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计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4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6经济学转本1和2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统计学课程具体讲授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应用方法论科学。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文哲类专业的学生选修课,属于学科基础课。随着社会科学日益向精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统计学知识也成为现代各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2、,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它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置的一门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数据
3、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与统计软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统计推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类别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等内容。每周教学时间为3课时,以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为主。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
4、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利用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处理、分析、解释,从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为以后解决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问题打下基础。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统计学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窕,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二)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理解应用案例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应能够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熟悉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为以后学习统计软件应用和计量经济学等统计学的进一步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初步具
5、有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统计方法,为学生未来的经济学实践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应用基础。(三)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能够应用统计工具SPSS、EVIEWS软件来探讨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本科毕业论文中使用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统计、数据和计算机(3学时)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第二节怎样获得统计数据第三节统计与计算机知识点及考点:统计学的含义及应用领域。变量、数据及类型。数据的来源。常用统计软件简介。第二章用图表展示数据(3学时)第一节用图表表示定性数据第二节用图表表示定量数据第三节合理使用图
6、表知识点及考点:类别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生成。类别数据的图示方法。数值数据的分组与频数分布表的生成。数值数据的图示方法。第三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3学时)第一节水平的度量第二节差异的度量第三节分布形状的度量知识点及考点: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描述、总体布局离散趋势的描述、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分;如何正确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评价总体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第四章概率分布(3学时)第一节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第三节其他几个重要的统计分布第四节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知识点及考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的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第五章参数
7、估计(6学时)第一节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样本量的确定知识点及考点:参数估计思想与原理。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估计方法。第六章假设检验(6学时)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第四节总体分布的检验知识点及考点:假设检验的思想、原理与步骤。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和总体分布的检验方法。第七章类别变量的推断(3学时)第一节一个类别变量的拟合优度的检验第二节两个类别变量的独立性检验第三节两个类别变量的相关性度量知识点及考点:拟合优度检验方法。独立性检验方法。相关性度量方法。第八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3
8、学时)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第四节方差分析的假定及其检验第五节实验设计初步知识点及考点:方差分析的思想与原理。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多重比较。第九章一元线性回归(3学时)第一节变量间关系的度量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第三节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四节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知识点及考点:回归分析的种类,理解判定系数的概念、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掌握回归估计误差、掌握判定系数的计算、回归方程的估计预测应用;相关系数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和回归方程的检验。第十章多元线性回归(5学时)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二节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第三节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
9、第四节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五节哑变量回归知识点及考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共线性分析。哑变量回归。第十一章时间序列预测(10学时)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成分和预测方法第二节平稳序列的预测第三节趋势预测第四节多成分序列的预测知识点及考点:掌握时间数列的种类、掌握时间数列的分解、掌握时间数列的水平、掌握时间数列的速度。EXCe1进行预测。四、课程实施和建议(一)教学建议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有相对应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
10、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课堂讨论法:在课堂中选择与课程内容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二)教学评价1 .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教材,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准备课堂提问。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1、: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分,包括小组讨论10分,课堂纪律和考勤10分,个人作业10分。其中课堂个人上台回答加1分,小组课堂讨论发言加2分。期末考试成绩7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的基本原理和上课内容。3 .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设备。()教材选编本课程教材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的贾俊平著的统计学(第七版),该教材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的要求,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一)教材贾俊平著.统计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二)教学参考书1、贾俊平著.统计学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袁卫等主编.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李长风编著.经济计量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4、薛薇编著.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