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
资源ID:1048684
资源大小:101.5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其兴办私学()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周代的分封宗法制度C.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西周分封制B.秦朝御史大夫C.隋唐尚书省D.宋代参知政事3.距今约5000年的水舞蹈纹彩陶盆(图),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盆内壁饰为三组舞蹈图,每组五人,舞者手拉手,均面朝右前方,步调一致,似踩着节拍翩翩起舞。它体现了()A.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结合B.社会组织的复杂与高效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等级秩序的确立与完善4 .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铜器的形制大多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出土铜器所见酒器、食器大致相等,既有商礼重酒,同时又有周礼重食的特点。在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的墓葬中,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重食特点,代表商文化的饮酒器基本消失。这反映出()A.西周继承发展了殷商文化B.中华文明多元性凸显C.西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分封制推动文化认同5 .有学者认为,西周方国大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经济落后,交通阻隔。在这种情况下,世卿世禄制使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承袭高爵显职,亲贵合,从而控制了奴隶社会的统治权,加强了王室与四周方国部落的联系。该学者意在强调,世卿世禄制()A.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使社会阶层固化缺乏活力C.推动了诸侯国政治经济的发展D.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疆域6 .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已具备早期国家的一些功能。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民间传说陶寺遗址即为尧都遗存B.该遗址底层存在的居民墓葬达一千余座C.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区D.尚书尧典记载的尧派羲叔居之南交7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子8 .据统计,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先后共22人担任丞相,就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而籍贯明确属秦者仅1人。这说明秦国()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选官标准趋向军功C.人才选拔适应社会变革D.布衣将相格局形成9 .据考证,秦朝设置的36君B,大致有三种情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征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A.实现了各地的均衡分布B.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C.继承了传统的贵族政治D.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10 .下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据图可知,秦朝()皇帝中央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地方A.官僚政治制度非常成熟B.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C.地方机构分权相当明显D.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11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完成了改制更化,“成文法”“流官制”“军功爵制”“郡县体制”等,都随着秦军的东出而扩散弥漫。至秦完成统一、国家政治实现了“周秦之变,。据此可知,“周秦之变”的主线是()A.国家治理由人治到法治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213 .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之语,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由此可见,秦朝御史()A.具有独立司法权B.担任侍从顾问C.直接受命于皇帝D.制约丞相权力14 .前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15 .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仅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A.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B.旨在铲除异己势力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彻底削弱贵族阶层16 .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汉朝统治B.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C.郡国并举制有利于长治久安D.汉初专制集权体制不断趋向弱化17 .刘邦建国之初,史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汉武帝时期,历经几次币制改革,国家彻底收回铸币权,五铢钱专由水衡都尉下辖的上林三官制造。汉武帝的币制改革()A.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民间财富的增长D.降低了铸币成本二、材料分析题18 .2019年,一场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吸引了多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及华侨华人到场观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殷墟甲骨文的内容涉及晚商时期的自然生态、政治制度、经济生产、外交征伐,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证实的信史时代。甲骨文中多有象形、会意文字,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它还记录了当时自然灾害、天文现象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摘编自宋镇豪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材料二1928年前,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十万片以上,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世界各地。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1928年到1937年由于军阀混战和匪患不断,国民政府断断续续进行十五次发掘,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日本学者在当地发掘甲骨及其他文物,并将其所得运往日本。摘编自人民网甲骨文:唤醒沉睡文明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甲骨文研究始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国家在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编辑撰写列为历史学科重点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与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的战略高度。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摘编自宋镇豪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简析甲骨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朝政治制度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现代甲骨文研究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意义。19 .书同文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材料二秦王朝实行“书同文”政策,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书同文”给政令上传下达提供便利,政令可以准确地传递到地方官僚手中;地方治理情况也能通过文书上传,并依此评价和问责治下官员。“书同文”为专制君主的法治提供了条件,统一的法律文本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令行禁止”。从实际使用看,隶书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基本克服了因各地方言差异大导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隔阂。汉初文字在构形和书写风格上都传承了秦朝的文字,是秦朝文字发展的延续。摘编自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等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秦朝文字的演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书同文”的历史意义。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线北是游牧区,线南是农耕区)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农牧界限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物世界排名生活年代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老子7?121年蔡伦211162年1227年隋文帝75约公元前6世纪一前5世纪成吉思汗82约公元前372年一前289年摘编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版请从上面的排行版中任选一位人物,从上榜理由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 C2. B3. A4. D5. A6. C7. C8. C9. B10. B11. B12. C13. A14. A15. B16. B17. (1)学术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之前,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政治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实行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变化:近代由非科学发掘到科学发掘;现代,运用科学手段发掘研究。近代研究私人与政府相结合;现代,国家领导下进行研究,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代对甲骨文缺少有效保护:;现代,大力保护,积极向国际推广。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遭受外来文化掠夺,国内政局动荡,无力保护文物:战乱频繁,经济遭到破坏,考古研究缺乏物质基础;近代考古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水平有限。现代中国,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为考古研究提供政治保障,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考古研究提供物质支持;落实“双百”方针,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发展,考古研究水平显著提高;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国家影响力。(3)意义: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18. (1)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差异,秦朝统一了全国文字,从大篆中演化出标准字体小篆,后来又书写简便的隶书广泛使用。(2)秦朝统一文字的字形和书体,文字规范和简化,秦朝统一的文字被汉朝继承,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文字统一有利于政令传递(文书行政),有利于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官员的考核(上计制度),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需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大一统的观念。19. (1)变化:与战国相比,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向北移动明显。原因: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实边、屯田等,推动了农牧界限的北移。(其它言之有理也可赋分)(2)影响:推动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