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共9篇).docx
-
资源ID:1068036
资源大小:113.32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共9篇).docx
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共9篇)目录篇一、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二、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6篇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党课讲稿19篇四、党课讲稿:谈谈我国的新粮食安全26篇五、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45篇六、党课讲稿:强化思想引领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47篇七、党课讲稿: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底线.59篇八、粮食安全党课讲稿:谈谈我国的新粮食安全69篇九、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88篇一、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同志们: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新时代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有限公司承担着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的职责,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二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第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筑牢粮食储备安全网粮食安全通俗来讲,就是吃得饱、吃得着、吃得起、吃得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近年来,中储粮*公司充分发挥粮食“压舱石”作用,把绿色储粮、科技储粮和责任储粮理念贯彻到储备粮仓储全过程各环节,守住管好“大国粮仓”,形成了齐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的共识。*年*播种粮食*.*万亩,总产量达*.*万吨,*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粮食市场错综复杂,国际粮价持续增高,贸易壁垒死灰复燃,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确定因素增多。而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因此,粮食增收难度大、粮价下行压力增大等风险和挑战并存。我们要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新征程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饭碗端得牢、农民好卖粮、市场不断供的三大底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粮食储备安全保障。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积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方面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确保储备粮放得下、管得好;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制定一系列节粮减损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推广农户储粮、居民储粮、企业储粮等,持续提升*粮食保障能力,推动*粮食安全工作走在前、当表率。第二,要聚焦粮食安全,保障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种粮农民积极性关乎粮食生产基础,关系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中储粮*公司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企业,主动维护农民利益,发挥网络渠道优势,贴心服务广大农民。通过严格准确执行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不折不扣地传递中央惠农支农政策红利,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从粮食收购各个细节入手,主动延伸收粮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便捷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方便农民卖好粮、带动农民增效益。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中储粮*公司立足*实际,用好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优势,适应好人民“吃得好”的新需要,努力构建多元化进口网络矩阵体系,成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秀典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聚焦群众关注、关切,真听“心声”,真看“实景”,真开“药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面向本地粮食种植大户,在增进大家对粮食储备行业了解的基础上,聚焦民之所急、民之所忧,找准解答的方式,找好回应的落点,积极回应民众对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让民众安心、放心。当前,关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退林还耕还草等系列政策,都与地方粮食种植品种、结构、面积调整息息相关,我们要在吃透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找准政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真正取得利在千秋的长久之绩。切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粮价是百价之基。稳住大国粮仓,稳了物价,稳了市场,稳了预期,方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和回旋余地。中储粮*公司要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中储粮精神,在粮食轮换购销上细谋划、再发力,做优为农服务网,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坚持战略思维、善于作为,体现“大国粮仓”的卓越担当。不断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和预期管理,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保持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第三,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储粮管理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中储粮*公司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粮食调控任务,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搞好储备轮换吞吐调节,促进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不断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运用新技术加快老旧仓储设施维护和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储备、粮食流通能力。近年来,中储粮*公司在“党建+项目+阵地”的品牌创建方面持续发力,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针对中储粮打造党建品牌要求中存在的储粮技术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效能不足等问题,探索破新题、解难题的具体方法。在做大“党建+科技项目”品牌,打造储粮科技项目“升级版”等方面,形成更有价值的参照范本和技术范本,为*本地的粮食储备行业提供更多可行举措。积极组建“科技拔尖人才工作室”,加强对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展示、分析讲解,结合本地气候优势,推广好科技储粮核心技术。同时,优化小农户储粮科技推广宣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要求,推进“二次创业”新征程。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把主要落脚点放在网络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上,形成更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在关键时候成为党中央指望得上、人民依靠得了,保障粮食安全最具执行力、最可信赖的抓手。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解决粮食收储管理风险,勇做粮食储藏行业技术“策源地”,争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领头羊二争取早日形成“智慧中储粮”和“绿色中储粮”双轮驱动、安全可靠的现代收储管理模式。提升仓储物流能力,下大力气推动仓储物流设施提档升级,努力做到中储粮仓容最完备、布局最合理、设施最先进、储粮最科学、机制最灵活、保障最可靠。建强一流的保障队伍,以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方向,着力打造粮食行业人才高地和科技储粮创新高地。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各类收购主体依法依规收购,确保粮源调度机制,统筹政策性粮食收储,合理布局收购网点,对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可以划定片区开展订单收购,合理调配不同性质的粮食收购,统筹做好中央、地方粮食储备企业的衔接工作。同志们,新时代新使命,*公司将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手段完成政策性业务为战略基点,大力加强企业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内涵发展能力,着力打造新时期中储粮的金字招牌。坚决承担起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之中,坚决贯彻落实“二次创业”重大战略安排,助力集团公司更好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服务调控“主力军''、保供稳链“顶梁柱”作用,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篇二、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J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3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68285万吨),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特别是粮食耕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2023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387公斤/亩,比2012年增加了33.7公斤/亩,增长9.5%o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是说,我们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强调耕地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我国粮食稳产高产能力大幅提升。一方面,藏粮于地。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到2023年要建成10亿亩;到2025年要建成10.75亿亩,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到2030年要建成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例如,2023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但在各方努力下,2023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在上年高基数上的增产,产量达到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以此保证粮食产能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另一方面,藏粮于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3年的61.5%,增长了7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o农业创新科技已贯穿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比如上图,某地数字农服信息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了包括天气、水土、肥料、病虫害等在内的有关粮食生产的种种信息,不仅可以时时把控粮食种植生产情况,还可以对农田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在东北地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用上了农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整个过程操作方便、简单,几乎单人就可操作完成,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在很多地方,农业大棚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时时掌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如果系统检测到农作物缺水、缺肥了,会自动追水、追肥,遇到病虫害或是温度、湿度超过正常范围,还会自动预警。基本上,农户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多个大棚。可以说,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另外,谈到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强调种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