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过敏组织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的诊断及过敏反应其他相关检测方法立场文件解读(第一部分).docx

    • 资源ID:1042502       资源大小:28.1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过敏组织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的诊断及过敏反应其他相关检测方法立场文件解读(第一部分).docx

    世界过敏组织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的诊断及过敏反应其他相关检测方法立场文件解读(第一部分)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目前,免疫球蛋白E(immunog1obu1inEjgE)的致敏性检测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础,也是管理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原规避、药物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关键。2023年,世界过敏组织(WOr1C1A11ergyOrganization7WAO)发表了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诊断方法(包括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的立场文件。本文旨在解读该文件中的体内检测部分,详细介绍了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和皮内试验(intraderma1test,IDT)的适应证、技术操作要求、结果判定和解读,比较了两种皮肤试验的优缺点,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以便于理解。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过敏;体内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所致的异常免疫反应,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13年,世界过敏组织(WorIdA11ergyOrganiZatiOn,WAO)在发表的过敏反应白皮书中指出1,在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约为10%40%,影响了全球约1/4的人口。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准确诊断过敏性疾病并制订最佳治疗方案需要借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定过敏原致敏和过敏原的暴露情况。2023年,WAO成员撰写了关于免疫球蛋白E(immunog1obu1inEjgE)介导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包括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的共识,并以立场文件的形式发表于Wor1dAIIergyOrganJ2o在体内检测中,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和皮内试验(intraderma1test,IDT)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两种检测方法,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ISPT1.1 简介最早的皮肤试验是在1865年由英国医师Char1esH.B1ack1ey进行的,他用一把柳叶刀擦伤了自己的前臂皮肤,然后涂上花粉颗粒,证实了花粉是导致自己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多年以后,SCh1oSS推出了皮肤划痕试验3,该试验通过将过敏原滴到前臂一小片未出血的擦伤区域来检测皮肤反应,主要用于诊断儿童的食物过敏。直到1924年,1ewis和Grant首次提出了SPT这一概念,并由PePyS对其操作技术进行了改进4o因皮肤划痕试验的敏感性较低、可重复性较差,SPT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皮肤试验方法。SPT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过敏原特异性1gE(specia1IgE,S1gE),其原理是应用点刺针将特定的过敏原刺入患者的皮肤,过敏原IgE与细胞膜受体交联诱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最终引起患者的皮肤反应,临床上表现为风团(有时为伪足)和周围红晕(潮红)。SPT一般用于检测I型过敏反应,即患者在接触过敏原3012Omin内出现过敏表现。SPT具有快速、简便、安全、敏感度高和特异度高等优点,是诊断IgE介导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一线方法。1.2 适应证SPT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但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的皮肤反应较为不明显。老年人因皮肤萎缩容易影响检测结果,幼儿前臂的大小会限制检测过敏原的数量,所以必要时可在背部进行试验5o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出现以下临床指征,则需进行SPT:(1)哮喘;(2)过敏性鼻炎/鼻窦炎;(3)过敏性结膜炎;(4)湿疹/特应性皮炎;(5)食物过敏(口腔过敏综合征、怀疑由食物诱发的急性等麻疹或皮疹加重、严重过敏反应等);(6)药物过敏;(7)膜翅目昆虫毒液过敏;(8)职业过敏原暴露诱发的过敏反应;(9)IgE介导的慢性琴麻疹;(Io)嗜酸性食管炎、嗜酸性胃肠炎或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较为少见的疾病,然而SPT的应用尚且存在争议。1.3 过敏原点刺液的选择为降低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SPT检测应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的过敏原点刺液,同时标注其效力单位。另外,点刺液的稳定性和效力对检测结果也很重要,其生物学效力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在稀释和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加速失效,因此通常使用50%甘油保存点刺液,并将其储存于28的制冷装置中。目前,在某些国家或地区,重组或高度纯化的蛋白合成的过敏原试剂已被批准用于过敏性疾病。一般来说,天然合成的过敏原特异性高,能通过消除过敏原之间的交叉反应而避免假阳性结果,但目前仍不能确定重组过敏原在体内试验中的价值。1.4 点刺工具的选择皮肤点刺试验工具种类繁多,最常用的为MorrowBrOWr1标准化针、“GreerPick®"(DK1)针、Sta1IerPOint®针和PhaZet®针。穿刺试验也可以用分叉的天花疫苗接种针、23G静脉注射针或其他装置进行。为提高点刺效率,目前还开发了多个针头的塑料器械,可同时点刺多种过敏原。不同种类的点刺工具引发的皮肤反应大小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点刺针穿透皮肤的深度、携带进入皮肤的过敏原的量、穿透角度及点刺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理想情况下,应使用同一种点刺工具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避免产生假阳性结果,通常不建议使用导致阴性对照的风团3mm和红晕10mm的点刺工具或操作技术。1.5 确定过敏原检测种类过敏原检测种类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居住环境及过敏原的暴露模式(季节性或常年性或散发性)和地区分布情况来确定。全球过敏和哮喘欧洲协作组织(GIOba1A11ergyandAsthmaEuropeanNetWOrk,GA21EN)推荐欧洲地区采用18种吸入过敏原的检测组合(表1)。患者在不同地区的过敏原暴露情况不同,程晟等6发现,相比于西方欧美国家的致敏花粉主要以豚草、梯牧草等种类为主,我国主要致敏花粉植物为松科、蒿属、杨属、禾本科、柳属、柏属、藜科、莓草属、范科、悬铃木属。我国幅员辽阔,国内不同区域的气传花粉植物种类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目前我国仍建议使用标准化的过敏原组合7,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度增减过敏原试剂种类。在生物种类繁多、气候温暖的地区,需检测的过敏原种类也更多。在热带国家,建议检测热带无爪螭。通常,婴幼儿(2岁)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不及年长儿和成人,因此所需检测的过敏原种类应相应减少。婴幼儿的过敏原致敏反映的是在生命早期密切接触和/或长期暴露的过敏原,如食物、屋尘螭、室内霉菌和动物皮屑等。图片需要注意的是,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即特定过敏原引起的皮肤反应也可由与其结构同源的其他过敏原引起。花粉的交叉反应在植物分类学相近或蛋白质结构高度保守的物种间很常见。考虑到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并排除与暴露区域无关的过敏原,应限制SPT检测的过敏原种类的数量。必要时,可检测过敏原组分。IgE介导过敏反应涉及的食物种类相对固定,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和小麦,而成人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花生、坚果、鱼、甲壳类、贝类、水果和蔬菜。对于蔬菜、水果等过敏原,推荐采用PriCk-PriCk(PPT)方法,即直接用消毒针尖挑刺新鲜食物后,立即刺入患者的皮肤,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职业过敏原(乳胶、啮齿类动物、面粉等)导致的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情况,然而由于可靠的标准化过敏原试剂数量有限,限制了皮肤试验在诊断职业过敏中的应用。在临床上,一般不推荐常规进行多次SPT检测,如果患者的过敏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过敏表现或过敏表现与已检测的过敏原不相关,以及在评估毒液过敏的免疫治疗方案时,可考虑重复检测。1.6 操作流程操作前应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并询问近期有无服用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SPT操作通常选择前臂掌侧皮肤,婴儿首选背部肩胛内侧皮肤,不建议选择距离手腕5cm和肘窝3cm以内的部位。皮肤试验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必须在有专业医护人员监督并配有急救设备的条件下进行。为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必须同时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阳性对照通常使用磷酸组胺溶液(浓度为5.43mmo11),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操作要点:清洁受试者皮肤并用酒精消毒后,将点刺液滴在受试者皮肤上,点刺针与皮肤呈45。60°穿过药液刺入皮肤(或垂直刺入皮肤,轻压皮肤IS后拔出),使表皮下渗透少量的过敏原提取液。为避免提取液混合或重叠,2个点刺点之间必须间隔2cm或以上。另外,应严格避免穿刺过深引发出血。点刺试验操作中常见问题:(1)点刺点之间间隔过近(2cm),导致风团重叠无法用肉眼区分;(2)点刺过深导致出血,造成假阳性结果并增加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3)点刺过浅导致假阴性,常见于塑料点刺针;(4)擦拭过敏原试剂操作不当造成点刺液混合。1.7 结果判定和解读1.7.1 SPT结果的判定组胺引起的皮肤反应在点刺后810min达到峰值,过敏原在1520min达到峰值,因此一般在点刺操作15-20min后测量风团大小,并计算其平均直径D+d/2(D为风团最大直径,d表示垂直于D的最大直径),也有专家建议使用(D+d)2公式计算。SPT结果的判定方式有2种:(1)阴性和阳性;(2)04+的分级量表。若过敏原风团直径与阴性对照风团直径的差值三3mm,则判定SPT阳性;若风团直径V3mm,且组胺对照组的结果为阳性,则判定SPT阴性。WAO不建议使用分级量表判定皮肤试验结果。目前国内常用的分级量表有两种:(1)同时评估风团和红晕的半定量分级系统8:“0”为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无差别;“+”为红晕<21mm;“+”为风团<3mm且红晕21mm;“+”为风团3mm且周围有红晕;“+”为风团伴伪足和红晕。(2)基于皮肤指数(Skinindex,)的评价系统9,即通过计算点刺液风团平均直径与组胺对照风团平均直径的比值,将SPT反应强度分为4个等级(+O3WSI<0.5;+:0.5<SI<1.0;+:1.0<SI<2.0;+51三2.0)。其他的评估方式还包括测量皮肤反应的最长直径和反应面积等。1.7.2 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原因:皮肤划痕征阳性;过敏原提取液中混有杂质、污染物和非特异性肥大细胞促分泌素;还应考虑穿刺工具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假阴性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应用了抑制组胺活性的药物、操作技术不当(如点刺过浅)、操作到判读的时间过短或过长及由于过敏原试剂老化或原材料质量差而导致效力降低等。1.7.3 SPT结果的解读SPT能客观、可靠地证实机体存在过敏原致敏,然而,诊断过敏性疾病除根据SPT结果外,还需仔细考虑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SPT结果解读与后续过敏原规避以及是否选择免疫治疗密切相关,应由临床专业医师慎重解读。SPT阳性并不能直接代表有过敏表现,据报道,SPT阳性无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8%30%o同样,SPT阴性有时并不能代表患者无过敏性疾病,儿童SPT阴性也并不排除未来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为更准确地解读SPT结果,GA21EN研究了风团与临床症状(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吸入过敏原诱发的风团增大,患者发生过敏症状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并且,不同过敏原中有40%(德国小镰属)至87%89%(草、屋尘螭)的SPT阳性反应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1.8 影响因素1.8.1 疾病SPT操作要求患者皮肤表面正常,不宜在有活动性皮炎、严重皮肤划痕征和纹身的皮肤部位进行操作。止匕外,长期遭受日晒损伤及皮肤的老化会降低皮肤的反应性,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1.8.2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类及抗抑郁药物等会抑制速发型皮肤反应(表2),从而影响SPT结果,因此在操作前应确认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AmeriCanAcademyofA11ergyAsthmaandIm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过敏组织关于IgE介导过敏反应的诊断及过敏反应其他相关检测方法立场文件解读(第一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