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研究.docx
新时期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研究摘要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强化对学生知识层面的培养,还应依托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强化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本文在简要阐述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活动开展实际,提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构建要点,以期能在有效改善现有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专业学生。关键词创新型体育专业教学教育模式引言教育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针对专业教学目标、特征和要求所形成的,涵盖教学方法应用、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及评价体系等在内的综合体系,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而言,明显不高,导致学生整体素养不均衡,这不仅对学生就业创业造成直接性影响,同时还会对学生个人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必须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指导,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实现体育的整体变革。2.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领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学生接触的外部信息内容变得更加繁杂,而这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体系中,如果无法纳入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仍然还是以单一的知识教育为主,很可能会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与社会主流相脱节,进而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体育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时存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革新。但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革新明显不足。首先是对知识学习和专项训练衔接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内容,不愿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其次是部分教师虽然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学院整体支持力度的不足、教学环境的复杂等影响,导致教学模式改革停留在浅层次上。最后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教师对教学模式改革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教学成绩和个人绩效挂钩的情形下,他们不愿意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这就使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了空谈。2.教学方法应用固化教擘方法的固化是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专业体育学习本身需要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训项目相结合。但是从整体而言,我国4 .教学硬件方面的建设不足体育教育模式的变革需要从场地、教学硬件等方面同时进行,需要完善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型模式的应用能落实到位。但是当前多数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由于存在教学场地有限、信息化硬件缺失、专项训练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建设滞后等问题,即使教师层面能够制订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也无法做到有效落实。这样下去,不仅对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使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对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构建造成影响。5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共识。但是就实际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而言,其依然是以现有评价体系为指引的。教育模式创新的实效与评价体系的导向有着直接性各个环节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深入调查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最新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确保教学模式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2.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创新型教育模式需要以现代网络教学技术为支撑,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模式。针对体育专业教学训练内容多、训练过程占比较高等实际,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等模式,丰富训练教学的内容,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理论教学与学生训练相结合,面同步协调的情形下,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从各个方面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唐1新。硬件环境建设方面,需要为教师提供应用新教学方法的平台。例如微课制作平台、过程性考核数据记录平台及新型训练方法所需要的场地、器械等,要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软件环境建设方面,则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改革舆论环境,要能够建立必要的容错机制,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可以借助院校新媒体平台和院校文化平台等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帮助体育教师将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5.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构建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应当将学生日常训练中的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总分之中,而评价主体除客观数据外,还应当包括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表1)。评价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结语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而言,应当在强化自身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孙蔚,弥军民,何黛.新时代高校构建创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案为例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22: 491-496.2杨晓燕.大数据背景下智慧体育教育的创新模式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 19 (2): 21-23.3邹昱.浅谈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优化J.科技经济导刊,2022, 28 (18): 163.4董华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江丛刊,2022 (4): 169+171.5高振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 (7): 62-63.(朱文军: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