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效果.docx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效果一、工程基本情况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安全设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工程施工内容。二、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目标明确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监理工作目标,制定质量通病治理监理控制手段及要点。采取预控措施,加强过程监控,有效克服质量通病的发生。“争创优质、打造精品”,全面提高本项目工程质量。三、成立质量通病监理治理工作小组总监办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为现场责任人的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治理质量通病监理工作的开展。组长:组员:四、质量通病治理的目标和手段工程类别控制项目主要控制指标目标合格率(%)控制手段备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工程钢筋位置、间距主筋间距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钢筋绑扎点绑扎点90工序验收砂表面缺陷配合比100控制施工配合比模板平整度95工序验收模板振捣旁站碎浇筑睑养护覆盖养生碎表面保持湿润经常性检查路基工程路基沉降压实度IOO增加检测频率填挖接头台阶95旁站“三背”回填压实度100增加检测频率材料100增加检验频率填筑范围100旁站挡墙砌筑施工工艺95旁站挡墙沉降缝、泄水孔数量沉降缝顺直泄水孔符合设计95工序验收、旁站路面工程水泥碎路面早期破损配合比100控制施工配合比拌和旁站材料100增加检验频率碎浇筑旁站摩擦系数95增加检测频率构造深度95增加检测频率缩胀缝缺陷缩缝切割深度95增加检测频率胀缝旁站砂石料不合格级配、针片状、含泥量95增加检测频率桥梁工程高温季节施工上部结构裂缝覆盖养生险表面保持湿润经常性检查空心板芯模上浮芯模定位钢筋95工序验收、旁站支座缺陷支座垫石平整度95工序验收增加检测频率安装位置100伸缩缝缺陷伸缩缝安装质量100加强检测校按配合比施工、振捣密实100旁站桥头跳车压实度、填料、回填范围100加强材料检测、现场检测、旁站台背回填砂强度垫层压实度100加强检测、旁站桥头搭板五、质量通病治理控制措施(-)钢筋碎结构物工程1、钢筋定位不准确,间距不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形成原因(1)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2)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3)钢筋制作几何尺寸不规范。(4)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防治措施(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2)健全质保体系,认真进行自检。(3)钢筋制作规范,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4)先准确放样,后安装钢筋。(5)安装足够的合格保护层垫块。2、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原因分析(1)疏于管理,浇注前没有严格检查保护层垫块稳定情况。(2)施工过程中外力对安装钢筋挤压、碰撞导致安装钢筋位移。(3)钢筋制作、安装不规范,局部钢筋外凸。防治措施(1)浇注前严格检查碎各面垫块数量和稳定情况,确保保护层设计厚度。(2)钢筋安装就位后严禁施工人员直接在上面走动,在浇筑过程中应均匀布料,严禁集中倾倒砸压钢筋引起安装钢筋位移。(3)钢筋制作、安装规范,几何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4)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中派专人进行巡视,防止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或露筋现象。3、混凝土养护不规范,出现裂缝原因分析(1)覆盖物容易被掀起,不能使混凝土保持潮湿状态,日光照射后混凝土会产生裂缝。(2)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3)等混凝土脱模之后才开始洒水养护的错误养生方法。(4)於养护不及时或者养生时间不足是产生混凝土主要病害。(5)采用遇水退色的毛毡或者草帘进行养生,导致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影响外观质量。防治措施(1)养生采用的高分子养护膜滴灌养生,可避免因混凝土散热和日光照射混凝土构造物身形成“温室效应”引发裂缝,达到对混凝土构造物高标准养护的目的。(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初凝后即用湿麻袋或者毛毡覆盖,防止覆盖物容易被掀起。终凝后立即泗水养护。(3)养生泗水频率要求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并连续养生7do混凝土养生期内,派专人进行养生,使空心板里外均保持潮湿状态,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形成过程中水化作用的需要和降低水化热,减少顶板裂缝的产生。严禁等混凝土脱模之后才开始洒水养护的错误养生方法或养生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4)严禁采用遇水腐烂、褪色的毛毡或者草帘,避免因此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5)混凝土派专人进行养生,并且对工人进行养生方法和养生时间的技术交底和教育,防止因养生不当造成混凝土的损坏。(二)路基工程1、高填、半挖半填路基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1)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很大,施工前应进行路堤稳定性验算和对基底土的承压强度值进行检查,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并要对填料进行检验,确保填料满足规范要求的CBR值。(2)填筑时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并选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确保分层压实度,杜绝漏压。(3)当路堤填筑到一定高度时,在规范压实的基础上,全线统一用冲击式压实机重点对高填土路基进行检验性补充压实,并直观其压实效果,及时发现压实质量问题,将工程隐患处理在工程前期,同时通过冲击压实进一步提高路基压实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后沉降。(4)高填路堤每层施工方法、步骤及压实检测方法、频率等与路基规范要求中一般路基填筑相同。(5)半挖半填路基施工前必须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将半填断面原地面翻松80Cm并回填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6%,并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再从最低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石质山坡半挖段应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按设计开凿台阶、孤石、石笋应清除。(6)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如设计和图纸无规定,一般要求施工期间每三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前三个月每周观测一次,三个月后每月观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观测成果并及时整理,将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7)半挖半填段,施工时应注意机具功能与填筑厚度的匹配,确保填层达到压实标准,初期不具备大型压路机碾压地段必须配备小型机具碾压和压实,使其压实效果达到规范要求。(8)陡坡地段的半挖半填路基,应在山坡自然坡上挖台阶。高度小于80Cm的路堤、半挖半填处(30c的低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由于受地质环境和地下(面)水较丰富的地段,要求采用合理措施导排水流,并选用水稳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填筑。(9)不得在设计边坡内挖台阶处堆积多余的松散弃土,以免受雨水浸湿后重量增加,强度降低会随坡下滑,导致路堤内的部分边坡被牵引下滑,而引起路堤顶面开裂,要求边挖边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堆放。(10)按照路基规范要求的规定进行每层的压实度频率的检测。2、三背回填不规范防治措施(1)三背回填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不得使用非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回填前必须做好清基排水和场地清理、压实。基底表面严禁在软土、泥浆和基坑水未排除的情况下进行三背的回填,并严格控制其填料的粒径及其含水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2)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结构物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严禁向坑内倾倒,填筑前可在台身上用油漆画好每层的松铺厚度标致线。三背回填应尽可能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碾压时应注意压路机与构造物的距离和振动幅度,确保构造物的安全。对压路机无法碾压的死角或漏压区,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但必须确保压实度达到要求。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o(3)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长度,一般规定,自台身背面起顶面长度不小于台高加2m,底面长度不小于2叱拱桥台背填土长度应不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回填宽度应不小于孔径的2倍。与路堤交界处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4)涵洞回填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回填,且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时应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5)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底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要求点点合格,且检测频率为每50不少于2点。施工过程中要求认真记录每层填筑的时间,选料情况及压实控制情况等。()桥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1、上部结构裂缝原因分析(1)温差应力引起的伸缩裂缝。(2)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碎的裂缝。(3)校内水份蒸发过快产生干收裂缝。防治措施(1)温差应力引起的伸缩裂缝预防处理措施a、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过度集中,发生膨胀和伸缩现象而引起均匀规律性裂缝。应在满足碎强度要求下取水泥用量下限,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最好选用高标号矿渣水泥并掺加一级粉煤灰改善碎的和易性提高税的强度延缓了硅的水化作用时间。b、施工温差要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以减小对位的温差收缩量影响,可选择温差较小夜间施工缩小温差影响。c、脱模后采用对预埋管道灌水办法降低温差,以减小对位的温差收缩量影响。(2)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碎的裂纹预防处理措施a、严格控制材料含泥量和配合比,减小因碎粘结性差而形成收缩裂缝。b、严格控制张拉工艺,严禁未达到设计强度张拉、张拉次序不对或超张拉,导致锚具周围混凝土压裂、压脆。c、重视地基夯实工作,避免地模下沉引起裂缝。d、加强混凝土养生管理,采用养生布浇水养生,避免养生不及时出现干缩裂缝。(3)砂内水份蒸发过快造成碎的裂纹预防处理措施避免干热天气、高温中午及大风季节施工,以减小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干收裂缝。2、预制空心板芯模上浮原因分析(1)芯模定位钢筋数量不足或不牢。(2)芯模底层混凝土振捣不平,空隙较大。防治措施(1)保证芯模有足够定位钢筋数量和定位精度。(2)保证芯模定位钢筋点焊或绑扎牢固,受力不变形。(3)安装芯模前底板混凝土振捣后用平板振捣器收平。3、桥头及伸缩缝处跳车原因分析(1)台后填料不当(2)台后压实不足(3)地基浸水软化(4)对桥梁伸缩缝装置施工工艺要求重视程度不够,未能严格控制施工安装工艺。(5)锚固件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只注意表面,忽视内部质量标准要求。(6)浇注混凝土不密实,常出现蜂窝、空洞现象,难以承受车辆荷载强烈冲击。(7)伸缩缝装置两侧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结合不好,碾压不密实,因铺装层损坏增大车辆荷载冲击力导致伸缩缝装置损坏。防治措施(I)台背填料的选择:应采用粗颗粒材料或设置一定厚度的稳定土结构层,不能采用高塑性粘土填筑。(2)台背填方碾压方法:应采用大型压实机械配合小型压实机具横向法碾压,压实厚度控制在15-20Cn1且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3)设置完善排水设施:靠近结构物背后注意排水坡度,桥头处填方结合处及过度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体。软土地基应进行排水固结;河流相冲洪积物地基应进行地基渐变加固处理;季节冻融地区含冰土层时应进行置换处理。由于桥头在结构、材料、刚柔、胀缩等方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