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
2、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渡、蔽、拼”等7个生字,会写“伞、抬、姨,等8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阿姨、对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喜欢的是什么。3、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四、教学重点: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看,连森林里的小枫树它的朋友都来了。我们仔细
3、听,看它带着谁来了。2、介绍喜鹊。3、齐读课题4、过渡:枫树上的喜鹊发生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朗读要求:(1)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圈出文中你还不认识的生字。(3)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试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同桌讨论。(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出示二类生字,通过开火车、小组读等方式检查生字预习。三、再读课文,分析文本。(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中“喜欢”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3)学生汇报。(4)师小结。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阿姨生了六
4、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欢他们。四、生字书写。1、观察生字,看看有姨和弟的相同之处。2、重点指导“姨和弟”的笔顺。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3、点评。教学反思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每一个能力训练点,都符合
5、着学生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教的方向。拿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真的很好玩,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读这个故事。再细品下,文中可讲的点很多。词语“撑着、遮蔽、渡口”是什么意思?文中的作者喜欢的是什么?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快乐?同样是喜鹊的语言,为什么有的地方用到的是感叹号,有的地方用到的是逗号?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分别是什么?生字词的教学也不能放手吧?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我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撑着、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