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探索除尘器的防爆安全.docx

    • 资源ID:100946       资源大小:12.1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探索除尘器的防爆安全.docx

    遇到平安生产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探究除尘器的防爆平安摘要:综合详细事故案例,对除尘器爆炸事故的事故发生部位、发生缘由进行了归纳分析,对爆炸事故发生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防范爆炸事故提出了详细的对策措施。对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设施的平安运行具有肯定的借鉴意义。&&& 1引言&&& 2005年9月,笔者参加了 2起事故的调查工作。2起事故均是车间通风除尘系统中除尘器的爆炸。2起事故均与新改扩项目有关,一起事故是车间的技术改造项目,另一起是污染搬迁项目。为了削减车间工位上产生的大量粉尘,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两项目实行通风除尘净化方法,且均通过了环保验收和职业卫生验收,各项指标符合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是,除尘设施中的平安措施并未落到实处,平安问题未得到有关人员应有的重视,最终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以下,笔者结合参加事故调查的所得,研讨除尘器的防爆平安问题,借以引起有关单位对污染治理设施设施中平安问题的关注。&&&2除尘器的防爆平安&&&近些年来,粉状物料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除尘系统已普及到几乎全部涉及粉状物料的行业。除尘系绕是采用通风机所供应的能量,依靠排风罩将各个尘源所散发出的粉尘予以捕集,通过通风管道将含尘气流送入除尘器进行净化,以达到净化作业环境和削减污染的目的。然而,在相对密闭的除尘系境内,粉尘浓度往往较高,有些已达到粉尘的爆炸下限,这就为粉尘的爆炸供应了前提条件。据统计,粉尘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除尘系统,而除尘器又是除尘系绕中最危急的部位。&&& 2. 1 一起除尘器爆炸事故&&& 2. 1. 1事故概况&&& 2005年9月17日9时20分左右,北京某企业的外壳分厂轰轰两声巨响,3号抽尘仓发生爆燃,剧烈的爆炸气体冲击波和火焰向四周传播,引燃了 4号抽尘仓,爆燃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是周六,部分分厂加班,爆燃区域无人,未造成人员损害,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 1. 2事故缘由分析&&&在油漆木制件砂、磨、抛的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树脂漆粉尘,汇合于除尘系统中,且系统内风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具备了粉尘爆炸的第一个条件。在除尘系统中的管道内,管道内壁产生细小粉尘结成的尘垢,树脂漆粉尘在风道内运动,粉尘颗粒之间或粉尘颗粒与有尘垢的管壁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和摩擦,这种相互之间反复接触和分别会发生电子转移,致使粉尘和管壁分别带上不同极性的静电。通过现场分析,树脂漆粉尘布袋除尘器发生静电引燃引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此外,金属撞击,电气火花导致树脂漆粉尘爆炸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现场调查时没有发觉足够的证据,对此不能做出确定结论。&&& 2.1.3整改措施&&& (1)日常使用时,除尘系统要确保肯定的掌握风量,依据作业指导书要求,准时清理抽尘仓粉尘,使粉尘浓度处于爆炸危急范围之外。&&& (2)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通风管道和抽尘仓应进行牢靠的电气接地。&&& (3)依据此次事故抽尘仓爆燃冲击波的威力来看,抽尘仓应设有足够泄压面积的泄压装置,真正起到泄压的作用。&&& (4)加强对职工的平安救育,提高职工的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力量,不在易燃易爆区域内抽烟、动火。&&& 2. 2典型行业除尘器爆炸事故案例&&&煤矿、农林、冶金、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几乎全部生产、使用、加工粉状物料的工业部门,都会涉及到除尘器爆炸事故。如化工生产中的粉状物料输送、搅拌、分别等流体动力过程以及筛分、过滤、粉碎、混合等机械过程,冶金工业中煤粉的制备过程,纺织工业中棉、毛、麻纺织生产过程,以及粮食的贮运和加工,饲料、烟草生产,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过程。&&&&&&&&& 2. 3除尘器爆炸事故发生应具备的条件&&&除尘器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要存在肯定浓度的可燃性粉尘、达到肯定的氧含量、同时存在足够能量的点火源或热源。&&& 2.2. 1存在肯定浓度的可燃性粉尘&&&首先,要求除尘器所处理的粉尘是可燃性粉尘。目前.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粉尘均是可燃性粉尘,如金属粉尘、煤炭粉尘、粮食、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饲料、农副产品(如烟草、棉花)以及林业产品粉尘。&&&其次,要求除尘器中的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其爆炸下限,粉尘的爆炸下限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分散度、湿度、火源的性质、氧含量、情性粉尘和灰分以及温度等。粮食、烟草粉尘的爆炸特性亦受产地、季节等影响。止匕外,可燃气体对于粉尘爆炸还具有协同效应,即可燃气体的加入可使低挥发性可燃粉尘简单着火,高挥发性可燃粉尘更易着火。如机械铸造行业的冲天炉在化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和CO等可燃气体,此时,烟气中粉尘的爆炸下限会相对降低。&&&作业环境中粉尘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纺织厂除尘系统内是由麻尘、棉尘、各种尘埃等组成的混合粉尘。实际工作中,应依据各类除尘系统所处理粉尘的特点,通过查找资料或试验测试的方法,确定实际工况下粉尘的爆炸下限。&&&通常进行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时,将系统内粉尘的浓度掌握在其爆炸下限之下,但是除尘器清灰时,吸附在其上的粉尘呈悬浮状态,增加了除尘器中粉尘的台量,使之有可能达到其爆炸下限的范围内。此时,如遇到适当能量的点火源,则有可能发生除尘器的爆炸事故。&&& 2.2.2达到肯定的氧含量&&&粉尘爆炸的强度随着含氧量的减小而下降,当氧气浓度不足以维持粉尘爆炸火焰自行传播时,就不会发生粉尘爆炸。&&&对于纺织、木材加工及烟草、饲料、粮食加工中的非密闭除尘系统而言,含尘介质即空气,其中氧浓度高达21%,大于工业粉尘的最大允许氧含量,具有较大的爆炸危急性。&&&对于水泥工业中的煤粉制备系统而言,当采用窑尾废气作为烘干介质时,废气中氧浓度较低,方抑制粉尘燃爆的作用,利于除尘器的防爆。当采用窑头薨冷机热风或采用热风炉热风作烘干介质时,其氧浓度高达21 %,大于煤粉的最大允许氧含量,爆炸危急性较大。&&&处理含氧量较高的含尘气体时,需要严格掌握粉尘的浓度,实行完善的防燃防爆措施,防止除尘器爆炸事故的发生。&&& 2.2. 3存在足够能量的点火源或热源&&&在生产过程中,引起除尘器爆炸的点火源或热源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外部明火扩散至除尘系统,粉尘与机械摩擦发热引燃粉尘,除尘管道内进人的金属、石块等杂质与机械摩擦撞击引起火花,积聚的静电荷放电以及粉尘自燃等。&&& 3预防除尘器爆炸事故的平安对策&&& 3.1掌握除尘器和管道中粉尘浓度&&&合理设计除尘系统的通风量,使除尘器和管道中的粉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如处理粉尘浓度过高,可考虑使用二级除尘。&&& 3.2掌握除尘器内的粉尘积累量&&&除尘器在清灰过程中,粉尘浓度较高,有可能达到其爆炸浓度范围,故应准时清灰,防止除尘设施内积聚过度的粉尘,热量积累,引&&& 4结束语&&&在日常工作中,类似除尘器这类污染治理设施中的事故隐患较多,事故频发,但由于多数事故的损失较小,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这对于污染治理设施、设施的平安运行极为不利,有关企业必需见微知著,高度重视,切实改进污染治理设施的平安运行。&,订金,金钱质押'特定化'

    注意事项

    本文(探索除尘器的防爆安全.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