gd降为80.00(20.00,160.00)gd(P<0.05联合治疗期间1例(5.88%)出现1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食物过敏或特应性皮炎或结膜炎的8例患儿共患病均有所改善。3.安全性:患儿注射OMA均未出现不良反应。(1)OMA-AIT组:接受常规SCIT的患儿初始治疗阶段共注射165针次,出现13次1Rs(7.88%),2次SRs(1.21%),均为!级SRs;接受集群SCIT的患儿初始治疗阶段共注射143针次,出现19次1RS(13.29%),未出现SRso(2)AIT-OMA组:AO1组:6例在AIT初始治疗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在加用OMA后均成功达到维持治疗阶段。AO2组:因维持阶段出现不良反应而加用OMA的患儿,在联合治疗期间均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OMA联合Arr不仅可以扩大Arr的适用范围、改善患儿过敏及哮喘症状、减少药物的使用,还可以提高AIT的安全性,减少AIT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甚至缩短初始治疗的时间、提高患儿依从性。关键词奥马珠单抗;变应原免疫治疗;哮喘;儿童变应原免疫治疗(a11ergenimmunotherapy,AIT)是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等方法让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加剂量的标准化变应原制剂,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1,是目前"唯一"可阻断或逆转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2o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e)USimmunotherapy,SCIT)由剂量递增和剂量维持两个阶段组成,根据剂量递增阶段给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免疫治疗和集群免疫治疗。奥马珠单抗(OmaIiZUmab,OMA)是一种重组DNA衍生人源型IgG1Km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结合游离IgE,从而阻断IgE与效应细胞结合,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现已被批准作为补充治疗以改善年龄26岁的严重持续性过敏性哮喘儿童的控制30既往研究显示,OMA联合AIT可以改善过敏症状、减少AIT的不良反应并缩短达到维持剂量的时间4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OMA联合SCIT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旨在为过敏性哮喘患儿联合使用OMA和SCIT提供临床经验。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哮喘专病门诊并接受OMA联合双蜻SCIT的过敏性哮喘患儿43例,其中先进行OMA治疗20例(OMA-AIT组),先进行AIT23例(AIT-OMA组),AIT-OMA组中6例因在常规SCIT初始治疗阶段剂量上升困难加用OMA为A01组,17例因AIT治疗期间哮喘症状/共患病控制不佳、SQT维持治疗阶段频繁出现不良反应为A02组。选取同时期仅接受双蜻SCIT的20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SCIT(对照组1)及集群SCIT(对照组2)的患儿各10例。纳入标准:(1)年龄5岁,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口带诊断标准5;(2)变应原检测阳性:血清总IgE(tota1IgEztigE)>30.00k1z屋尘螭和粉尘螭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或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1级,且尘螭(屋尘螭和/或粉尘螭)为主要致敏原;(3)接受OMA和SCIT联合治疗且达到SCIT维持治疗阶段。排除标准:(1)对OMA活性成分或其他辅料过敏;(2)肝损害/肾损害;(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4)严重的免疫性疾病;(5)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3K097),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1.2 方法1.2.1 资料收集收集OMA-A1T组和A1T-OMA组患儿基线、SQT初始阶段结束和完成OMA治疗后的病例资料,收集对照组基线资料及达到SCIT维持剂量的时间。包括年龄、哮喘病程、近1年和联合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1edCorticosteroidzICS)用量、共患病情况等;辅助检查包括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1exha1ednitricOXide,FeNO)、体外变应原、SPT;定期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控制测试(chi1drenasthmacontro1test/asthmacontro1testzC-ACTACT鼻炎视觉模拟评分(ViSUa1ana1oguesca1e,VAS总用药评分(tota1medicationSCOre,TMS)等评估。记录达到SQT维持治疗阶段的时间及初始治疗阶段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多重过敏定义为SPT或血清SIgE检测结果显示有尘螭及其他吸入变应原阳性。3例患儿开始应用OMA时年龄为5岁,综合其基线HgE和体重分别予OMA150mg次(2例1300mg次(1例);5例患儿基线tigE超过OMA儿童治疗方案剂量表上限1500.00k1z分别予OMA300mg次(4例X450mg次(1例)漫余患儿均根据基线HgE及体质量确定,给药剂量为150450mg次;4周1次。1.2.2 SQT方法SQT采用德国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螭变应原注射液,疗程分初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标准情况下,常规SCIT初始治疗阶段14周,最终注射浓度为5OOOTm1,剂量为1.0m1;集群治疗方案参考既往文献报道6,初始治疗阶段为7周,最终注射浓度和剂量同常规治疗方案。4周后进入剂量维持阶段,保持最高剂量不变,总疗程35年。1.2.3 TMS评分不使用药物计0分,局部使用抗组胺药计1分,口服抗白三烯药物或抗组胺药物计1分,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计2分,口服糖皮质激素计3分。1.2.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SCIT的不良反应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局部不良反应(1oca1adversereactions,1Rs)和全身不良反应(systemicadversereactions,SRsSCIT的1RS主要为变应原注射部位瘙痒、红肿、硬结甚至坏死等。SRs的分级根据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标准分为04级60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1coxo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OMA-AIT组共纳入20例患儿,其中10例接受SCIT集群治疗。男17例,年龄515岁(9.05±3.17)岁,哮喘病程0.0810.00年;哮喘严重程度:轻度持续2例(10.00%X中度持续6例(30.00%重度持续12例(60.00%)。17例(85.00%)近1年有哮喘急性发作,近1年急性发作中位次数为1.00(1.00,2.75)次。20例均合并过敏性鼻炎(a11ergicrhinitis,AR),4例合并轻度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1例合并食物过敏(食用芒果后出现口周红肿、眼睑水肿),1例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2例tigE水平为2370.00k1s>5000.00k1z予OMA300mg/4周,余18例为30.00-1500.00k1o7例为单纯尘蜻过敏,其余均为多重过敏且以尘螭为主,平均有3种吸入变应原为阳性。OMA预治疗13.00(2.25,21.25)周,剂量为(255.00±70.52)mg次,联合治疗中位时间为23.5(11.75,40.75)周。达到SC1T维持剂量时,患儿哮喘及鼻炎相关评分较基线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表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也forcedexpiratoryvo1umeinthefirstsecondinpercentpredicted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奥马珠单抗联合变应原免疫治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