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齐齐哈尔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030375       资源大小:19.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齐齐哈尔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

    齐齐哈尔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齐民发2023)23号为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把乡村精准治理基础夯实起来、繁荣乡村地名文化把乡村文化活动活跃起来、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把乡村与城市联通起来、挖掘乡村地名内在价值把乡村资源要素释放出来,切实发挥地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乡村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二、重点任务秉承乡村地名“起得好、织得密、用得准、传得远理念,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织密乡村地名网,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1 .加大乡村地名命名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符合乡村特点的地名管理制度、规范和程序,严格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系统梳理排查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规范等问题,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乡村道路街巷名称,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农业产业、公共服务等设施名称的命名力度,按规定进行备案、公告,全面提升乡村地名精细度和规范化程度,有效服务乡村治理精细化、网格化需要。结合行政区划优化设置,加强相关地方的命名、更名工作。2 .新时代乡村好地名。推广建设乡村地名命名采词库,提高新乡村地名文化内涵,在命名、更名中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决杜绝“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在乡村地区滋生蔓延,用新时代的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3 .规划乡村地名新风貌。结合乡村建设、村庄规模优化、行政区划调整等,科学编制县级地名方案,适时编制乡镇级地名方案,整体规划、通盘考虑,打造融乡土气、时代感、文化性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地名景观。健全完善乡村地名方案编制管理制度规范,强化地名方案对命名更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等事项的引导约束作用,注重地名方案与相应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配套、同步更新、并行实施。(二)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4 .推进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与维护。依据标准地名编制标准地址,规范设置村牌、街路巷牌、楼门(户)牌等标志,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建立乡村地名标志巡检制度,加强地名标志管理,及时维护、更新,更好发挥地名标志导向作用。5 .打造乡村特色地名标志。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探索创新地名标志形式,擦亮美丽乡村的地名“名片。加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运用,推广将地名标志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智慧门牌,丰富地名标志功能作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三)推动地名文化进村入户,助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6 .讲好群众身边的地名故事。推进地名文化进村居,利用好乡村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公告板等阵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园建设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因地制宜建设地名文化展示设施,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组织专业力量采编乡村地名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地名故事征集、宣讲、展演活动,用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7 .加强优秀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区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守护好精神家园。充分认识乡村地区行政区划建制在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相关专项论证评估工作,加强乡镇行政区划名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8 .推动乡村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盘活现有资源,注重创意设计,大力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推动地名文化数字化、形象化,推动与文化旅游等项目深度融合,开展“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乡有名等系列宣介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地名文化项目品牌,让地名成为乡愁乡忆的特色文化符号。(四)深化地名信息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大发展9 .推进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汇集力度,对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地名信息实现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积极发动群众依托图上地名自主上传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提高图上地名感知度和活跃度。10 .推动乡村标准地名规范使用。加强乡村标准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在各类标志标识、涉农法律文书、身份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等公文证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规范使用乡村标准地名信息。11 .创新城乡区划地名“一张图服务。整合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设置、已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数据、各类型乡村地名数据、乡村标准地址数据等,以“一张图模式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标准、规范、详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服务,切实发挥好数据底座作用。(五)促进地名利农惠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12 .创新乡村地名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作用,持续提升国家地名信息库服务效能,推动地名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工业品下乡、农村电商建设、在线旅游、智慧农业、乡村平台经济等深度融合,便利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13 .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功能,支持鼓励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培育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助力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服务资源等推介推广。14 .提升群众地名建设参与度。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命名设标、地名文化挖掘、地名采集上图等乡村地名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地名志愿者,因地制宜开展地名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利用等工作。鼓励将乡村地名建设有关事项纳入村级议事协商内容,切实把地名工作建设成为联谊乡情、热络感情、畅通民情的大舞台。三、进度安排2023年,各地拟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乡村地名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乡村著名行动工作精神,聚焦任务目标和当地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各地利用地名普查和质量提升行动成果,结合当地实际,对辖区内乡村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居民点、乡村街路巷、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文化景点等“有地无名“有名无牌等情况进行摸排,掌握当地各类乡村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要素调查,汇总形成每个乡镇(村)的乡村地名普查台账。2024年,推进工作进展,各地编制地名命名方案,因地制宜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各类乡村地名命名工作。地名命名方案以镇(乡)驻地、建制村(社区、林农场等)为单位编制,应覆盖其下属的全部城乡居民点的各类乡村地名。编制命名方案应遵守地名管理相关法规,参照我市地名命名规则,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做到各类乡村地名全部覆盖。编制过程中还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必要时邀请专家论证。命名方案经村内公示后,由村民委员会上报,经镇(乡)政府初审,上报市、县(市)政府审批。2025年至2027年,各地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推动完成地名命名,地名标志设置,建立本级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乡村特色资源推广宣传,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应用等工作。设置地名标志。在编制命名方案时,编制单位要全面统计各类地名标志设置需求,编制地名标志设置需求表,随命名方案上报。地名标志设置需求表经镇(乡)政府初审、县(市、区)级复审后组织实施。地名标志设置原则上以镇(乡)为单位组织实施。地名标志按照国家标准地名标志(GB17733-2008)有关要求制作、安装。要因地制宜确定街路牌等地名标志的设置密度,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指位导向功能。街路牌根据街路巷规模和实际安装施工条件,确定安装形式、型号、尺寸规格。门牌原则上应设尽设,做到全覆盖。其它地名标志结合实际设置安装。建立本级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乡村特色资源推广宣传,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应用。建立本级地名信息库,依托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及试点工作成果,采集乡村地名入库,将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同步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地图平台,拓展采集标注农家乐、种养殖基地、农业合作社、快递物流等惠农助农兴趣点。深入挖掘当地地名故事、旅游线路、特色资源、农产品等,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网络平台推广,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应用,积极为当地政务管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快递电商发展、文旅开发、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地名信息开发应用。到2027年底,全市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跃升,地名管理服务与地名文化建设的价值潜力充分释放,地名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需要,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均等化,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四、工作要求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乡村著名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资源配置、工作经费上予以重点保障,所需资金列入各地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地名委员会协调机制作用,将“乡村著名行动作为统筹协调的重大事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协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二要强化示范引领。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细化优化落实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把好工作节奏,加强业务指导,采取学习借鉴全国试点地区先进做法、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确保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和时间任务进度,分阶段、分重点地组织指导、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三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政务融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体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围绕“惠民、便民、利民理念,以信息化手段倒逼提升服务效能,及时梳理工作进展、开展效果评估,总结典型经验。四要强化审核把关。提高地名命名水平,保证地名标志设置质量和覆盖率,建立完善乡村地名管理体制。加强地名信息的审核把关,对于涉密、敏感或不宜公开的信息,要予以删除或者修正。对采编的地名故事和乡村特色资源的宣传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严格进行编辑审核,避免因内容不当引发负面舆情。齐齐哈尔市民政局2023年10月26日

    注意事项

    本文(齐齐哈尔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