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深化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049336
资源大小:22.9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阳贵安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深化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贵阳贵安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深化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系列部署,抢抓国发2023)2号文件重大机遇,全力推进质量提升和质量发展,助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坚持“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全面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推动全市质量工作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品牌影响力、人民群众质量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3年下降13%o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5%左右。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做强工业产业,实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做强农业产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做强服务业,出台贵阳贵安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提高服务业增加值。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5批次/千人,合格率98%。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整体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重点工业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96%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药品省级监督抽检合格率99%以上。建筑工程项目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75%以上,交工验收合格率100%,竣工验收鉴定评分为合格。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质量工作第三方评价达全国平均水平。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做好全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培育工作,做好全国质量标杆培育工作,推动贵阳市工业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全国质量标杆。贵阳贵安力争获批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2个以上。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至4家,累计13-15家。指导省地质博物馆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新增3A级以上景区2个以上。持续挖掘培育“贵州老字号”“贵阳老字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11万件,地理标志累计12件。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体系更加完善,质量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并明显改善,质量品牌综合实力赶超跨越,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二、强化质量发展动能,助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一)强化服务保障创新聚焦贵阳贵安“1+7+1”重点产业,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计划项目,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千企面对面”,完善技术创新对话机制。推进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遴选优秀服务商,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数字化改造等,推动工业企业通过数字转型“提质、降本、增效”。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和一批数字化转型平台,到2025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推进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的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到2025年,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45o加强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保护。(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减污降碳潜力及路径调研,科学拟定减污降碳目标任务,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开展绿色公路项目建设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深入实施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三)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品牌培育,适应我市旅游、康养、运动、文创、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热点需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工程,实施“六心”满意旅游行动,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强化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完善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保险机构发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保险。三、培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四)提高特色产业质量竞争水平围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宣传指导,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和技术规范解读。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信创特色产业,培育数据流通交易产业生态,提升软服业质量竞争力。构建以农产品为主线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加快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鼓励地方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优势、特色技术成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五)增强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围绕全省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和“两区六基地”空间布局,强化在筑央企制造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七大产业,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产业集群研发创新,力争2025年前实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突破。(六)着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打造数字经济科创中心。培育申报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质量强国标杆城市、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等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七)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食品、药品、农产品、消费品和重点工业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底线,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严格执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政策。(八)实施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互联互通标准,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监测力度,严控直接上市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支持生产主体发展绿色食品,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以在筑检测机构、科研院校,企业研究中心为基础,重点搭建公共检测平台和产品研发平台,为中小企业减轻建设成本和开发成本,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强药品(含化妆品)质量监管。围绕“15分钟生活圈”、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强药品质量及药品生产销售机构的监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支持企业开展省级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科技创新项目(“质量提升”类别)的申报。五、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九)落实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部门工程质量责任,加强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监管及招投标检查,规范各参建单位从业行为。(十)强化建筑材料质量监管聚焦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大对水泥、电线电缆、建筑用钢筋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建材行业质量提升。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和绿色建材,提高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十一)推动贵阳建造品质升级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咨询服务技术强制标准,提高建设工程品质。严把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关键环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开展贵州省建筑工程质量评价试点、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广成熟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应用。六、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助力服务满意度提升(十二)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公共大数据等项目攻克关键技术,搭建或优化服务平台,通过“千企面对面”、科技保险补助、科技创新券发放兑现、科技金融、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开放共享服务等措施,提高科技服务专业化水平。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建设,力争到2025年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优化金融普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到2025年,基本建成内畅外联、智能高效、绿色安全、标准规范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十三)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大力发展大众餐饮服务,制定完善“黔菜”标准,提升“黔菜”形象、打造“黔菜”口碑。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完善家政服务标准、服务规范、质量评价和从业信用体系,培育一批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的家政企业和品牌。开展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经纪、住房租赁企业市场行为。开展旅游优质服务标准建设行动,充分推动“一码游贵州”文化和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应用,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支持县(市、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支持定制客运等新业态发展,提供客运个性化服务。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十四)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支持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阳康养职业大学通过省级双高院校终期评估,持续推进贵阳学院以数字科技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启动智慧博物馆试点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根据全国试点推进情况,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开展养老机构登记划分与评定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在城市社区推进贵阳市“15分钟健康医疗服务圈”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完善保障机制。拓展传统服务区服务功能,探索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展示、交旅融合发展、“黔货出山”农特产品销售、生态黔菜品尝、休闲运动体验等功能的新型服务区,形成贵州新型服务区建设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语音识别调查等方式,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七、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提升品牌发展能力(十五)夯实品牌培育基础加强品牌培育,形成品牌遴选、培育及保护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品牌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推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组织动员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打造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前列、作表率。加大国家、省质量品牌建设力度,培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