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3~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干预效果分析 优秀专业论文.docx
-
资源ID:106260
资源大小:11.6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地区3~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干预效果分析 优秀专业论文.docx
XX地区3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索改善XX地区3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择XX地区2011年36岁儿童340例进行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为营养教育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70例,营养教育组进行营养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比较两组身高身高指标、体重超标情况、体重合格情况、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教育组体重超标率4.1% (7/170)、体重合格率95.9%(163/170)均优于对照组94% (16170)> 90.6% (154/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教育组身高指标正常率94.7% (161/170)卜贫血发生$4.1% (7/170)与对照组92.3% (162170)> 5.3% (9/1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儿童营养教育等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儿童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健康状况。儿童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成长,还影响其语言、认知等行为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无论是儿童生长迟缓、贫血或是体重超标严重影响其正常发育,本研究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采取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择XX地区2011年36岁儿童340例进行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其中男187例,女153例;父母照看者94例、祖父母照看者72例、其他4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父亲占22例、母亲占9例,高中及以上父亲占147例,母亲占159例;三组儿童性别、主要照看者、父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分为营养教育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70例。营养教育组进行营养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1.2 方法1.2.1 基础情况调查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员均经统一培训,对入组幼儿父母或其看护人进行调查,待查项目包括儿童一般情况、营养方式、食物摄入情况等,测量儿童身高、体重,采集末梢血检测血红蛋白含量。1.2.2 营养教育干预模式1)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知识方面的指导。2)营养教育组:对儿童父母或看护人进行儿童营养知识教育和饮食搭配的指导,教育其采用当地传统食物形式,保证辅食搭配合理、科学;实施相关营养知识的专门讲座,发放宣传单、宣传光盘及书籍等;定期组织儿童监护人联谊、交流各自的照看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定期检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并建立儿童健康档案。1.2.3 效果评估 对两组幼儿均进行6个月的营养干预,6个月后对看护人进行自制问卷调查,测量儿童体格指标和血红蛋白等。观察指标包括干预前后儿童身高、生长迟缓、低体重或体重超标、贫血的发生情况。1.3 评价标准采用Z评分法对幼儿生长发育进行评价:体重Z评分2分为低体重,体重Z评分24分为体重超标,年龄/身高Z评分2分为生长迟缓,身高Z评分2分为身材矮小;贫血诊断标准采用WHO标准,即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110 g/L为贫血。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两组主要营养指标如身高指标、体重超标情况、体重合格情况、贫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营养教育组体重超标率4.1% (7/170)、体重合格率95.9% (163/170)均优于对照组9.4% (16/170)、90.6% (154/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教育组身高指标正常率94.7% (161/170)、贫血发生率4.1% (7/170)与对照组92.3% (162170)> 5.3% (9/1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见表1。表1 两组主要营养指标比较n (%)组别例数身高指标正常体重超标情况体重合格情况贫血发生情况营养教育组170162 (92.3)7 (4.1)163 (95.9)7 (4.1)对照组170161 (94.7)16 (9.4)154(90.6)9 (5.3)P值>0.05<0.05<0.05>0.053讨论3.1幼儿营养不良或过剩的预防幼儿营养状况是评价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长发育情况又是幼儿健康、营养状况的重要评价因素。研究表明,幼儿发育迟缓或过剩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阶段,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可影响幼儿生长、智力的的发育。相关文献报道,幼儿营养不良或过剩可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对后继学习能力,情感、行为的调节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幼儿期营养不良,极易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另一方面,幼儿期营养过剩使成年期体重增加可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疾病。从妊娠期至出生后至3-6岁是营养干预的窗口期,不但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过剩,还可以预防成年慢性疾病的出现,因此,6岁以下幼儿期是纠正、预防儿童营养问题的关键时期。3. 2幼儿营养问题原因XX属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幼儿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问题同时存在,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体重超标情况、贫血率均较高。造成幼儿营养问题的原因有:1)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幼儿监护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喂养的知识,添加辅食不及时、不合理;2)食物种类单一,幼儿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的摄入不足,造成蛋白-能量缺乏,或是热量过剩,是导致幼儿营养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与国内相关报道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幼儿年龄、父母亲职业和教育程度是幼儿营养问题的危险因素一致。3.3幼儿营养干预措施效果评估3-6岁时期是预防儿童营养问题的重点时段,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营养教育、强化辅助食品、定期检测婴幼儿发育指标等。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诸如生长迟缓、低体重、体重超标、贫血等幼儿营养问题的发生率。监护人可根据掌握的科学喂养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当地的饮食、医疗资源,合理喂养婴幼儿、定期检测生长发育指标,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幼儿营养状况,提高本地区婴幼儿身体发育素质。综上所述,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婴幼儿营养不良及过剩状况的发生,改善了婴幼儿营养状况,提高了欠发达地区婴幼儿身体素质。参考文献1李涛,戴耀华,朱宗涵.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和儿童早期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 23 (6): 697-700.2陈桂香.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18: 155-157.3刘祖阳,颜玲,吴婷,等.四川省五县市婴幼儿营养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 28 (5): 540-542.4白静波,黄慧桃,魏佳琦,等.大庆市城区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 3 (4): 209-212.5冯金燕,钱利文.慈溪市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 20 (2): 168-171.16雷泽东.2790例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 (36): 10-11.7孟丽苹,付萍,张坚,等.陕西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 19 (11): 9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