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6篇(最新分享).docx

    • 资源ID:1082915       资源大小:112.5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6篇(最新分享).docx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6篇(最新分享)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2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3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4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5 .博古架教学设计6 .漂亮的钟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主要融入习本理念,以课前习任务为基础,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一个月中自己对月相的观察记录,完成老师设计的课前习任务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教师通过课前习的统计可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在上课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取舍和重难点突破。在课中,教师讲解辅助视频动画和学生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月相变化作为本课核心,围绕各种月相出现的时间、方位,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以及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认识到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认识到月相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显然不足以深刻全面的。因此课前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就显的很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学情简析】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流传于世,孩子们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会深入关注其规律的熟悉事物。本课教学的目标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并能根据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比较抽象,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模拟月相变化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对应的农历时间。【教学准备】教:1、教学课件2、三球仪学:1、呼啦圈(模拟月球运行的轨迹)2、乒乓球(模拟月球)【教学方法】1、 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记录,完成课前习任务单。2、 教师讲授法。教师评价学生课前习情况,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3、 示范法。教师可先指导部分学生示范演示,降低其他学生操作的难度。4、 模拟实验法。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自己得出新的认识并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5、 多媒体辅助法。学生根据这堂课学到的知识,讲解月相变化的动画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媒体辅助意图说明、评价课前习(5分钟)1 .表扬课前习优秀的同学2 .讲解错误率最高的第二题。问题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多长时间?问题二: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多长时间?问题三:地球自转一周多长时问?地球自转一周,月球、太阳的运动幅度很小,我们可以把月三球仪举手回答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解决课前习中的疑问。球、地球看成静置的。(类比)我们坐在车里,车子向前运动,看窗外静止的树,树会反过来向后运动。我们站在地球上,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看天空静止的太阳和月球,太阳、月球会反过来自东向西运动。3、点出有一定难度的第4题和第5题。过渡、月相变化模拟实验(20分钟)1 .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2 .模拟实验操作指南。3 .要求将看到的月相画在记录单上,并标上相应的出现时间。连线题学生示范小组合作,轮流观察。填写记录单出示课件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月相变化过程。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三、汇报实验结果(10分钟)1、每组一位学生展示汇报,一位将相应的图片、日期贴在黑板对应方位。展示贴图投影仪2、观看动画的宏观演示学生解说3、总结发现问题一:上半月月相的变化有哪些规律?(由缺变圆、亮面在右)问题二:下半月月相的变化有哪些规律?(由缺变圆、亮面在左)问题三: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一起回答、举手回答F1ASH动画出示课件能描述出月相变化的规律。能说出月相变化的成因。四、再次回顾课前习(2分钟)由学生自己来解答第四第五题学生回答出示课件通过模拟实验和动画演示,学生能解答自己在课前习的疑惑。五、拓展实践(3分钟)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有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判断来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答: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止匕,他最有可能是罪犯。)(答:第一句2、题诗词:好诗配好景,大更合适,因为拓展实践,使家请看这幅图片一一静谧的图中月相亮知识落到实夜晚,天上出现了这样一轮弯面在右是上处。在生活中弯的月牙。这里有两句诗“可半月。残月时出示课件能灵活运用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出现在下半自己学到的弓。”“杨柳岸晓风残月。”哇,这两句诗意境都很美,那题哪句诗更合适呢?月,亮面应该在左。)知识。【教学评价】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首先,本课融入了习本理念,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察,完成了课前习任务单,所以教学评价应该起到一种检测的作用。其次,教学评价设计还要起到激励作用,有些同学并不能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老师应该正面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加课堂的探究活动,要使学生产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冲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模拟实验、小组间竞争、动画演示解说、大侦探破案等,使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在一种情境中较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老师对学生的这些活动进行评价,这能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热爱科学。最后,整个评价设计应当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这堂课最后的“题诗词”环节就非常巧妙的将优美的文学诗词和严谨的科学知识结合到一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引起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设计特色】“模拟月相变化”实验改进本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日、月、地三者之间的关系,月球的运动方式,观察到月相一个周期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将一个长期的观察过程,变成一个短期的模拟实验,直观了解月相的变化。1、 原实验设计第一步: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着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个月。第二步: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2、 原实验不足(1)教室场地不够,一个班一次只能有3-6个同学参与进来。若要全部参与,必须将学生带至操场。另外,在场地上画圈也会耗费一定时间。(2)实际操作中,举球者很难做到“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而且举球者在等待观察者记录时一直举球,很辛苦。(3)实际过程中,月球自转周期和绕地球公转周期一致,所以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一个球面。但是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举球者从8位置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亮面朝向太阳,在转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转动“月球“,这容易造成观察者的误解。3、 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呼啦圈、白色乒乓球、黑色马克笔(涂黑乒乓球)、双面胶(粘住乒乓球)、透明胶(固定乒乓球)、太阳图片、纸带(固定太阳)。4、 制作过程(1)将白色乒乓球的一半涂黑。白色的球面表示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黑色的球面表示月球没有被照亮的背面。(2)用A4纸打印一张太阳的图片,后面贴上纸带,戴在一个同学的头上。(3)呼啦圈表示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先用双面胶将8个乒乓球粘在对应的8个方位,确保白色亮面朝着同一方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再用透明胶带将乒乓球固定好,防止脱落。5、 使用方法(1)一位同学扮演太阳站直不动(2)两位同学双手举起月球运行的轨道,并使月球白色亮面朝向太阳。(3) 一位同学播报方位,从方位一依次开始。(4) 一位同学站在轨道中央进行观测,并将看到的月球形状画在记录单上的对应方位。(5)轮流观测,并标上出现各种月相的大约农历日期。6、 实验优点(1)教材中是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改成将太阳戴在头上,改变场地的局限性。(2)用“现有的呼啦圈”代替教材中的“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更易操作,节约课堂时间。(3)用“涂黑一半的乒乓球“代替”一半被涂亮的皮球”,教具制作难度减小。(4)将“乒乓球固定在呼啦圈的8个特殊方位上J实验过程被大大简化,不用担心举球者难做到”亮面始终朝向太阳“,也不用在地上标出8个方位,实验过程大大简化,且更直观。【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光源),地球是不发光的球体,地球的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昼夜交替现象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首先充分展显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教材主要安排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昼夜交替的假说;二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教材在设计上按照“假说一验证一解释”的结构来编写。【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等渠道,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由于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原有认知受到经验、情境、知觉特点等要素影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观点,学生个体群体的认知都包含着多种水平的混合。同时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对众多的事实无法分辨,将事实、证据、观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2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3 .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 .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 .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 .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4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三、分享结果(5,)1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记录;2 .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张贴到的班级记录表;3 .适时投影检测结果,主动质疑记录表中的观点,并适时结合演示实验。四、重新建构(5,)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过质疑-举证-模拟实验,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6篇(最新分享).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