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1019963
资源大小:20.8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核心素养目标)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案设计.docx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设计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反复弹弦乐器,知道短、细、紧的物体发出声音越高,长、粗、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弦乐高低变化的规律。探究实践:通过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态度责任:在观察琴弦发声高低变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重点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难点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科学聚焦1 .播放小提琴、吉他、古筝乐器演奏;2 .提问:你知道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二胡是最常见的民间乐器,有两根琴弦,分里弦和外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小提琴相似,依靠手指或拨片弹拨弦发出声音。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古筝属于弹拨乐器,目前古筝多为21根弦,依靠手指弹拨发出声音。3 .提问: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4 .观察琴弦的粗细、松紧,以及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变化,来找出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5 .出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索探索一: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1观察尤克里里的结构,想一想:尤克里里的琴弦有什么特点?每根弦发出的音一样吗?预设:尤克里里的四根弦一样长,但是粗细都不一样,每根弦发出的音的音高也不同。2 .小组合作:弹拨尤克里里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3 .观看视频4 .实验步骤Q)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尤克里里发出声音的高低。(2)仔细观察并完成你的预测。(3)根据预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5 .实验记录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影响因素音高变化预测试弹结果粗、细粗:依;如:高粗:优;如:高松、紧松:依禁:高松:他;禁:高其他长:仅限:高长:低4;短,:高6 .教师小结:(1)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3)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探索二: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 .想一想:怎样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预设:使弦的长短按一定的规律连续改变;按由粗到细连续拨动琴弦;2 .观看视频3 .实验步骤(1)思考如何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完成你的预测。(2)根据设计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4 .实验记录影响因素音高变化的预测试弹结果粗一细低J高低J身松一紧依4局低U>¾长一短低U高低J高5 .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有:由粗到细,依次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一只手按在一根琴弦的上端并从上往下滑动,另一只手连续拨动该琴弦。一只手缓慢转动一根琴弦的弦准,同时另一只手连续拨动该琴弦。三.科学研讨研讨1: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1)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2)我们发现: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研讨2: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四、课堂总结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定义。音的乐器举例,二胡、小提琴、吉他一古筝等二茏乐器r拨动乐器的弦时发出声音,用、特点,手按住弦时停止发声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改变弦的音高的方法弦的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长短弦越长,音高越低;弦越短,音高越高弦的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松紧弦越松,音高越低;弦越紧,音高越高弦的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粗细弦越粗,音高越低;弦越细,音高越高改变弦振动部分的本萃、松紧、粗细等因素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