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人文医院建设实践探索调研报告.docx
党建引领人文医院建设实践探索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陆续出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战略”等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政策,明确提出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要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保障医务人员基本权益、营造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医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需要人文建设引领,需要树立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相融合的全方位人文服务理念。人文医院建设不仅是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更是将人文融于技术、服务、管理、素养的一种习惯养成的文化自觉、一种潜移默化的行动自觉,是一项事关医院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北京积水潭医院始建于1956年,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顺应医改和医院发展的新形势,不断传承与创新,创建了优质的技术和服务品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面对一院三区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在人文医院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围绕患者和职工双主体,以传播人文理念、提升人文服务、培育人文素养、强化人文管理为抓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挖掘和激发职工服务患者的潜能和创新精神,丰富和提升医疗服务内涵和水平,医院人文关怀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医院先后荣获2023年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3年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2023年度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记大功奖励、2023年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传播人文理念从挖掘历史底蕴向凝练时代精神深入。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多年来,党委坚持文化引领,立足多院区文化融合和人文理念传播,注重在丰厚的历史积淀中锻造深层人文精神,凝练形成了“精诚精艺精心”院训和“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开展“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和建立多路径、全媒体的培育宣传策略,努力将人文理念内化为医院职工共同价值观,外化为医院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职工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练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引领,体现在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传承创新上2,积水潭医院骨科自1959年世界首例异体胫骨近端置换到如今的金属3党打印肘、髓、腕及踝关节置换术等,持续不断地贡献原创手术。烧伤专业也做出突出贡献,从1961年成功救治5名80%烧伤面积患者到如今的电烧伤保肢及功能重建,三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从87%降至2896。不断创新的技术,激发了医院特色发展的文化自信。选树典型示范。开展追忆和讲述中国杰出骨科先驱首任院长孟继懋、中国工程院院士手外科之父王渤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好医生者韦加宁、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吕世暖等积医名医大师的故事活动,医院官网和公共区域展示主要成就、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弘扬大医精诚和崇高职业精神;每年护士节、七一、医师节等不同节日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树立身边的典型。传人文理念。开展“在传承中创新,将创新传承一一纪念孟继懋逝世40周年专题研讨会”“传承前辈精神,砥砺初心之志一一谢寰报告厅揭牌仪式”等活动,铭记传承老一辈专家对医学的执着和情怀;组织举办三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展现创新成果,激励医务人员科技创新;制作积水潭论坛主题宣传片传承、创新、发展,广泛传播积医文化;打造医院文化墙,展示了十三五期间积水潭医院取得的成就;注重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依托各大宣传平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推送人文宣传短视频,传播展现医务人员良好精神风貌。提升人文服务从提供疾病诊疗手段向满足患者多层次需求深入。立足患者需求,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为患者提供诊疗安全、就诊便利、沟通有效、体验舒适的医疗服务。开拓创新,科技赋能服务。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注重科技赋能转化解决高难手术问题。一是医工企研发机器人解决高难手术精准和安全问题。田伟院士团队联合高校和企业,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产品陆续在我国120余家医院应用,共完成手术25余例。二是远程手术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创新“5G+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国际率先实现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同步远程手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患者在异地就可以享受北京一流专家服务。三是建设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临床需求为主导、医工企交叉融合的联合研发与转化模式,建立起手术机器人、3党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个医工企研发团队,推动院内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医院成为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首批试点单位,制定赋权改革方案并完成北京市首例赋权成功案例。丰富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多学科协作的专业团队,成立了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先天性手部畸形及罕见病诊疗中心、儿童髓部疾病诊疗研究中心等10多个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加强综合学科建设,根据居民需要,先后引进急诊、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等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升了综合救治能力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优化流程,深化服务品质。优化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实现预约、咨询、盖章、轻投诉、导医等多功能一站式服务,招收医辅人员辅助护士或独立为患者服务与管理,设立兼职护士采血岗、核酸岗,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升专科护理,开展一站式特色优质护理服务、ERAS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加强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发展人文护理,开设远程探视服务、互联网+健康管理,开展护理公益活动,提升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关注细节,改善就医体验。抓环境提升,结合三院区功能调整,建立了统一清晰的形象标识、指示系统和指引灯箱;将新街口老院区内中式古老建筑用于国际/特需门诊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独特就医体验;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安装和提供便利设施,开设老年骨折患者就医绿色通道;通过优化交通流线、增加ETC支付等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满足患者个性化订餐需求,膳食管理系统与H1S系统地对接,实现订餐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加强智能营养宣教为患者提供更多营养知识,建立方便快捷的膳食满意度反馈渠道,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践行公益,输送优质资源。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依托医疗优势,重视对全国骨科医师的培养,作为始建于1958年的国家骨科医师培训基地,医院64年来举办58期“骨科进修班”,培养了12余名骨科医生;致力于国际化骨科专科医师培养,于2008年正式成为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学院联合认证的培训中心,是中国唯一的一家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有14位医师完成训练成为FRCS(拥有国际执医资格)。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一北京积水潭医院XX医院,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当地百姓的家门口。2023年在医院官方新媒体平台(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开展线上健康科普服务,同时加强与媒体平台合作,1月至9月,共计直播26场,累计观看人数达139、2万,为更多的群众普及了健康知识。骨科、烧伤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出色完成援藏、援疆、中国第27批援几内亚医疗队、2023年冬(残)奥会高山滑雪等各类应急救援和医疗保障工作,体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永不言败的坚定信念和突出能力。培育人文素养,从创建科室到医院建设再到科室创建深入。以弘扬职业精神为核心,以叙事医学为抓手4,以人文科室创建为平台,加强分层分类培训,强化以点带面,提升职工人文素养,在医院逐步形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开展人文建设的良好氛围。打造多层主体广覆盖的培训体系。围绕医患沟通、叙事医学、优质服务等专题,抓好干部、职工和护理人员的多维培训。外邀专家对中层干部和护士长作“人文与叙事”医学专题讲座,组织科室骨干进行“叙事医学”线上培训,部署支部开展“人文与叙事”学习讨论,每季度开展1次叙事医学工作坊,点评交流学习好的平行病历;以临床科室为单位,要求青年医护每季度书写平行病历,在实践中训练叙事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抓好岗前培训,强化人文和医院文化学习,使新职工加深对医院文化、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等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对积医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优质服务月,发布优质医疗服务倡议书、优质护理倡议书,多维度渗透人文意识和服务理念,营造良好人文氛围。创建人文科室以评促建。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人文科室”创建评比评选,评选出“优质服务之星”“优质服务团队”(含第三方),通过以评促建,职工认识不断深化,从认识、实践到认识,人文意识逐步增强;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科室创建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了泌尿外科、创伤骨科等首批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开展常态化的廉洁教育。通过院周会、党支部例会、干部培训会等形式,开展法纪知识、医德医风、警示教育等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广大职工职业精神、廉政风险防范和遵纪守法意识。强化人文管理。从重视物质需求向满足职工多层次需求深入。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文管理为核心重视职工需求5,努力为职工建立和谐健康的成长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职工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职工满意度和归属感。构建人才体系。关注医务人员的成长需求,构建了分级人才管理体系规划的一规划七办法,制发了医院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院级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人才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优才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和制度,通过首席科学家、客座教授、医学顾问、科研优才、学科骨干、学科新星、医工企交叉培育项目、自然基金培育项目、青年基金等院级人才项目,对不同年龄段、职级、潜力的人才,做差异化遴选标准和培养目标,着力打造人才金字塔。同时建立院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日常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职工权益。促进职工参与医院的管理,和职工密切相关的事项,均通过职代会、民意调查的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比如说在涉及到职工停车收费、共享单车停放、绩效奖励分配、职工食堂招标等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健全畅通职工诉求的渠道。坚持四心工程关爱职工。让职工感到暖心,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工作,定期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大病和困难职工等,积极关心解决疫情防控等各类外派职工和家属的实际困难;做好职工的互助保险投保和理赔以及医管中心的暖基金报送的工作。让职工干得安心,坚持39年开办暑期少年之家,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医院、签约的律师事务所免费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普法讲座,同时推进职工暖心驿站的建设。让职工吃得舒心,打破食堂传统的点餐模式改为称重自助的模式,职工既可以体验多样性的菜品,又实现了光盘行动;开展以食、住、医为主题的24节气健康膳食营养活动,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让职工过得开心,组建了瑜伽、乒乓球、摄影和书法等俱乐部,每年开展跳绳、健步走等活动,开展心理、艺术和文化等系列讲座,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党建引领人文医院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让患者满意、让职工幸福的重要途径。但党建引领人文医院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加强顶层设计、长期培育和不断强化,通过不断实践、改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报告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新时代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工作规律,认清形势任务,扭住关键环节,不断提高质量水平。一、深刻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历史经验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