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游戏释放孩子的天性让笑声更欢畅.docx
-
资源ID:1064437
资源大小:13.4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学随笔:游戏释放孩子的天性让笑声更欢畅.docx
教学随笔:游戏释放孩子的天性,让笑声更欢畅我希望能够与父母一起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爱、被尊重、被倾听、被接纳、被珍视。游戏力是美国资深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专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而写的一本著作。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作者在书中写到“我希望能够与父母一起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爱、被尊重、被倾听、被接纳、被珍视J其实这也是老师的愿景,让每个孩子体验到被爱、被尊重、被倾听、被接纳、被珍视的感觉,在师生互动和平时的德育教育中也可以实现,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个很好的打基础作用。培养师生的亲密感,让孩子不再无助科恩博士提到了一个“蓄满空杯”的比喻,认为人生下来内在有一个杯子,需要用爱、情感、关注去填满。对于婴儿,大人提供食物、抚摸、拥抱等来蓄满杯子。随着孩子年龄长大,除了吃饱穿暖,还要通过倾听、和他人一起游戏等来蓄满杯子。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沟通方式和语言。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会用语言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他们会通过游戏表现出来,这得需要老师能及时读懂他们在游戏背后的信息。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做眼神沟通,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去重建与学生的深层联结,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玩伴的身份去和学生共情,让他们能够被倾听,被尊重,从而感觉到被爱。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孩子体会成就感游戏可以培育孩子的自信,远离无力感,让他们切实体会成就感。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角色转换的游戏,让学生当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答疑解惑,让他们体会大人的感觉,增强孩子的自信,摆脱无力感的困境,感受成就的快乐。课间游戏时,可以鼓励孩子们根据喜好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玩伴,淡化男生女生性别的限制,鼓励女孩子玩有力量的游戏来培养力量和信心,组织男孩玩团队游戏来培养同理心。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减减负科恩博士在书中说到,情绪是大多数所谓“问题行为”的根源,从某种角度,游戏力的目的是培养情商,游戏是孩子表达自己和释放情绪的方式。在孩子犯错或者受伤时,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情绪或者感受,可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有难度。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习把情绪释放出来,可以鼓励孩子把情绪在游戏中玩出来,还可以让孩子把感受画出来,编故事讲出来,或者跳舞跳出来。老师可以让孩子在唱跳玩乐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内心减减负。从老师到父母,从学校到家里,每天与孩子相伴,与孩子游戏,乐趣盎然。读了科恩博士的游戏力,在与孩子嬉戏中,又多了几分感悟。教育在平时,“润物细无声”,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的确让师生和亲子关系更加温馨和谐。教育在路上,给行囊多备点书,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