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docx
《202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缺血性脑卒中这一术语是指部分或全部脑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损害的多种疾病。尽管在某些病例中这可能是一个慢性问题,但是大多数脑卒中都是急性起病。过去40年间的研究已明显扩展了我们对缺血诱导细胞损伤的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与了解。本专题旨在概述潜在因素,如脑卒中相关脑损伤所涉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分子和细胞通路。更好地理解这些机制可能有助于研发针对这一灾难性疾病的新疗法。脑卒中亚型在此将简要总结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病因及临床分类。TOAST试验的研究者制定了基于基础病因的分类系统,在临床研究中常用该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进行分类(表1)。在这套分类系统中,脑卒中分为以
2、下类型:表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少见确定病因的脑卒中病因不明的脑卒中确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卒中原因评估阴性评估不完整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血流量减少或完全阻塞所致。血流量减少可由全身灌注减少、血管严重狭窄或者闭塞导致。全身灌注减少可由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失血所致。明确脑卒中的类型会影响使用的治疗方案。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栓塞和小血管疾病所致腔隙性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o血栓形成是指血管内局部闭塞所致的血管阻塞。血管阻塞可能急性发生,也可能逐渐发生。在许多病例中,基础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病变血管狭窄。这可能导
3、致血流逐渐受限,或者在部分病例中,血小板可能黏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凝块,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累及较大的颅内和颅外血管。在一些病例中,由于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未累及的血管可能出现急性闭塞。栓塞的含义是,在血管系统内某处形成的血凝块或其他物质,从形成部位转移并嵌于远端血管,从而导致血管阻塞及缺血。心脏是此类物质的一个常见来源,但栓塞物质也可能来自其他动脉(动脉到动脉的栓塞)。在心脏,血凝块可能在瓣膜或腔室内形成。肿瘤、静脉血凝块、脓毒性栓子、空气及脂肪也可能引起栓塞并导致脑卒中。栓塞性脑卒中往往发生在皮质层,并且更可能发生出血性转化,这可能归因于栓子所致血管损伤。源自静脉的栓
4、子,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如果栓子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PatentforamenOVa1e,PFO)或动静脉(arteriovenous,AV)分流(如肺动静脉瘦)迁移到动脉系统,也可引起脑卒中。腔隙性梗死是由小血管病所致。较小的穿通支血管更常受慢性高血压影响,使其中膜增生,并且也更易发生纤维素样物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腔隙性脑卒中可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但是通常见于皮质下区域。粥瘤也可侵占更小血管的管,导致血管闭塞及脑卒中。大脑脉管系统的非动脉粥样硬化异常,无论是遗传性还是获得性,均可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尤其是年轻成人及儿童中)引起缺血性脑
5、卒中。这些可分为非炎症性及炎症性病因。下面重点列出了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主要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虽然不够详尽:动脉夹层(图1)、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血管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镰状细胞病性动脉病、儿童期局灶性脑动脉病。图1血管夹层、血栓形成和全血管闭塞的进展体循环低血压导致的全身灌注减少可能引起大脑广泛缺血。这在大脑边缘带(或分水岭)区域最为关键,这些区域处于两个相邻动脉供应带的边缘。若已经存在血管病变,则低血压导致的缺血可能是不对称的。常累及的大脑区域包括海马椎体细胞、小脑浦肯野细胞及皮质板层细胞,将在下文讨论。尽管进行了广泛检查以确定脑卒中的病因,但在出院时约有2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没
6、有找到明确病因(隐源性脑卒中)。在少数情况下,缺血性梗死的病理生理学甚至可能不是血管性的,例如线粒体疾病,如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脑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1encepha1omyopathywith1acticacidosisandstroke-1ikeepisodes,ME1AS),其病理生理是能量生产系统(线粒体)障碍,而不是血供问题。大脑自身调节在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速度主要取决于与血管直径直接相关的脑血管内阻力值。血管扩张可导致脑内血容量及血流量增加,而血管收缩具有相反的效应。脑血流量也由脑灌注压的变化决定。大脑自身调节现象是指即使卢页内灌注压有一定变化但脑血流量保持在
7、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自身调节的发生机制尚未充分明确,可能涉及多个通路。有证据表明脑血管的平滑肌可直接对灌注压变化产生反应,当压力增加时血管收缩,而当压力降低时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减少也可能通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而导致血管扩张,但相关分子物质尚未确定。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似乎也在自身调节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平均动脉压处于60-150mmHg范围内时,脑血流量通常可通过自身调节得以维持。然而,不同个体间上限值和下限值存在差异。若超出该范围,大脑不能对灌注压的变化进行代偿,脑血流量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被动地增加或降低,导致在低压时有缺血风险,在高压时有水肿风险(图2)图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正常的大脑自动调节
8、及其紊乱脑卒中期间的大脑自身调节在某些疾病状况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大脑自身调节功能会受损。当脑灌注压降低时,脑血管扩张以增加脑血流量。灌注压降低超过脑的代偿能力时,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最初,通过升高氧摄取分数来维持供应脑部的血氧水平。随着脑血流量持续下降,其他机制也发挥作用(图3)o图3脑血流量减少对重要脑功能的影响在血流速度低于每分钟50m以IOog脑组织时,可发生蛋白合成抑制。当血流速度为每分钟35m1100g脑组织时,蛋白合成完全停止,葡萄糖利用暂时性增加。当血流速度为每分钟25m1100g脑组织时,葡萄糖利用急剧降低,并开始无氧糖酵解,乳酸蓄积导致组织酸中毒。当血流速度为每分钟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缺血性 脑卒中 病理 生理学