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能否有效施行取决于探究问题的设计.docx
《导学案能否有效施行取决于探究问题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能否有效施行取决于探究问题的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导学案能否有效施行取决于探究问题的设计“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案,“导学”思想的提出,是从教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导学”重点是解决教法的问题,即解决教者如何教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过去一年导学案的编写、使用,个人认为导学案能否有效施行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探究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我们必须明白:“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2、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心为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为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用“心”去精备课。大家都知道,对话的本质是动态生成的,但有些是能预设或能大致预测的。也就是课堂探究问题的预设。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探究问题呢?个人认为教师课堂问题的的设计,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事物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切不可在一些弓I起细微枝节的问题上纠缠,以免让现象掩盖了本质。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精”,思考题不宜多,一般二三题即可。下面请看爱莲说的课例:【案例一】设置问题情景一:1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3、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3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4 .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设置问题情景二:L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设置问题情景三:1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2 .谁爱菊花?为什么?请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3 .谁爱牡丹?为什么?请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设
4、置问题情景四:L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2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设置问题情景五:1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2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3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4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5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6 .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学案 能否 有效 施行 取决于 探究 问题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