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单元声和光.docx

    • 资源ID:103948       资源大小:147.6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声和光.docx

    第一单元声和光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建设高架道路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5、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A. 15oB. 20oC. 30oD. 60°6、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折射角为()A. 0oB. 30oC. 45oD. 60°7、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一"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一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9、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放大镜 穿衣镜 潜望镜 近视眼镜A.与 B.与 C.与 D.与10、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距凸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厘米B. 6厘米 C. 8厘米D. 16厘米二、填空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很大;“刺耳的尖叫声”,这是指声音的 高。2、音乐会上,音乐家正在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G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1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V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图14、池水的深度为2.5米,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3.81x105千米,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米,月亮像的大小 月亮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我们斜着看插入水中的筷子,浸在水中部分变得向 弯折,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像。6、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放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7、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绿、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 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棱镜对不同的单色光的 程度不同。9、小红同学利用图2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况如图2 (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1)分析、比较图2 (a)或(b)或(c)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图3图4图5当物距 像距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2)分析、比较图2 (a)和(b)和(c)中像距和成像情况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知:当凸透镜成 像时,物距越小,三、作图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3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在图4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3、在图5中,根据给出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4、根据图6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1、在“研九半间曾成1勘%点''头验中,仕桌面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o2、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性,可以在像的位置处放上,若观察结果是,则说明它所成的是虚像。3、如图7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是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o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 o2 .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O3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 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5、在图8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6、如图9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或 厘米。 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 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7、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0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8、在“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实验序号物距哎厘米)像距m厘米)像高4 (厘米)像距与物距之比(Wu)物距与像距之和(u+v)(厘米)160.012.00.600.2072.0250.012.50.750.2562.5330.015.01.500.5045.0418.022.53.751.2540.5516.026.75.001.6742.7614.035.07.502.5049.0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y随物距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时,。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讷力勺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o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与像距变化量Au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o(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时,L像、+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o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声和光.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