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专题研讨发言稿【2篇】.docx
党员教育培训专题研讨发言稿【2篇】目录党员教育培训研讨发言稿“线上+线下”双维发力,拓宽教育渠道“增广度2“规定+自选”双侧统筹,提升教育质效"增精度2“理论+实践”双向落实,促进成果转化“强深度”。3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专题研讨发言稿4要创新培训形式,力求培训模式“百花齐放”。4要拓宽培训渠道,力求培训机制“面面俱到5要丰富培训课程,力求培训内容“入脑入心”。5要创新培训体系,力求培训计划“有的放矢”。6党员教育培训研讨发言稿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是党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对于培养国家储备人才、建设干部队伍意义重大。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实际、精心谋划,通过延伸阵地触角、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学习实效,不断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切实为基层党员“充电蓄能“线上+线下”双维发力,拓宽教育渠道“增广度”。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学习渠道已延伸到网络,党员教育培训也要创新方式,要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发力,线上通过“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党课开讲啦”、微信工作群,打造指尖微课堂,让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线下将主题教育学习书籍送至党员干部,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教育学习主阵地,充分运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智慧党建平台、“实境课堂”等形式,不断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完善学用功能,让党员“足不出户尽晓天下事”,实现网络教育一网到边、一网到底,构建更为方便、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平台。“规定+自选”双侧统筹,提升教育质效“增精度”。党支部既抓好学习教育、上好党课“规定动作”,又结合各自工作完成“自选动作”,持续发挥培训班、研讨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传统教育形式作用,做细做好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课堂培训、实践锻炼等“规定动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积极探索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让党员干部轮流上台讲课;采取“现场汇报、实地观摩、即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观互学互比活动,让党员干部在“讲''与"学"的互动中提升素质和能力。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实践教学,推动教学活动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实效性。“理论+实践”双向落实,促进成果转化“强深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提升思维能力要通过实践检验。要坚持“分类把脉”,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党员面临的具体问题,分类制定党员教育“菜单”,突出学习培训的精准性、靶向性。加强机关党支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党的建设、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学习;侧重对“两新”组织党员在政策法规、党务知识、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等方面教育。针对农村党员群体,以党员服务能力提升作为着眼点,大搞农业生产、林果栽培、畜禽养殖等传统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产品初加工等新兴产业技能,确保把党员教育课程开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第一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专题研讨发言稿新时期新环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指导,加快高质量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越发关键和重要。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创新培训形式,力求培训模式“百花齐放”。精准培训要点,确保“一针见效,以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行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菜单式”培训机制,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综合运用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教研结合,确保“教学相长”。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与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加大互动式、研究式教学力度,通过研讨答疑、远程教学等教学手段,既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互动式地“教”,又切实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进行研究式地“学”,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实现教学互促、学以致用。精准培训服务,确保“药到病除”。探索推行“党员上讲台”“党员大讲堂''等制度,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困惑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继续组织和引导人社、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跟班作业、“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不断提高各领域党员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把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拓宽培训渠道,力求培训机制“面面俱到”。挖掘整合培训资源,激活本地内在动力。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劳动力培训中心、乡镇街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站点等机构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采取互动交流、实践锻炼模式,提高培训效能,拓宽培训的渠道。着力加快实施新型“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基地''项目建设,通过有效整合教育培训政策、项目、资金、技术资源,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吸收借鉴外部培训资源,借力外部优势驱动。应当扩大外部教育资源的应用范围,建立稳定的外地培训基地,将学员“送出去”培训,通过与兄弟单位座谈、经验交流、资源共建共享等模式,借助外面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学员头脑,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散学员思维,进一步理清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难题的新理念新思路。要丰富培训课程,力求培训内容“入脑入心”。始终突出政治思想教育。要重视党性修养,坚持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培训,扎扎实实提升政治能力素质,要重点丰富综合能力培训,提高党员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统领全局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改革创新务实的能力。始终突出德才兼备理念。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坚持思想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德行并重的培训理念,使培训内容从偏重“知识本位”向着重“能力本位”转变,培训目标从“应用型”向“德才兼备型”转变,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始终突出“以人为本”原则。围绕广大党员最想了解的情况、最想学的知识、最想解决的问题筛选确定培训主题,以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丰富培训内容,全面与各个方面的需求相对接,个性化、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创新培训体系,力求培训计划“有的放矢”。科学合理评估培训需求。研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的调查方式,调查各领域党员的培训需求。进一步厘清培训方式选择,科学合理开展实地考察、课堂教授、交流研讨、实践锻炼、专题调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循环培训体系。党员培训体系建设应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循环体系建设,包括需求评估、计划、设计培训内容、聘请培训教师、培训形式选择、培训时常选择、培训效果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环节。该循环体系应当随着党员岗位的调整,依据“人岗匹配:做出相应的调整,并随着“人岗匹配'水平现状与要求之间差距的变化而改变。同时各领域党员应该随着职能调整、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个人能力水平现状的差距等方面,积极参与到各类培训中,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