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坑(槽)开挖与围护施工工作指引.docx

    • 资源ID:1082246       资源大小:24.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坑(槽)开挖与围护施工工作指引.docx

    基坑(槽)开挖与围护施工工作指引一、施工准备材料钢筋混凝土原材料。围护材料、各种钢、木板防材。作业条件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在基坑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根据地质资料和地下水位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确定基坑开挖的围护方案,以保证基坑作业顺利进行。决定挖土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挖土顺序、堆土弃土位置、运土方法及路线等。障碍物和地下管道已进行处理或迁移。排水或降水的设施准备就绪。二、工艺流程放线一分层开挖一修边(坡)一基(槽)底整平一基(槽)底预留土层一基(槽)底找平.三、操作工艺1、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挖方深度不超过下列规定时,可以考虑不放坡和不加支撑。密实、中等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1.25m;硬塑、可塑的粘土1.5m;坚硬的粘土2mo2、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挖土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其边坡坡度应符合表2-2的规定。超过5m深度的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其边坡坡度应根据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计算确定。3、当基坑(槽)必须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时间长短、施工季节和当地气象条件、施工方法与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一般上述条件均有利于施工的,可采用断续垂直支撑、断续水平支撑和连续垂直支撑、连续水平支撑等方法,可参考表2-3。当深度较大和土质复杂时,必须选择有效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一般应由相应资质的一级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按省建委有关文件,也可由公司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认真周密的设计并制定方案,但须经公司总工程师审定后方能实施。深度在5m内的基坑(槽)管沟边坡的最大坡度表2-2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751:1.001:1.25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501:0.671:0.75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注:静载指堆土或材料等。动载指机械挖土或汽车运输作业等。基坑(槽)加固支撑选用表表2-3土的情况基槽开挖深度(m)支撑形式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地下水很少。3以内断续支撑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地下水很少35连续支撑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连续支撑松散和湿度较高的土,地下水很多且有液化现象如未用降低水位措施则用板桩加支撑注:本表适用于贫雨地区或少雨季节施工。5、采用钢(木)板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作坑壁支撑时,其构造或是否加设锚杆应按设计方案的规定。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如发现有变形、沉降等现象,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及通知设计人员。在雨期更应加强检查。6、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用坑壁支撑时,其施工和验收要求应按设计图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7、基坑(槽)底部开挖宽度应根据基础或防水处理施工工艺决定。混凝土基础或垫层需支模者,每边增加工作面0.3m;需用防水涂料(卷材)或防水砂浆做垂直防水(潮)层时,增加工作面11.2m。8、管沟底部开挖宽度(有支撑者为撑板间的净宽),除管道结构宽度外,每侧增加工作面宽度,可参照表2-4采用。管沟底部每侧工作面宽度表2-4管道结构宽度(mm)每侧工作面宽度(mm)非金属管道金属管道或成沟200500400300600-10005004001100150060060016002500800800注:1、管道结构宽度:无管座按管身外皮计;有管座按管座外皮计;砖砌或混凝土按管沟外皮计。2、沟底需增设排水沟时,工作面宽度可适当增加。9、在原有建(构)筑物邻近挖土,如深度超过原建(构)筑物基础底标高,其挖土坑(槽)边与原基础边缘的距离必须大于高差的12倍(土质好时可取低限),并对边坡采取保护措施;如对旧有建(构)筑物基底有影响时,必须提请有关部门有建(构)筑物基础变形、沉陷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10、基坑(槽)和管沟的土方完成后应排干积水和清底,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11、基坑(槽)和管沟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对于个别超挖处,应使用石粉、碎石填补,并应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在天然地基或重要部位超挖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同意的补填方法(若采用低强度等级素混凝土等)去填补,并办好签证手续。12、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础,挖至基坑(槽)底时,应会同甲方、质量监督站和设计人进行验槽。如缺乏地质资料或土质复杂的情况,必须进行钎探。钎探布置设计未规定时,可按表2-5执行。钎探可采用人力或机械进行。钢钎可选用62225mm圆钢制成,长1813m,钎尖呈60°锥状,用锤重3.64.5kg,落锤高度500700mm,将钢钎垂上打入土中,每打入300I1Im记录一次锤击数,最后将钎探记录和结果分析对照天然地基情况而作出鉴定,如设计人提出也可使用轻便触探器进行试验。钎探后的孔要填灌中砂至密实状态。钎探排列表表2-5槽宽(mm)排列方式及图示间距(m)深度(m)小于800中心一排1.51.58002000两排错开1.51.5大于2000梅花型1.52.0柱基梅花型1.52.01.5并不短于短边13、挖方的弃土或放土,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与排水,当土质良好时,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堆放,且高度不宜超过1.5m。在软土地区,不得在挖方上侧放土。14、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规定施Zo15、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16、土方边坡的加固(包括填方、排水沟和截水沟等边坡),应按土质、地下水位情况,并结合施工周期和季节制定保护方案。17、为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0300mm左右,以后用人工挖平清底;如人工挖土后不能立即修筑基础或铺设管道时,也应保留15OnIm厚的土层暂时不挖。所有预留厚度应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挖除。四、质量标准保证项目基坑、基槽和管沟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土方工程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o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桩基基坑基槽管沟挖方场地平整排水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施工机械施工标高0-50+50+1000-500-50用水准仪检查长度宽度>0>0>00+100/用经纬仪、线和尺量检查边坡偏徒不应不应不应不应/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表面平整/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土方工程允许偏差项目表2-6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在(路)面的基层。五、施工注意事项避免工程质量通病基坑开挖,在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W3m,以防基底超挖。在软土地层开挖桩基承台基坑时,应按工程桩施工顺序流水作业,以保证桩身强度达到70%以上时才开挖基坑。挖方要对称进行,高差不应超过0.8m,防止软土滑陷而发生桩身位移。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地质资料反映有细砂粉土、中粗砂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土方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普查,清除安全隐患。对邻近设施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产品保护对定位桩、水准点等应注意保护好,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可靠性。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后应有措施,避免塌陷。挖土需要的支护结构,在基础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保护,不得任意损坏或拆除。

    注意事项

    本文(基坑(槽)开挖与围护施工工作指引.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