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韩愈:袁州长歌.docx

    • 资源ID:1039078       资源大小:67.6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韩愈:袁州长歌.docx

    韩愈:袁州长歌宜春昌黎书院韩愈塑像熊思炜摄宜春昌黎书院牌坊彭小榕摄宜春台彭小榕摄在宜春的几日,我追寻着韩愈在袁州的足迹。韩愈之后的卢肇、易重、郑谷,再后的王安石等,这些与袁州有关的名字,或多或少都能与韩愈相连,这皆缘于他在主政袁州期间播下的读书种子。元和十五年(820)四月下旬的一个柔夜,新月如锐钩,缀挂在天际,袁州府衙的幽静后院,昏暗而朦胧。一束灯光,细如豆粒,透过窄窄的窗户,映射出一个深思的身影,他时而低头疾书,时而擦拭泪眼,心中的悲愤与哀伤交织成一片苍凉。不时抹泪的身影是韩愈,在那个沉重的夜晚,他的悲伤如泉涌,无法自止,他正在写祭滂文,死去的韩滂,是他仲兄韩介的孙子,而此前,被贬潮州的路上,他年幼的四女儿孥不幸病逝,只得将其草草埋葬在商南县层峰驿的山脚下,“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那是一个清冷的地方,野藤,薄棺,白发人埋黑发人,情何以堪。兄长断了子嗣,家族失去一大希望,一想起这些,韩愈又泪流满面,真是命运多舛!这是他到达袁州的第四个月,自上一年十一月离开潮州后,到了韶州,就见身子骨较弱的韩滂一脸病容,至袁州,恰是元和十五年的闰正月初八,袁州又连续干旱,天气干燥,加上严重的水土不服,韩滂很快就不治。韩愈有三兄弟,长兄韩会,次兄韩介,早逝,还有一个名字不可考。韩愈三岁,父亲去世,养于长兄韩会处,韩会42岁卒,韩愈遂由寡嫂抚养成人。韩介有二子,百川、老成,老成过继给韩会,也生二子,长曰湘,次日滂。韩愈兄弟人丁不旺,百川又早死,因此传承的责任重大,韩滂天资聪颖,博闻强记,韩愈极为偏爱,期望这个侄孙能振兴家业。元和十四年的元月十四,已经五十一岁的韩愈,在刑部侍郎的任上,因谏迎佛骨,被唐宪宗贬到潮州。带着七八分的无奈和沮丧,告别了阴冷的长安,前往近八千里路外的贬谪地潮州。韩愈去潮州时,韩湘跟随,韩滂与韩愈家眷都在韶州居住。而今,韩滂却离他而去,袁州府衙的这个夜晚,一切都那么静谧,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丝丝悲伤。韩愈在潮州虽只有八个月,却干了几件大事情:祭杀鳄鱼,安顿百姓;兴办学校,开发教育;兴修水利,凿井修渠。元和十四年(819)十月,韩愈由潮州量移(唐朝因罪远贬的官吏遇到特赦调迁近处任职叫量移)袁州。从闰正月跨进袁州的那一天起,韩愈的脑子里就是袁州了。袁州,在博古通今的韩愈眼里,自然不陌生。他在由潮州前往袁州的道上,脑子里就经常闪现出一个镜头,他一直在感叹,难道这是命运的安排吗?长镜头闪回到十一年前。元和三年(808),韩愈的好友、翰林学士王涯,因外甥得罪当朝宰相李吉甫而连带被贬虢州司马,王涯不久后迁袁州刺史,两人潮桥折柳相别,韩愈有诗相送:“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您别以为宜春离京城太远,那里的风景却如画一般美,希望您能舒心游赏。这显然是安慰,那时,韩愈并没到过袁州。或许这就是命运。十一年后,如今自己也将要去袁州。是不远吗?是真远啊,这两年来,他行程几乎万里,身疲惫,心更疲惫,而今,到了袁州,那里怡人的景色,丰厚的人文,或许,可以使心灵得到慰藉。韩愈一到任,就四下走访,了解民情。他沿着汉代灌婴筑就的城墙仔细察看,八百多年过去,城墙早就几度修葺,自汉高祖时置宜春县始,后来地名与归属不断变化,隋唐两代,由县升州郡,但一会儿叫宜春,一会儿叫袁州,天宝五载(746),改袁州为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宜春郡又改回袁州。韩愈忘却了暂时的愁闷,立即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面见士子,与他们交流,鼓励学子们发奋学习,州府也会为他们创造最好的读书环境。是的,韩愈走到哪里都重视教育。没有具体的办学记录,但从后面袁州人才辈出的现象推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其中的细节个德高望重的官员,一位大唐文坛重量级的领袖人物,一个诗文俱佳的写作实践者,学子们望着一脸慈祥的韩大师,个个心中升腾起坚定的决心,以韩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成就自己。唐末五代王定保的笔记唐摭言卷四这样记载:“韩文公名播天下,李翱、张籍皆升朝,籍北面师之后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郡人黄颇师愈为文,亦振大名。“名师自然会出高徒。李翱师从韩愈学古文,是中唐著名的古文家,还有著名诗人张籍、与李翱一样同为中唐古文大家的皇甫涅,他们皆是韩愈的高足。而韩愈在袁州收的学生,黄颇,会昌三年(843)进士,工文章,官至监察御史。宜春县志载:“袁自韩文公倡明道学,嗣是守郡者类以造就人才为心。宽刑禁,尚文学,悉奉昌黎为法。”又载:“昔韩昌黎自岭南移守于此,教化既洽,州民交口颂之”。果然,十几年后,韩愈重视教育的成果开始显现,除上面提到的黄颇外,还有比黄颇更有名的卢肇,他成为江西的第一个状元,紧随其后的有易重,江西的第二位状元,他们都是袁州土子。唐朝中后期,袁州考中进士三十多名,人誉“江西进士半袁州”。癸卯初秋,我到宜春,寻找韩愈在袁州的足迹。下面这些街路,都沐浴过韩愈在袁州重视教育与人才的阳光。去状元洲,体验卢肇、易重当时状元游行的辉煌。走重桂路。易重有诗“故里仙才若相间,一春攀折两重枝”。恰逢桂香季节,丝丝沁入鼻孔。这香,似乎来自遥远的唐朝。过黄颇路。黄颇,一个有性格的读书人,即便是同乡卢肇,他也不买账:你这碑版写得也太差了,还头名状元呢!进鹃坞巷(现为宜春东风大街南段)。郑谷以鸥坞诗闻名,故称之为郑鹃鸿。“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支咕咕,支咕咕,忽地传来几声鹃坞,是我在思乡吗?不是,我才来袁州,但它极可能勾出贬谪者的思乡离别情绪。我们去明月山洪江镇仰山栖隐禅寺旁的郑谷草堂。郑谷(约851910),唐末著名诗人。他自幼聪明,七岁能诗,当时的著名诗人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日“当为一代风骚主”,但及冠后参加进士考试,却接连考了十次,四十岁时,总算考上。郑谷的官做得不大,仕途却顺利,晚年索性到仰山建个草堂隐居起来,读书写诗,优哉游哉。自然,郑谷的草堂,绝不是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草堂,一定舒适,因此,郑谷的诗也多以闲适为主,缺少杜甫的那种苦难与坚硬。我眼中的郑谷,三件事可以概括:以“鹃鸿诗”闻名,全唐诗收诗325首,还有一个就是指教别人的“一字师”诗僧齐己携诗来仰山拜见郑谷,郑谷热情接待,两人一边吃茶一边谈诗,郑谷读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笑着对齐己说:数枝梅,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梅”o齐己听后,就地拜倒:郑老师啊,您真是我的一字师!郑谷坐在窗前,读书写诗一天,伸了伸懒腰,忽然,仰山栖隐禅寺的晚钟声荡进了他的双耳,索性起身,出去走走,寺就在草堂边上,他要去看那两株银杏,才几十年功夫,已经高大茂密了。禅寺的两株银杏树,叶片厚重青绿,虬枝依然自由伸向蓝天,我们坐在古树下看树说树,久久不肯起身,这银杏与郑谷的诗,都已经活过了一千多年。一个夏日的傍晚,忙完了一天工作的韩刺史,在府衙后面的宜春台散步,忽然见到一座屋檐下,有个骨瘦如柴、蓬头垢面的少女,蜷缩着身子。他走近一问,少女哆哆嗦嗦地告诉说,她是女奴,受不了主人的暴打,跑出来逃命。韩愈听完少女的回答,立即想到,自己以前听别地方的官员说过此事。看来,这个问题袁州同样存在,必须立即解决。他随即将少女带回府衙,供给其衣食,仔细盘问,掌握线索。次日,韩愈又召集部下,要求他们广泛调查,查清袁州到底有多少因天灾人祸而被没入为奴婢的人。韩愈做这件事,是有政策依据的,当时的政府规定,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有了尚方宝剑,对确实违背法律的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袁州界内一共有几百人,他们原本都是良人男女,或因家里遭到水灾旱灾,粮食歉收,无法度日,或因借债还不起,作为抵押品充当奴仆以偿债务。这些被抵押到大户人家做苦工的人,规定期限内不能赎回,被迫做了人家的奴婢。而一当了奴婢,就等于是卖给了人家,生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被驱使鞭策,毫无尊严,悲惨得很。事实一清二楚,韩刺史立即下令出台威严的决定:凡没入为奴婢的良家男女,从典押到主子家做苦工的第一天算起,还完债的,立即放人,没还完债的,可以补足差额,也立即放入,总之,奴婢均应放回,归之父母!这条政策,使731名奴婢又成了良家男女。据说,韩愈在宜春台发现的那个少女,因劳资抵债不够,父母双亡,韩愈便自己花钱将其赎出,妥善安置。韩愈从袁州调回长安后,对解放奴婢这件事,依然放不下心。这种现象,袁州有,那么全国的其他地方,也一定存在,于是,他写下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向穆宗详细报告袁州的情况,并提出:此事需朝廷全面治理,严格执法,奴婢一律赦免,对隐漏违法者严惩不贷!官员急百姓所急,想着百姓的苦难,这是为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官德所在,可以设想的场景是,那些数以万计被释放回家的奴婢,当他们欣喜回到原来的家时,他们的生命又得到了重生,他们的家庭又拾回了欢乐。活人命,胜造浮屠,仅此一项功德,韩愈就赢得了人们的长期尊敬。四韩愈自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初八到达袁州,当年九月,朝廷有诏,拜韩愈为朝散大夫、国子监祭酒。韩愈经行豫章、庐山、江州、随州、襄阳等地,年底到达长安。在袁州的九个月时间,韩愈留下了大约24篇文章,却没有留下一首诗。韩愈现存诗文七百余篇,诗文数量各半。对于随时作诗的大诗人,九个月只作文,不写一首诗,而且,至袁州前有诗,离袁州后有诗,独独在袁州没有诗,“何事公无一句诗”?这确实让许多人费解。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在写作天地放翁陆游传时写过类似的一个情景。陆游由夔州前往南郑(今汉中)从军,一直处在亢奋中,八个月写下了一百多首诗,然而,剑南诗稿中仅存十二首,且没有一首是记述当时军旅生活的。这是一个谜,关于此,陆游自己这样解释:“舟行过望云滩,坠水中。”装诗的行李,被嘉陵江的急流卷走。那么,我们也许同样可以用遗失来解释韩愈在袁州没有留下诗的原因。只是,会遗失得这么干净吗?总有寄友人答友人的呀。这里只说韩愈在袁州的文章。通读韩愈在袁州写下的24篇文,最值得一说的有三类文章:三篇祭雨文,祈雨告城隍文祈雨告仰山文谢雨告仰山文。元和十五年初春至夏,袁州大旱,土地干涸,民生凋敝,韩愈率州县土绅大规模祈雨,先求城隍,再求仰山神,这场景如同他在潮州祭鳄,对上苍也要软硬兼施,先检讨,再威吓,只要是为民,只要是为公,韩愈不怕老天的惩罚。从第三篇的标题看,祈雨行动,果然感动了上苍,天降喜雨,百姓欢呼。自此后,袁州的官吏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前往仰口古庙祭奠。第二类,是为未曾到过的三个地方写记写碑文:应上司也是老朋友王仲舒之邀写新修滕王阁记;应好朋友广州刺史孔森之邀写南海神庙碑;应处州刺史李泌之子李繁的请求写处州孔子庙碑。未到过的地方也可以作文,究其因,韩愈的文名大,另外,都是好友,盛情难却,尤其是为处州孔庙写碑文,彼时,应该正是韩愈在袁州大办书院教育士子的时候,故是有感而发。第三类,就是祭文,本文开头,韩愈祭侄孙韩滂文就是。这里重点说祭柳子厚文及柳子厚墓志铭。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大赦天下,十月,韩愈由潮州量移袁州。而此时,宪宗在宰相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州刺史柳宗元回京,裴度是七朝元老,四朝宰相,虽然宪宗下过诏,对柳宗元及另外的“八司马”永不量移,但裴宰相这个面子得卖,然而,十一月二十八日,四十七岁的柳宗元却病逝了。柳病逝时,韩愈应该正由潮州往袁州的路上。柳宗元自知来日无多,临死前写就的遗书中,有一封就是给韩愈的,他托付韩愈给他写墓志铭。柳宗元知道,两人的政治立场有分歧,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知心好友,柳宗元的“千万孤独”(江雪诗的起句连字)唯韩愈懂。子之中弃,天脱季羁;玉佩琼斑,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祈,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果真懂柳宗元,他以真诚的友情,精炼的文辞,高度赞赏柳宗元的文学才情,又悲柳宗元不为当

    注意事项

    本文(韩愈:袁州长歌.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