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docx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肾风(IgA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2013年威海市中医院肾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9例,完成26例,平均住院日18.48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刺、穴位贴敷、频谱理疗。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5.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26例(100%),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6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6例(100%),耳针治疗20例(77%),针刺5例(19%),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10例(38%),内科基础治疗26例(100%)o(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针治疗,其次为穴位贴敷和针刺。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 .患者诊断IgA肾病,西医治疗目前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并且该病往往伴有水肿、尿血、尿蛋白等症状,中药治疗疗效好,患者接受快,有一定的认知率,所以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在该病中应用普遍。2 .患者临床症状多样,选择针刺方法以老年人居多,多伴有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不适等;而中、轻年人生活节律快,病种单一,较少应用针刺。3 .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2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24例(92.3%),体征改善20例(76.9%),理化指标改善10例(38.4%);临床好转25例(96.1%),无变化1例(3.9%)o(二)疗效分析主要症状泡沫尿、倦怠乏力、面浮肢肿、夜尿血尿、腰酸痛、口干、眩晕等症状的评价。症状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泡沫尿无尿有浮泡,尿蛋白定量 <1.0gd尿蛋白定量1.0-3. Og/d尿蛋白定量3. Og/d乏力无偶感疲乏,可坚持轻体力劳动活动后即感乏力,勉强支持日常活动休息后仍感疲乏,不能坚持日常活动口干咽燥无咽干,难耐受咽干,饮水后缓解咽干燥难忍,饮不解渴面浮肢肿无但晨起眼睑浮肿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水肿明显,甚则波及全身,按之深陷不起手足心热无手足心热手足心热手足心热明显,伴心烦不宁夜尿无有夜尿,色清长夜尿长,每夜2-3次夜尿清长,每夜23次血尿无尿红细胞<+尿红细胞+尿红细胞2+腰酸痛无腰酸痛,偶有发生腰酸痛经常发生持续腰痛、程度重眩晕无偶有头晕头晕,偶感视物模糊头晕明显,视物模糊,影响日常生活目涩无偶感目涩经常目涩目涩难忍耳鸣无偶有耳鸣耳鸣较重,常出现耳如蝉鸣,影响生活大便澹烂无每日1次每日2次2每日3次,伴或不伴粘滞不畅、里急后重易感冒无感冒每季1次感冒每季2次感冒每季23次咽喉肿痛无咽痛,扁桃体r肿大咽痛、扁桃体°肿大咽痛、扁桃体IH”肿大久病1年以内1年15年5年以上1 .改善症状:泡沫尿减轻或消退22例,乏力症状减轻16例,腰酸痛减轻15例。病例1:患者,苗某某,男,49岁,病历号60521。因尿中多泡沫3年余,加重1周入院。2012年7月4日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弥漫性系膜增殖改变,牛津分型:M1E1S1T0),给予“雷公藤多忒片“ 口服,配合中药保肾丸、中药汤剂及百令胶囊、黄葵胶囊等治疗,舌红,苔黄腻,脉沉滑,证属气阴两虚兼湿热之象,予本病证属气阴两虚兼湿热,中医治则为益气养阴,清热渗湿,方用保肾3号加减,处方如下:太子参12g炙黄芭30g砂仁6g萩米30g小蓟30g 茜草15g生地榆15g生地30g女贞子15g旱莲草30g。患者住院12天,配合耳穴压豆,频谱理疗等,治疗效果尿中泡沫明显减轻。出院后继续加减口服。病例2:(略)病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160521苗XX男492013-03-072013-03-19264465周X X女572013-08-102013-08-232464220郭X X男512013-10-252013-11-052 .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进入肾衰竭阶段。病例1:患者,张某,男,34岁,病历号:59257o 2012年8月16日患者行肾穿刺检查,结果示IgA肾病(系膜增殖伴节段性硬化改变,球性废弃6/11),患者肌酎波动115-130umoll之间,患者口服康肾丸及百令胶囊等药物治疗,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证属气虚血瘀,予逐瘀汤加减,患者肾功能平稳,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病例2:(略)病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2013-12-282013-12-172013-11-273 .改善相关体征:可减轻浮肿等体征。病例1:患者,郭某某,男,51岁,病历号64220,主因“眼睑浮肿1年余”收入院。患者于2013年8月于我院行肾穿,结果示IgA肾病,病理显示:1 3个肾小球,显示2个肾小球完全纤维化。予雷公藤多或片、百令胶囊及保肾丸治疗,配合频谱理疗及耳穴压豆等治疗后,浮肿明显减轻。病例2:(略)病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2013-10-252013-11-052013-10-102013-10-252013-11-272013-12-09中医药治疗效果1 .能够降低患者的蛋白尿,血尿。运用自拟方保肾系列治疗肾风,经临床及试验证实均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蛋白尿,血尿,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95%以上。2 .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应用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乏力,腰痛,头晕,浮肿等症状,尤其是浮肿,应用利水之中药避免了用利尿剂引起的水、电解质的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弊端。3 .减轻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应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可以减轻激素引起的五心烦热,汗出等副作用,补肾壮骨中药能够明显减少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另外中药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五'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肾风中医治疗的难点在于蛋白尿的控制问题、病情反复发作问题以及西药治疗后产生的副作用中药拮抗问题等。1 .蛋白尿的控制缺乏有效手段。目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是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中医在减少蛋白尿的治疗上虽然治法、验方、成药较多,但缺乏特效药物。2 .控制病情复发尚需进一步明确机制、制定疗效判断标准。多种诱因会导致慢性肾炎病情复发或加重,虽然中医药治疗可调整机体,提高抗病力,减少发作,但疗效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3 .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应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蛋白尿控制、西药副作用减轻等方面有一定疗效,4 .在控制高血压、水肿等症状方面缺乏特效药物及治法。高血压是肾损害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在降压方面疗效不佳,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缺乏确实有效的治法、单药或复发制剂。在水肿、高凝状态等并发症方面与西药利尿剂、抗凝剂等相比疗效不确切,起效较慢、难以取得速效。六、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 .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确实有效,可明确改善某些指标的中药应深入研究、提纯,形成科学的制剂应用临床。如雷公藤制剂在改善蛋白尿方面、活血化瘀药在改善凝血方面、部分补益药在调节免疫方面等。2 .加强中药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机理基础研究。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在整体上提高机体抗病力及机能以达到减少病情复发、缓解疾病的作用,其疗效是多方面、多环节的。我专科已开始开展肾炎湿热毒证的本质以及清利药、清热解毒药物的治疗作用环节,肾病瘀血本质以及中医药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等,已申报省、市级课题。3 .加强中医药主观疗效标准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之一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判断主观症状多采用对中医证候的改善,而且标准不统一规范。因此应联合全国多家专科制定统一公认临床实用的证候辨证标准。另一方面,应对主观症状的改善采用客观标准进行判断,生存质量量表的应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