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读《教育常识》的感悟心得.docx

    • 资源ID:1038649       资源大小:14.0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读《教育常识》的感悟心得.docx

    读教育常识的感悟心得读一本好书就像一位益友,给人力量,给人思考,给人启迪。读李政涛先生的著作教育常识时,常常心微颤,感动于李政涛先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悲悯之心,也感动于他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他用毕生的精力苦心完成的这本教育著作肯定打动了很多人,启迪了很多人,我也想将自己读完此书后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记录下来。一、用心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当我读完整本书,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政涛先生在第一节中所提到的“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读时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刚走上小学讲台的时候的紧张与不知所措。面对教室里一群七岁左右的小孩,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们那一丁点儿芝麻大的小事,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明令禁止的事情他们还要去做。后来,我渐渐地明白了,当时的自己不理解儿童的内心,没有真正地走进儿童的世界。阅读中,李政涛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儿童的生长需要有自身的节律,意思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节点,这是人的生长发展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常常是人的精神的生长、灵魂的发展。回忆自己走上教师讲台的这两年多时间,那些最美好与精彩的瞬间都是自己与孩子们心贴得最近的时刻,可能是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的一次谈心,也可能是教学课堂上一次有趣的课堂活动。我似乎明白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有教育的眼光,也就是生长的眼光,要用生长的眼光观照儿童走向成人的生命历程。二、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宇宙当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儿童,那我们就应当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那么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有什么?一个漂亮的发卡?一件好玩的玩具?一次游乐园玩耍的经历?他们的世界真的那么简单吗?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孩子的内心存在着一个有着无限深度和广度的宇宙世界。正如李政涛先生所说,教育的意义是促使我们重新发现孩子的真实世界,重新认识教育者的使命。李政涛先生提到教育应当不局限于课本、课堂、学科乃至教育本身,应当立足于“生命”,致力于学生的生长;应当看到学生的一生,指向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他还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宇宙。从中,我感受到李振涛先生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和寄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自身的阅读和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重建自身的宇宙,让自己有新灵魂的灌注和扎根,这样在教师的内心书房中,才能够同时安放孩子宇宙和教师宇宙,并且在它们的彼此交融中实现宇宙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创生。三、用心思考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读这本书时,我首先选择阅读了人只能自己去活着这一小节,书中引用的荒漠甘泉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清楚得知道教师所面对的是独立的个体,鲜活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不是替代学生选择,替代学生思考,而是赋予学生选择和思考的能力。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办法来培养和赋予学生这样的能力呢?在书中的第五部分一一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中,我找到了这样答案: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李政涛先生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生涯中逐渐养成一双“方法之眼”,用这双眼睛审视自我的课堂,观摩他人的课堂用,这双眼睛去寻觅一切与方法有关的资源,剔除一切与方法无关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指出:“教师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我相信,只要我们热情多一点,细心一点,关注于生活及教学中的小细节,会让自己更加亲近儿童,更具有童心,更充满诗意。

    注意事项

    本文(读《教育常识》的感悟心得.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